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软件与服务 >

创新颠覆未来,变革诠释突破

2013-11-29 09:59:56作者:来源:

摘要花开花落,云起云涌,伴随着BIM技术的不断成熟,BIM大赛已然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人士们了解前沿资讯和先进设计的最佳平台。...

  花开花落,云起云涌,伴随着BIM技术的不断成熟,BIM大赛已然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人士们了解前沿资讯和先进设计的最佳平台。当BIM技术成为设计常态的时候,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设协)与全球二维和三维设计、工程及娱乐软件的领导者欧特克有限公司(“欧特克”或“Autodesk”)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设计大赛中的50个获奖作品和单位,也着实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如此,大赛自5月启动以来,便有来自全国各区域的93个设计单位的226个项目参与报名,其中包括3个学生作品报名,截止到作品提交日期,共有70个设计单位的148个项目按照大赛的要求提交了相关作品。由此,即反映出了BIM在推动国内勘察设计单位攀登三维数字模型技术设计新高度、引导行业践行可持续设计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更让人们看到了,BIM对于未来的创新颠覆,以及BIM在工程建设领域上的技术革新正带动着行业走向变革。

  不断超越拓展彰显BIM的生命力

  自从2002年BIM这一方法和理念由欧特克公司率先提出之后,技术的变革风潮已经在全球范围席卷开来。在BIM实践过程中,包括BIM技术从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分析出图到工厂预制加工、建造、运维、改造、改建等全生命周期,整个过程里涉及到的所有信息通过模型的方式来表达、存储并且关联起来。正是基于BIM的不断超越和拓展,在实际应用中的新功能新体验也在不断被发掘和彰显,这是BIM生命的体现,也是创新技术带给工程建设行业的效果。

  现如今,从BIM大赛中作品数量及其覆盖的范围来看,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BIM已经进入到工程建设领域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大规模设计复杂的概念性建筑还是像上海中心大厦那样的标志性建筑,甚至于普遍存在的中小型、实用型的建筑都有BIM的身影。除了超高层或者大型复杂的城市建筑之外,城市保障住宅建设项目的BIM技术也已经十分完善。同时,与前沿信息技术相结合,在历史街区风貌保护的情况下,BIM对其赋予了新的功能,并且有着很好的应用。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很多设计企业在用BIM完成设计阶段工作的时候,已经把在施工和运维阶段的因素考虑进去,这是以前所没有的。另外,在基础设施方面,BIM的应用也非常多,不管是铁路还是城市轨道交通都有很广泛的运用。此外,还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这些使用到BIM技术的设计公司和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进步。当然,在本届大赛中各种类型的项目可谓鳞次栉比,沿袭上一届的评选规则,经过认真严格的初评和终评,大赛评委会最终评选出“最佳BIM建筑设计奖”、“最佳BIM工程设计奖”、“最佳BIM协同设计奖”、“最佳绿色分析应用奖”、“最佳基础设施类BIM应用奖”、“最佳工业工程类BIM应用奖”、“最佳BIM拓展应用奖”及“最佳BIM应用企业奖”等奖项,而且每一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亮点,都在创新应用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北京CBD Z15“中国尊”项目正是BIM应用数字化精密打造北京新高度的完美实践。项目位于北京东侧,CBD核心区中轴线上。整个建筑高度528米,规模地上35万,地下8万多平方米,总共43万平方米的规模,虽然这个建筑总体形态是比较周正、对称的形态,但是它有很多细部的异形体块需要处理,同时,拥有着非常复杂的系统,这对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来说都是挑战,由此,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邵伟平说:“在这个项目实践过程中,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运用了非常丰富和全面的BIM策略,从概念的设计阶段到整个运营管理的规划。以保证项目最终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随着BIM的应用在建筑领域的不断深化,夯实基础和加速发展,也为BIM寻求拓展的方向和领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为此,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便将BIM于实践中的探索和协作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其中龙沐湾国际旅游度假区八爪鱼酒店项目便是将绿色分析与生物仿真技术相结合,通过BIM技术实现了绿色技术驱动形体仿真,并使其在本届大赛中摘得“最佳BIM绿色分析应用奖”一等奖的桂冠,这对于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来说,正是其在建筑设计领域内深耕发展的基点,从而持续触动BIM的脉搏,使其跳动得更加虬劲有力。

  高度之上,BIM的深度与广度继续延展

  对比历届BIM大赛,本届可谓是亮点频出,不仅是在设计阶段,更是延展到施工、运营等阶段,还体现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管理中。此外,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技术的应用。由此,于中国,新技术的革命一触即发。在大数据、3D打印、云计算、BIM等眼下最火新技术的引领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领域便有很多项目在融入新技术的应用中尝到了“甜头”。而其陈翔路隧道工程也正是凭借在项目中应用如云计算、点云、物业运维、移动终端、安装模拟等技术而荣获“最佳BIM拓展应用奖”。

  近年来,BIM技术在建筑领域运用颇广,特别是地面建筑。而随着市政工程规模和难度加大,也逐渐有了BIM施展的舞台。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徐敏生说:“像陈翔路隧道,排水管道和井等都相当复杂,无论是图纸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极易碰到意外变化,传统设计方法往往需要将图纸一改再改,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引入BIM后准确率和效率大大提高。”目前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设计的多个重大项目也都可见新技术的身影。当然,市政工程有很多自身的项目特点,体量大、横向的专业多、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很大,并且施工的时候交通组织也相当复杂。因此,在广度方面拓展BIM应用,直接把BIM设计的数据用于项目上,效率和进度得到了大大地提高,这里也包括了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三维打印技术的应用。

  在本届大赛中获得“最佳BIM工程设计奖”一等奖的长春市规划展览馆及博物馆项目也在复杂的建筑结构、幕墙设计、重点空间机电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综合地应用了BIM技术。长春市规划展览馆及博物馆项目运用了丰富的设计细节,包含了许多创新的设计元素,比如花瓣及宋朝汝窑瓷器的概念。BIM技术也都非常充分运用到非常复杂项目的设计中来,协助设计师把这些丰富的设计元素最终完美体现在项目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BIM技术的适应性,以及协助这些设计的应用使其更加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

  除此之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市地下空间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获得了“最佳BIM应用企业奖”。

  可见,BIM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那些大型设计企业的大型建设项目中,同时,在很多中小型设计企业的中等规模的项目中也在广泛运用。欧特克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魏柏德还强调:“为了鼓励更多设计企业的参与,我们在今年的设计大赛中不再对所用的软件产品有任何限制。随着逐渐快速增长的项目的复杂度,以及持续对BIM的普及应用,在中国工程建设领域的快速拓展,有了广泛的来自于政府部门、大学、研究机构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的支持,我们非常有信心会有更多的专业软件应用和其他相关技术的提供者会参与到这样一个创新的过程中来。”

  BIM于施工领域的探索远超预期

  十一年前,BIM(建筑信息模型)走进了中国,从此,在建筑领域掀起了变革的浪潮。一直以来,建筑领域的大多数人士都将目光集中在了BIM于设计阶段给行业带来的益处和推动,然而,十一年后,当我们再次聚焦于BIM的时候,却惊喜地发现,在施工阶段BIM已经比我们预期要走得更远、更好。其实,当BIM近年来在设计领域引领风骚之时,施工行业的建筑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没有丝毫的落后,并且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案例走向公众。与此同时,更高层次的BIM实践应用也的确是大大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了工程建设的集成化程度。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装公司的660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应用BIM在施工领域的完美实践,做到了超高层建筑项目在施工领域的经验的积累,并一举获得最佳BIM工程设计奖二等奖和最佳BIM协同设计奖二等奖。

  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中,组建了非常全新的私有云技术协助项目团队,在施工场地对设计的方方面面进行现实和虚拟的操作,它也是在国内第一个能够提供远程BIM接入的应用范例,保证能够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方式在任何时间访问BIM数据或者工程数据。可见,在许多超高层的建筑当中运用BIM技术的广泛性已经充分显示出了其在国内运用欧特克BIM软件的技术。随着BIM技术在市场上的日趋成熟,很多企业也正在寻找以流程为驱动的设计和施工的转型。从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项目中,我们看到了BIM于施工上的应用,已经从构想和理论转化为实践了,而且已经产生了价值,由此,我们可以想象,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BIM应用将很快能够成为现实。

  曾经很多人认为,中国BIM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是在追随美国发展的步伐和路径。但经过多年BIM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欧特克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魏柏德认为,现在中国与美国在BIM应用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并且中国企业越来越成熟,他们在应用和技术执行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在应用深度和高度上,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是世界水平了,比如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但是,也必须指出,在普及方面还是有差距的。毕竟BIM的应用推广还是需要有足够的人才具备这样的能力,更需要对现有设计流程进行相应改变和创新的人才,并且行业标准或者国家相关标准也要做出相应的创新才能推动其比较快速的、更广泛的普及。

  其实,施工领域BIM的应用水平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滞后。相对而言,大家认为施工阶段的BIM应用不够广泛,还是因为对其的把握不够清晰,毕竟施工行业的体量和从业人员的数量是其他行业的数十倍,行业比较分散。其实在很多项目中,BIM于施工领域的应用已经远超我们最初的想象。未来在运维阶段的应用也会很快普及开来。与此同时,一些创新技术应用的案例,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将有所涉及,比如点云技术、3D扫描技术、3D打印技术等都将在与BIM的结合上有着更好的应用。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