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网络与安全 >

智能建筑三网合一融合建设技术

2013-02-27 14:20:12作者:朱卫东来源:

摘要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三网合一,就是将3个网(PSTN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有线广播电视传送网)合而为一。...

  所谓智能建筑三网合一,就是在同一个网络上实现音频、数据和视频的传送,通俗的来说就是客户端用户可以在单一的网络中实现打电话,办公业务数据交流和视频的浏览。智能建筑三网合一的基本涵义,即表现为三网在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相互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统一。三网合一不仅使话音、数据和图像这3大基本业务的界限逐渐消失,也使网络层和业务层的界面变得模糊,各种业务层和网络层正走向功能乃至物理上的融合,整个网络正在向下一代的融合网络演进。这一网络发展的最新趋势,揭示了下一步的通信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将从单项业务间的竞争转向全业务的竞争乃至网络间各个层面的全方位的竞争。从长远看,三网合一的最终结果是产生下一代网,但它不是现有三网的简单延伸和叠加,而应是各自优势的有机融合,实质上是一个类似于生物界优胜劣汰的演进过程。

  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三网合一,就是将3个网(PSTN电话通信网、数据通信网、有线广播电视传送网)合而为一。当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对技术、经济和环境都有更新的要求,还需要经过一个漫长的阶段。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高质量生活办公条件的追求,建筑智能化与现代建筑的巧妙结合已成为当今发展的趋势。通信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使原来建筑物从单纯注重弱电系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各种应用的飞速发展,分立网络结构的缺点也逐渐地暴露了出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设备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在原来的网络架构下,语音、数据和视频是三个孤立的网络,需要投资三套设备和线路,造成了线路和设备的重复投资。

  第二、不便于网络的统一管理。需要三套网络管理设备和人员来分别管理这三套网络,造成人员和设备的浪费。

  第三、网络运营成本过高。由于需要申请三套线路分别用于运行数据、电话、视频,造成网络运营成本过高。

  第四、每套网络的孤立运行也给将来企业内部开展基于数据、语音甚至是视频的应用如新一代客户服务中心,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当今网络的发展趋势就是组建以IP为统一平台的数据、语音、视频为一体的“三网合一”新一代综合业务网络。

  目前,“三网合一”的议论终于随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议而尘埃落定,从准备研讨阶段进入实施操作阶段。“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写道:“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规划”中对5年内推进三网从技术方面整合基础设施资源,做了明确的硬性行政规定。由此在未来实现“三网”从行政上统一管理,经营上协作互动,在大趋势下看来为期不远。乍看起来,这仅仅是一个政府对于国企的行政规划监管行为,难以成为关注焦点。其实这项举措的深远意义,可能影响到每个国民今后的切实生活,甚至未来国家的科技发展观。

  就国内目前三网发展的形势而言,政策问题确实是三网融合的关键环节。如今,光纤铺设成本降低,广播电视网进行双向改造,宽带技术的不断更新,IP技术的日新月异这一切都表明,三网融合在技术方面不再是问题。而在业务方面,目前用户对多元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这也意味着市场对综合信息服务越来越青睐,三网融合聚电信网、广电网以及互联网于一身,功能非常强大,其在业务方面能提供综合的在音频、视频服务无疑将进一步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就当前而言主要困扰大厦内部三网合一实现主要集中为以下几个焦点问题:

  1.视频监控网络(CCTV)与数据通讯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2.语音通讯网络(VOIP)与数据通讯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3.集成控制网络(IBMS)与数据通讯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4.以上网络系统相互之间的带宽影响关系。

  综合以上这些问题,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与大量的相关成熟解决方案的案例分析与调研后,总结出以下结论:

  1. 视频监控网络(CCTV)与数据通讯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视频监控网络(CCTV)与数据通讯网络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主要体现在网络带宽与网络的安全性这两方面。

  目前大厦通常内部网络架构采用三层或者二层的网络拓扑结构,每个监控点的数据流量最大为70K-2M,共有几十点到300点左右,总共流量最大为600M。要求可支持100路并发直播码流,即网络流量为最小需要满足200M。目前的万兆光纤主干完全可以满足视频监控网络(CCTV)系统的带宽需求,即使在网络交换机出现宕机或网络拥塞的情况下,楼层视频监控编码器也可以及时的采用本地存储的方式,待网络环境好转后及时的上传至中心后台存储设备进行存储。从而保证了整个视频监控网络(CCTV)系统监控数据的完整性与实时性。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