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特别推荐 >

周鸿祎在《人民政协报》撰文:AI规模化落地找到了关键突破口

2025-08-11 20:28:44作者: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摘要近日,全国政协委员、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人民政协报》发表署名文章,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发展的最新进展,周鸿祎在文章中指出,智能体技术的突飞猛进,代表着AI 规模化落地找到了关键突破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360 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人民政协报》发表署名文章,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发展的最新进展,周鸿祎在文章中指出,智能体技术的突飞猛进,代表着AI 规模化落地找到了关键突破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下为周鸿祎在《人民政协报》署名文章全文: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而今年可以称之为AI行业特殊的一年,也是智能体的元年。

过去几年,大模型产业飞速发展,但在企业的应用中效果不明显,背后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推理能力不足,像知识问答;二是不具备独立做事能力,不会使用工具,即使DeepSeek的出现,也只解决了推理不足问题,只是一个能思考、推理、交流的“大脑”,缺少工具,不能直接干活。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智能体应运而生,其可以利用大模型推理能力,自主理解任务目标,并进行规划分解,完成复杂工作,还可以通过国际公共标准的工具接口来使用各种工具,且具备记忆能力。大模型相当于智能体的大脑,智能体相当于大模型的手和脚。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3个月涌现的智能体相关产品,已超过了2024年全年的总和,从大模型到智能体,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正在逐步加深。可以预见,专业智能体将比通用智能体更具生命力。且不论通用智能体是否存在,即便存在,也很难实际应用,因为智能体必须对某个垂类行业有着深入的理解,才有可能干好活。因此,智能体应该术业有专攻,才能更好地融入企业发展。

那么,该如何打造专业智能体?首先,专业智能体需要专业知识和数据支撑,企业要将内部沉淀的大量专业知识形成知识库,让智能体更准确地理解业务和工作,完成专业化、个性化任务;与此同时,需要有专业工具为智能体介入业务做好准备,智能体必须与企业自身的IT信息化工具进行对接,才能完成更多专业工作,工具越强,智能体就越强。

在此过程中,智能体将推动人机交互范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用户将变成智能体的老板。当智能体可以完成繁琐工作时,用户要做的事情就变成了:定义智能体、规划智能体、管理智能体、监督智能体。每个用户都将变成“超级个体”,每个公司也将变成“超级组织”,个体的工作方式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将被颠覆。

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不同级别的智能体融入个体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形式将有所差别。第一级(L1)是聊天助手,比如ChatGPT、GPTs等,通过提示词来作角色扮演,通过聊天实现与人的交流,多应用于客服、用工培训等;第二级(L2)是工作流智能体,应用于可实现准确结果的固定流程任务,灵活性较低;第三级(L3)是推理型智能体,无须告诉其工作流程,只要告诉其工作目标、职责等即可,适合创造性、开放性任务,如写小说、做PPT、深度研究等;第四级(L4)是多智能体蜂群,多个智能体灵活组队有机协作,共同完成复杂任务;第五级(L5)是人工智能的自我进化,无须人来定义,目前正在探索中。

可以预见,L2和L3智能体的应用是大势所趋,L2智能体更适合技术开发人员,L3智能体更适合普通员工和基层领导。但目前L3智能体大多在单个任务超过100步之后就开始拒绝或错误地理解指令,因此我们要在L3智能体单兵作战的基础上升级为多方有机协作的L4多智能体蜂群。以360集团打造的蜂群式调度中心与蜂群式协作机制为例,目前能够连续执行1000步,任务成功率达95.4%。比如用L4智能体蜂群做时长10分钟的视频,从脚本到分镜、画面设计,可以一次性完成,不需要多次人工剪辑。为了让L3、L4智能体在更多企业开花结果,我们打造了360智能体工厂,把算力网络调度、基座大模型、存储能力、编排能力、智能体的运营环境等基础设施都做好,方便企业定制使用。

毋庸置疑,AI将成为数字化的顶峰,但安全仍是数字化底座。因此,为更好地推动AI安全发展,我们要尽快摆脱安全运营专家稀缺的困境,特别是针对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安全运营挑战,内部很多软硬件不能自动发现和抵御攻击,仍需大量安全运营专家在告警的情况下作数据分析、态势研判、情报调研,在这种背景下,智能体或将成为安全运营专家的“替身”;同时我们也要警惕智能体黑客的出现,面对人与机器、算力、算法之间的“网络战”,必须“以模制模”,让安全智能体为其他智能体当“保镖”和“医生”。

总之,展望AI的未来,2025年既是智能体的安全元年,也是安全智能体的诞生之年,只有实现安全能力质的突破,才能真正打造出人工智能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路沙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