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我国首座数字化规模化整装煤层气田投入运营

2009-12-05 00:31:00作者: 来源:

摘要11月16日,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山西省沁水盆地举行盛典,庆祝我国第一座数字化规模化整装煤层气田投入运营。这是中石油向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迈出的重要一步。 ...

11月16日,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在山西省沁水盆地举行盛典,庆祝我国第一座数字化规模化整装煤层气田投入运营。这是中石油向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石油股份原副总裁胡文瑞告诉记者:“这座数字化的整装煤层气田位于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衔接处的山西省沁水盆地。该盆地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煤开采基地,煤层气资源得天独厚,其蕴藏量约占山西省煤层气储量的三分之二,居世界第三,远景资源量达数万亿立方米。”

开发煤层气变废为宝

有关能源专家介绍,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和天然气一样,都是甲烷,其燃烧热值与天然气相当,可用作化工原料、工业、居民生活或燃料发电,属清洁能源。

据悉,我国煤层气可采资源总量约10万亿立方米,其中山西沁水盆地可采资源量在1万亿立方米以上。

“作为天然气进口国,我国境内生产的煤层气大规模商用将有利于降低对进口资源的依赖,从而能够降低天然气资源的获取成本,减轻下游用户的价格承受负担。”胡文瑞说。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煤层气规模开发在我国迟迟不见进展,致使煤层气开采利用严重滞后,许多煤矿为安全起见,只好将其白白放空。这样一来,不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也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

“特别是一些煤矿因煤层气抽采不及时或不充分,还时常酿成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相反,如果在采煤之前先行开采煤层气,煤层气不但将变废为宝,而且煤矿发生瓦斯爆炸的机率也将下降70%-85%。”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石油原副总经理闫三忠对记者说。

中石油正是看中了煤层气开发所承载的这种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责任,因此,从1995年开始,便积极在沁水盆地开展勘探选区和目标评价工作。

近3年来,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作为中石油股份公司的代表,一直全面具体负责沁水盆地的煤层气田的建设与开发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华北油田公司在沁水盆地南部已拥有5646平方千米矿权,总资源量8469亿立方米,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843亿立方米。

胡文瑞说,煤层气业务作为中石油积极开发的新能源,是油气主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煤层气田示范工程的建设,就是中石油对长远规划的具体落实,必将对中国石油煤层气业务的发展产生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规模开发前景可观

华北油田公司总经理苏俊向记者介绍:“这次投入商业化运行的煤层气田一期工程,主要包括一座年产处理10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处理中心和一个年生产能力达到6亿立方米的煤层气田。一期工程完工后,还将跟进二期、三期工程建设,整体工程全部完工。届时,华北油田公司山西煤层气田总处理规模将达30亿立方米/年,并为2015年建成年产45亿立方米生产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悉,新建成的煤层气处理中心占地100多亩,在它的周围,依沟而建,或半山而居的还有6座日处理能力20至30多万立方米的集气站,一座110千伏的变电站、两座35千伏变电站、7座开闭所。这些集气站、变电站、开闭所,通过输电线路和输气管线每天将遍布在大山里的 484口单井所产煤层气汇集一处,然后再通过370多公里的集气管线汇入这座现代化的煤层气处理中心。处理中心再经脱水、加压,并最终将煤层气分别输往当地的终端用户和“西气东输”主管网。

“现在煤层气处理中心的日外输气量已达53万立方米,年底日外输气量将达85万立方米;完成商品气量2045万立方米,其中管输1346万立方米,零散销售698万立方米。今年年底将实现商品量6500万立方米。”华北油田公司副总经理周荣学说。

数字化运营居全国之首

为打造中国第一个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华北油田公司到现在共铺设68km通讯光缆,建成8座通讯机站,实现413口单井、6座集气站、3座变电所和1座煤层气处理中心全部自动化监控、数据采集、远程监控、智能判断。

针对沁水煤层气田地处山区、井站管理和人工巡井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华北油田公司以建设现代数字化煤层气田管理为目标,引进了“远程自动化数字监控系统”。

周荣学向记者介绍,目前已有155口单井开始利用这套系统实施远程自动化煤层气井的启、停,以及相关资料数据的采集、监测,实现了煤层气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管控,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煤层气开发和安全生产要求。

现场的技术管理人员介绍,考虑到煤层气田所处山西沁水盆地特殊的山地环境,本来按照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实施管理,至少每10口井要设一个巡井值班点,一个值班点设4名员工。这样,仅樊庄区块的497口煤层气井就需要近200人。现在全工区只安排十多名员工巡井就可以了。

他说:“平日里,这些员工只需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轻轻按动标鼠便可以利用这套远程自动化系统,适时将周围成百口的煤层气井的运行状态、最大最小载荷、冲程、冲次、电流、电压、井口压力等诸多信息数据采集下来,并进行备份。”

另外,整个气田的电力系统也引进了一套国内先进水平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目前这套系统已投入运行。

记者了解到,现在,整座煤层气田的所有变电站和开闭所,均实现了无人值守,其所辖电力设备的运行,统统都能通过远距离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实现启停和监控。由此,不但满足了煤层气开发需要连续供电,一类负荷的要求,同时,也解决了受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影响,道路泥泞或大雪封山致使操作员工无法进山启停的难题。

“建设完成后,在山西省沁水盆地将形成一座全国规模最大的数字化煤层气处理基地。”苏俊如是说。

(中国能源报)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