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医疗 >
黄石贷款向农村医疗网络"输血" 化解农民看病难
摘要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当前部分地区村卫生室条件简陋,个别村甚至连私人诊所都没有,农民看病十分不便。黄石市“超前消费”,借助银行贷款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提前分享改革开放成果。有关人士认为,政府树形象、农民得实惠、银行有盈利,此种一举多得的做法值...
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当前部分地区村卫生室条件简陋,个别村甚至连私人诊所都没有,农民看病十分不便。黄石市“超前消费”,借助银行贷款加快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提前分享改革开放成果。有关人士认为,政府树形象、农民得实惠、银行有盈利,此种一举多得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
4月27日傍晚,大冶市陈贵镇袁伏二村,记者在紧挨村委会办公地的村卫生室,见到穿着白大褂的乡村医生袁宏伟。
“卫生室是去年11月新建的,我和另一名村医张金保关了私人诊所来到这里。”他一边回答记者提问,一边打开墙边的铁柜,亮出一排排整齐摆放的文件夹,“我们村3000多人,现在有三分之二建起了健康档案。”
袁宏伟是大冶市930名注册乡村医生中的一员,目前,这些村医绝大部分进驻305个规范化村卫生室。
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基础。从2008年开始,大冶新建94个,改扩建210多个,村卫生室公房使用率达100%。
湖北省卫生厅农村卫生管理处处长何绍斌评价:大冶市对乡镇、村卫生机构建设上的投入在湖北省首屈一指。目前,农民基本可以“小病不出村,难病不出镇,大病才需进城关。”
大冶能够快速完善农村医疗网络,除了财政支出外,还大胆使用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5000万元贷款。
“看病难”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不仅要解决,而且要尽快。
2009年,黄石市委决定,借助银行贷款支持,把未来3年要做的事提前在1年内做完,让农民提前享受周到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
经协商,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决定,在黄石率先探索支持农村医疗体系建设新途径,按照“政府主导、实体承贷、借款人还本付息”的运作方式,向大冶市、阳新县各提供5000万元以内贷款,加上当地卫生部门自筹资金,加快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
大冶市利用这笔贷款,加上自筹资金,共新建了10个乡镇卫生院,新建和改造一批村卫生室,为所有村卫生室配备电脑、刷卡机等信息化设备,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化医疗门诊统筹服务。
国家级贫困县阳新的妇幼保健院需整体搬迁,正为资金缺口发愁。农发行的2310万元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剩下的额度主要用于乡镇医疗网络建设,目前正在加紧落实。
去年,省卫生厅首次开展“农村居民健康工程先进县”及“百镇千村”示范卫生机构创建,今年初荣誉榜出炉,在10个先进县(市)中,大冶市名列其中。
省卫生厅副厅长孙兵称,黄石借助贷款在全省率先尝试为农村医疗网络“输血”,政府树形象、农民得实惠、银行有盈利,一举多得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
当然,要真正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道路还很漫长,特别是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更多扶持和援助。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