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官车采购自主品牌“对半开”才仅是开始

2010-02-24 23:17:00作者:海哥有话来源:

摘要去年年底曾被热议的新增公务车50%将定为自主品牌的新闻还未淡去,目前就已经到了全国人大会议提议议案获得通过之际,尽管不少人对于国货能否成为公务车主流不报太大希望,甚至公开发表“公务车买国货难成红头文件”的论断。...

去年年底曾被热议的新增公务车50%将定为自主品牌的新闻还未淡去,目前就已经到了全国人大会议提议议案获得通过之际,尽管不少人对于国货能否成为公务车主流不报太大希望,甚至公开发表“公务车买国货难成红头文件”的论断。但是,我们了解到,财政部正在会同国管局、中央纪委等部门研究起草《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管理办法》(下简称《办法》),研究确定自主品牌汽车的标准,也就是说,自主品牌占据新增公务车半壁江山的愿望即将成行。难怪,已经嗅到政策春风的自主品牌车企已经纷纷开始针对政府采购市场加紧了新的部署,希望根据这一天上掉下的馅饼和“意外之财”进行的新的“排兵布阵”能使自己在这场争夺战中首开得胜,并为日后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公务车“向下”,自主品牌“向上”?

这里说的公务车“向下”是指其采购标准的降低。按照目前的国家公务车采购执行的标准来看,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是3.0升包括3.0升以下的,价格在45万元以内的轿车;副部长和副省长级干部采用的是3.0,价格在35万元以内的轿车;党政机关的其他公务用车,一般排气量在2.0以下,价格在25万元以内。也就是说,“起步价”最少也要在20万元左右,“起排量”最少也得达到2.0L左右。而满足这两项硬指标的自主品牌却是寥寥无几。在新的公务车采购配备标准即《办法》中,有望进一步降低公务车的采购门槛,一般公务车的排气量从2.0L降低到1.8L、价格从25万元降低到16万元,这明显就是向自主品牌汽车进行了倾斜,尤其集中在量大的一般公务车范围内。

这就很容易让自主品牌成功“向上”。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说公务车排气量从2.0L降低到1.8L,满足这一档次的自主品牌车型数量将翻倍的话,那么单车价格从25万元降低到16万元,满足这一档次的自主品牌车型数量将至少扩大10倍!政府公开数据显示,2005年,政府用于公务车采购的财政支出为600亿元,2006年增加到700亿元。2008年到800亿元左右,2009年超过900亿,业内人士预计2010年公务车采购金额很可能会突破1000亿元!50%的比例就是500亿,这意味着奇瑞、吉利、上汽、长安、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车企,每年能从政府采购中分得近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采购额。这还不算每年公务车购置费支出20%的增长。100亿元对于大的企业或许不算什么,但不少自主品牌车企2009年的销售总额也还不到200亿。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很简单,如果拿到政府采购订单就相当于保证了他家一半的车能卖出去!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界定自主就会乱!

很明显,那么大的一块蛋糕放在那里,谁不想切一块那可就真是傻子了。要避免一项好的政策走了弯路,煞费苦心却替别人做了嫁衣,这里面就一定要杜绝“XX马”、“XX驰”这样的不是自主车型的却号称“自主”的车,或者换块壳子或者牌子就叫自主车型的“伪自主车”。

有关方面这次是有了准备,据悉,商标所有权的归属将作为界定自主品牌的首要条件。也就是说,自主品牌汽车必须是由“中国境内的主机厂在中国注册的商标,该商标必须在汽车的车头和车尾明显标示”。这样很容易就把虽然是本地生产却贴着外资企业商标的合资品牌排除在外了。而更进一步的是还从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简单地说,就是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以及后期产品都具有绝对可控性的品牌才可界定为自主品牌。这样,我们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就将走出“有政策无清单”的局面,该扶持谁和如何扶持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官车采购自主品牌“对半开”一切都才仅仅只是开始,还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