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药监码系统兼顾政策与生产
摘要随着国家对四类药品全面实施的统一药品监管码政策的出台,因为执行时间紧迫,相关制药企业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借助IT系统,在增加生产环节的同时,保证了一贯的高产量。 ...
随着国家对四类药品全面实施的统一药品监管码政策的出台,因为执行时间紧迫,相关制药企业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借助IT系统,在增加生产环节的同时,保证了一贯的高产量。
2008年4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理局下发《关于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规定,凡生产、经营被列入《入网药品目录》的药品的企业,必须于2008年10月31日前完成赋码入网,并在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加贴统一标识的药品监管码,即电子标签,否则一律不得销售。
首批受监管的药品包括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及第二类精神药品。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主要研制生产疫苗、血清和免疫球蛋白等人用生物制品,正是首批受政策影响的企业之一,它必须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形下,迅速有效地应对新规挑战。
新政策带来难题
《关于实施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在第一时间就着手研究应对方案。
据了解,这家企业仅各种疫苗的日产量就达到10万支以上。为了及时满足疾病防控工作的需要,生产出来的疫苗需要不间断地发往全国各地的卫生防疫站和疾控中心。因此,疫苗的产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按照规定,企业必须在原有的生产流程中增加为药品包装赋码的环节。怎样在增加工作环节之后不影响原有的生产效率,成为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难题。
经过一系列的咨询和比较,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最终确定了“中西结合”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购买国外企业Datamax-O"Neil公司的条码打印机,同时结合国内企业高立开元提供的解决方案。
保证原有生产效率
每天10万支的疫苗产量绝对称得上数量巨大,为每盒疫苗包装进行赋码,工作量可想而知。这就对条码打印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打印的标签质量要符合国家的规定,机器还必须稳定运行。
经过慎重选型,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了Datamax-O"Neil的两款工业级条码打印机。与商业级打印机和便携式打印机相比,工业级打印机通常性能稳定,而且坚固耐用,能够实现7×24小时连续打印。在性能上,这两款打印机的32位处理器和8MB/16MB闪存能够更快地生成并打印标签,打印速度能达到8in/s。最重要的是,这两款打印机能够直接在产品包装上进行打印,对包装的形状、材质没有过多要求。相反,如果采用人工贴码,企业的生产效率会降低20%-30%左右。
至于为什么选择两款不同型号的打印机,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两款机器分辨率大小不同,可以分别用来打印药品大包装和小包装的标签,这样能够在满足不同识读精度的同时,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
除此之外,Datamax-O"Neil的打印机吸引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拥有450米长的碳带容量空间,最高甚至达到600米。对应用企业来说,在打印过程中减少打印纸和碳带的更换频率,可以使打印工作更加连续,从而节省工作时间和成本,提高效率。而对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这样的制药企业来说,药品不间断生产还意味着能够挽救更多病患者的生命。
集中打印
为了满足生产需要,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共添置了13台打印机,让多台打印机协同工作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业内对于这种情况的常规解决方案是,为每台打印机各配备一台电脑进行管理。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缺点是管理成本会大大高于打印机成本。
对此,高立开元公司开出一张“集中打印”的“药方”,即将药品集中在一起进行赋码,采用Datamax-O"Neil的无线网络对打印机进行管理。这样,只需一个管理员在控制室通过电脑对不同的打印机发送工作指令即可,使得一人在一台电脑上管理多台打印机成为可能。一旦某台打印机出现问题,管理人员可以很快获悉,从而将该打印机的任务分配给其他运转状况良好的打印机,整个过程完全可以按需要调控。同时,高立开元选用了一种流水线方案,运用输送分拣技术将赋码不合格的包装剔除,由工人进行后期处理。
在三方共同忙碌了4个月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药监码系统赶在国家规定期限之前正式上线了。现在,系统每分钟可以为300个包装盒赋码,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在响应国家规定的同时,产量并没有明显受到影响,获得了双赢。
(IT商业新闻网)(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