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康义:新型工业化是有色工业发展必然选择
摘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在庆祝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60周年大会上表示,建国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我国...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在庆祝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60周年大会上表示,建国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依靠自己的力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我国已成为生产、消费均居世界第一的大国,在国际同行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康义表示,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鲜明的标志是技术进步;最明显的进展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最突出的变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实力明显增强;最重要的影响是在国际同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因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有色金属工业的必然选择。
奠定基础的前30年
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断探索,60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生了沧桑巨变。康义表示,概括起来,可分为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30年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
康义表示,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恢复时期(1949~1957年),东北地区的一批有色金属企业首先恢复了生产;云南、湖南、安徽及江西省的有色矿山相继恢复了生产。到了“一五”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在当时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基本建设项目中,有色金属项目有13个,新建、扩建了一批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同时逐步组建了地质勘探、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形成了独立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1957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已初具规模,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21.5万吨。
到了1958年,我国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经过三年“大跃进”,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业生产第一次出现下降局面。有色金属工业虽然受到了“大跃进”的影响,但在调整时期得到较快发展,一批骨干企业相继建设投产。1961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降到21.5万吨,但1965年恢复到46万吨。
在1966年5月~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在徘徊中前进,在曲折中发展。在“三线”建设的总体部署下,西南、西北地区建设了一大批有色金属企业,产业布局得到改善,行业整体发展加快。
快速发展的后30年
2002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012万吨,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康义表示,后30年的发展是惊人的。这一时期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经济效益最好、技术进步最明显、综合实力增强最为显著的发展阶段。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我国处在探索改革开放模式的阶段。
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有色金属工业从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制定了“优先发展铝,积极发展铅锌,有条件的发展铜,有选择地发展其它有色金属”的发展方针,加快建设了一批基建和技改项目,特别是从国外全套引进了大型预焙铝电解槽和铜闪速熔炼技术,极大提高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并为改造传统落后生产工艺提供了范例。
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迅速提高了有色金属产量。十种有色金属产品产量由1978年的99.6万吨,增加到1992年的299.2万吨。
而从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有色金属国有企业经历了三年改革脱困阶段。1996~1998年,有色企业出现了全行业亏损。国家及时采取了债转股、资源枯竭矿山的政策性关闭和贴息技术改造三项措施,使一批企业走出困境,步入快速发展之路。资料显示,有198户企业先后实施了政策性关闭破产,涉及在职职工39万人。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有色金属产量快速增长。1949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仅有1.33万吨,2008年达到2519万吨,1950~2008年,年均增长13.6%。十种有色金属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
这一时期,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围绕做强做大主业,分离辅业,通过改制上市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有色企业集团。同时,非国有企业迅速崛起,形成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未来发展模式为新型工业化
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但矿产资源短缺矛盾突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任务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等问题,都阻碍着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此康义指出,随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以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经成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介绍,新世纪以来,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到2005年,全国基本淘汰了落后的铝电解生产工艺,产品结构调整成效也十分显著。近年来,新建了一批由氧化铝、电解铝到铝加工的产业链完善的铝联合企业。电解铝企业形成了煤(水)、电、铝及铝加工一体化,提升了产业水平。铜冶炼企业普遍新建了铜材加工生产线,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铜、铝加工企业大力开发高端深加工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产业布局更趋市场化。一些耗能高的企业向资源、能源比较丰富的中西部地区集聚,一些深加工企业向市场化程度高的东部地区集中。循环经济和有色再生金属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资源回收利用和节能减排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康义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在境外矿产资源的开发,以解决我国矿产资源短缺问题。同时,着力抓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
编辑:eva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