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IT基础架构 > 网络与安全 >
2012中国 “智慧园区”发展回顾与展望
摘要回顾借鉴智慧园区建设成果,评估当前智慧园区建设绩效,展望未来智慧园区建设方向,对于提升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应对新一代园区竞争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园区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验田,成为地区招商引资、储备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向创新化、科技化、智慧化转变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实现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以园区为核心的产业聚合,为园区及园区企业打造经济与品牌双效益将成为应对新一代园区竞争的有力武器。因此,回顾借鉴智慧园区建设成果,评估当前智慧园区建设绩效,展望未来智慧园区建设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智慧园区投资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伴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智慧园区投资规模也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据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两万亿元的产业机会。在此大形势下,智慧园区建设也取得显著业绩,2011年,各园区根据所在城市及园区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继续加大智慧园区建设投资力度,投资规模达到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预计2012年全国智慧园区IT投资规模依然会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其总规模将达到550亿元。
2、先行园区建设效益显著,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星光影视园等智慧园区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果,新一批智慧园区规划也开始着手落地,简要列举如下所示:
(1)中关村“智慧园区”
2012年,中关村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将示范区“一区多园”的空间信息与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科技金融资源、招商引资等信息进行整合,从而有效提升园区规划、产业布局、区域经济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效率,不断促使中关村向“智慧园区”全面转型。
(2)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目前已经构建成了包括电子政务私有云、国科数据中心、风云saas平台等软硬件平台架构,具备了云服务方式的条件。依据其工业园区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要求,未来园区将以建设“智融服务、慧聚创新”的智慧新园区为目标,力争到2015年,基本实现电子政务、社会资源、公众服务、企业应用的“共享、整合、服务、创新”,将园区建成全国领先的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国际一流的智慧型城区。
(3)上海漕河泾开发区
2012年7月,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城市光网建设率先完成覆盖,这标志着开发区“数字园区”网络建设已经初步完成,成为我国首个城市光网、3G和WiFi三种网络全面覆盖的高科技园区。未来在园区内可以从上班考勤、门禁刷卡,到智能停车、餐饮消费等多项应用实现“一卡通”,另外漕河泾总部大楼的智能化楼宇建设试点项目,将探索园区在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监控的新途径,将成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4)青岛高新区
青岛国家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中不断引进光纤通信、云服务等先进信息技术,着重突出园区“三网融合、资源共享、高度智能”的特点。近年,青岛高新区已经初步完成了高新区门户网站、政务门户平台、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创业服务平台、财源建设系统、人事招考系统等四大基础平台和六大应用系统建设。2012年底,青岛高新区“智慧园区”将现雏形,园区竞争力显著增强。
(5)星光影视园
2012年7月,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暨星光影视园 “新媒体信息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项目”投入应用。其运用RFID、云服务等创新技术构建了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体系,从“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三个角度对园区内的人、车、物等有型资源以及媒体资料等虚拟资产实现了全方位的监测与管理,大幅度提升星光影视园高科技、高效率的整体服务水平。
3、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仍是智慧园区建设重点
(1)以政府为主导推进智慧园区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引导、社会跟进”模式还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国内园区政府是引导智慧园区建设的主导力量,尤其是在资源投入方面主要还是依赖政府运作。在国家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信息化城市发展指南》,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思路提供了指导。在地方层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及本地政府对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智慧园区建设的决定力量,经济实力越好,机制体制越灵活的城市,对于智慧园区的建设推进力度越大。
(2)积极应用提升智慧化水平的新技术
中国智慧园区的发展需要探索应用前沿信息技术,前沿技术可以使系统具备有效的运行方式、内部间相互关联性和智能化。目前国内多数园区在其信息化建设上一方面瞄准高端技术应用的探索,比如物联网、云计算、虚拟智能等高科技的研讨;另一方面对现有传统基础信息技术的优化与升级,并注重传统与高端技术之间的融合。
(3)信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仍是建设重点
当前国内智慧园区建设依然是以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为重点。首先,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其次,智慧园区建设中非常注重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紧紧围绕公众需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生产就业、交通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面向家庭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惠及人人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4)试点示范是推进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国内智慧园区建设正在兴起,但智慧园区建设多数还停留在规划设计、起步探索阶段,并没有一个权威的顶层架构以及规划的方法对其进行指导,因此推行智慧园区试点示范建设尤为重要。当前各地打造智慧园区,首先是通过建设智慧的子园区、研发基地、智慧应用系统等形式的小范围的尝试,逐步完善相关建设领域的信息化环境。然后将小范围应用作为建设智慧园区的试点工作和智慧城市建设的试验田,成为了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溢信“关键”点评2012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