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特别推荐 >

周鸿祎亮相ISC.AI学苑“红衣课堂”谈人工智能发展:智能体将引领产业变革

2025-08-06 20:14:23作者: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摘要8月6日,由ISC AI学苑重磅打造的超级教育IP——“红衣课堂”在ISC AI 2025大会上成功举办。这场由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领衔的AI盛宴,汇聚百所高校讲师、创业先锋和行业大咖,现场拆解了AI技术驱动的教育变革,手把手教企业突破智能体部署的技术壁垒,更分享了普通人在AI时代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实操方法。...

8月6日,由ISC.AI学苑重磅打造的超级教育IP——“红衣课堂”在ISC.AI 2025大会上成功举办。这场由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领衔的AI盛宴,汇聚百所高校讲师、创业先锋和行业大咖,现场拆解了AI技术驱动的教育变革,手把手教企业突破智能体部署的技术壁垒,更分享了普通人在AI时代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实操方法。通过密集的知识输出,本次“红衣课堂”成功把前沿的智能体技术转化为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帮助政企机构和个人用户实现“即学即用”的无缝衔接,真正让AI从概念走向生产一线。
 
顶层擘画
探索智能体时代机遇
在红衣课堂环节中,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以《智能体的发展趋势和实践路径》为题进行了深度分享。他认为,2025年是智能体元年,智能体成为AI下半场主角。相较于通用智能体而言,未来专业Agent更容易落地应用,可以更好地融入业务流程。随着技术进步,企业之间多智能体协作将越来越普遍,最终会进化为数字员工,构成数字团队。人类则将成为智能体的规划者、领导者、监督者,主要负责目标设定和价值观判断。
 
同时,他在现场揭示了智能体从L1至L5级别的演进路径,并表示360打造的纳米AI目前已实现L4级多智能体蜂群的革命性突破,可让多个专家智能体像搭积木一样灵活“拉群组队”、多层嵌套、分工协作,轻松实现连续执行1000步的复杂任务,消耗Token在500万—3000万,任务成功率高达95.4%。这主要依托360打造的“360智能体工厂”,赋能企业可以定制专属L3级推理智能体和L4级多智能体蜂群,助力完成过去无法完成的超级任务。
 
多措并举
加速智能体价值释放
 
为打破学术与产业壁垒,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AI教育标准与认证体系,本次ISC.AI学苑“红衣课堂”现场还举行了AI名师授牌仪式。周鸿祎亲自为首批10位兼具学术权威与产业实操经验的AI教育者颁发认证,包括上海殷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个人奖)获得者鲁为民,工信部特聘专家张涵诚,中关村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白浩杰等跨领域精英。未来,ISC.AI学苑“红衣课堂”将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一个汇聚顶尖高校学术领袖、技术专家及头部AI博主的跨界权威专家库,为政企用户提供从理论到落地的全链条知识服务。
 
此外,为助力企业跨越AI转型鸿沟,360集团与ISC.AI学苑还在现场重磅发布“ISC.AI学苑智能体实训手册及智能体课程”,360集团高级副总裁、360数智化集团CEO殷宇辉与360数字安全集团副总裁、教育事业部负责人卜思南作为代表共同完成发布。
 
此次发布聚焦智能体核心技术与实战应用,将基于360 SEAFactory实训平台,以及ISC.AI学苑推出的人工智能实战化靶场,配套体系化智能体课程与场景化案例库,提供从战略解码到技术落地的全链路赋能,切实助力政企机构拥抱智能体时代。
 
万象议题
共商数智化转型未来
 
主题演讲环节中,创业黑马创始人、董事长牛文文,秋叶集团创始人、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秋叶,360数字安全集团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卓,360人工智能资深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与安全专委会委员董云鹏等专家分别以《AI时代如何重构企业竞争力》、《AI 重构未来:组织进化与个人突围之路》、《如何用AI手段重构教育与科研》、《AI时代的超级个体与人才培养》等为题,全面解读了AI技术对于企业竞争力、教育科研、数字人才的赋能价值。
 
其中,360数字安全集团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陈卓在议题分享中特别提到:AI技术驱动教育科研发生本质变革,院校对AI人才培养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360数字安全集团将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战略布局,通过与政府、高校、企业及行业机构的深度协同,靶向破解产业实战型人才缺口,为教育变革提供全栈支撑。
 
360人工智能资深专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AI与安全专委会委员董云鹏则表示:AI正从根本上重塑生产和工作方式,促进生产力新的跃升,催生出超级个体。这也让AI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培养“专业容器”式技能专家,转向培育“人机协同架构师”。
 
伴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体正从概念走向实践,为全行业带来巨大变局。此次ISC.AI学苑“红衣课堂”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更通过实战课程与认证体系重塑AI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智能体从单点突破走向全行业规模化应用,将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崭新动能。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路沙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