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特别推荐 >
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范丛明:不结合行业数据的智能体只是过去的小程序
2025-08-11 16:03:15作者:路沙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摘要近日,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常务秘书长范丛明接受了《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就人工智能领域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范丛明表示,智能体尤其是DeepSeek自今年1月以来发展迅速。去年,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与360、腾讯、华为、阿里等企业合作,当时基于ChatGPT4o的不同版本开展相关工作。今年2月,专门走访了杭州DeepSeek企业和manus,既看到了智能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关注到通用智能AGI产业,以及以智能体为代表的职业标准认定情况。
重构传统生产流程
以出行场景为例,购买机票、预定酒店、网约车以及就餐需横跨四个平台,并重复输入信息、验证身份、下达指令,各平台间互不关联,造成诸多困扰。范丛明表示,智能体能够有效实现不同部门、平台和要素之间的连接,实现“一个指令多个执行”,最终达成人的有机和谐统一,推动现有平台改革。
同时,范丛明表示,在人工智能领域,要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这就需要借助智能体的作用,通过认可MCP(模型上下文协议),以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为基础,让各行业接入,从而实现基于国家标准的MCP接口的打通。“没有数据的智能体只是过去的小程序,只有结合可学习的数据(包括互联网数据和本行业的know-how数据),智能体才更具生命力。”范丛明如是说。
不仅如此,范丛明表示,智能体应用还需回归本质。部分企业虽喊着“ALL IN AGENT”,但实际上,像清洁工这样的群体开发智能体难度极大。首先需要具备信息化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企业投入时需先考虑能否实现降本增效,不能盲目跟风。例如,有企业因看到人工智能前景而购买算力,但缺乏数据和相关行业基础,最终无用武之地;还有一家上市公司之前花费一亿多元购买某国外品牌算力,如今同样价格可购买5倍算力,一年内价格跌了1/5,未来可能跌至1/10甚至1/20,这反映出企业对行业的认知不足。
“人工智能是一项人人都能享受的技术,但目前尚未普及到老百姓都能直接使用的阶段。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将通过平台推动企业学习标杆案例,并进行复制推广。目前,智能装备、眼镜、家居、灯具、门锁等企业已有大量深度结合人工智能的案例,通过智能体可完成全部检查工作,应用效果显著。范丛明如此说道。
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目前来看,智能体涉及的安全问题不少于之前的互联网技术,且因其面向连接的智能体特性,并且涉及政务、制造、医疗等多种类型,对应的安全要求也不尽相同。
范丛明表示,在人工智能标准及安全普法方面,工作量巨大。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作为服务人工智能领域民营企业的平台,面对的范围广泛,以深圳为例,95%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它们并非不懂法,而是未深入研究法律,往往在出现错误被处罚后才知晓相关规定。因此,智能体开发首先要遵守法律,大模型和算法必须通过备案,AI生成的图片、文字、代码等必须进行标识,这是前提条件。其次,要对标国际标准推动国家人工智能体系建设。
最后,在智能体安全方面,需要龙头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制定并推动相关领域标准的实施,因为这涉及数据来源和模型构建等问题。“此前参与政府工作时发现,很多企业使用Llama4、Llama3等进行修改后‘套壳’使用,网信办备案的通过率仅约9%。因此,希望头部企业协助制定智能体标准安全规范并实施技术落地。”范丛明说。
未来,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将从法律、国际标准对齐、行业自律等方面入手,推动政府、企业及从业者共同规范,以促进智能体的健康发展。
推动形成智能体“中国方案”
范丛明指出,国际上智能体的标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MCP;另一类是A2A(Agent2Agent)。由于智能体接口涉及文化、地域和行业属性,我国若直接对接美国智能体,会面临背后OpenAI的逻辑问题。因此,我国初步计划以大模型为基础,在MCP上达成认同,通过构建通用接口实现有用信息的接入和无用信息的过滤,以适应中国特色管理体系要求。
范丛明表示,目前,国内已有70多家头部企业在迅速推动MCP相关工作。未来,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将立足于市场所需、民营企业所望,进一步推动行业智能体的发展,以提高行业应用效率、降低成本,助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同时,接下来,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将在安全前提下,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打通智能体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或“最后一百米”,让全国企业家能看到、摸到行业优秀案例、典型产品,并通过培训使其会用,同时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推动相关应用的落地。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