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买车难现象“难”持久

2010-01-25 18:13:00作者:李刚来源:

摘要虽然现在货源紧张,虽然要加价,但是这种非常态的现象不会持久。 ...

虽然现在货源紧张,虽然要加价,但是这种非常态的现象不会持久。

买车难不利于厂家品牌的提升,不利于车商服务品牌的打造。最重要的是,如果消费者真的捂紧钱包,将对车市形成长久伤害。

今年春节后,随着生产能力的进一步释放,竞争车型的增加,加价和提车难等现象会进一步缓解。

提车难,要加价——之所以春节前出现买车难现象,厂家和经销商都有责任。

提车:厂家产能难跟上

买车难中的加价要归罪于经销商坐地起价,提车难则主要是厂家生产出了问题。

对货源紧张问题,神龙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对笔者称,工厂的生产设计产能并不等同于实际产能。受配套商供货影响,工厂设计产能并不一定说上就上来。

现在许多厂家都面临类似问题。他表示,如一家汽车座椅配套商跟全国许多厂家供货,现在各个厂家都缺货,都给这家汽车座椅配套商下订单,结果肯定是供不应求。

另外,汽车厂家现在新工厂设计能力起步就是20万辆,但配套商不会随便就跟风扩产20万件规模,毕竟后者经营更谨慎。

新工厂建设也是远水不解近渴。加价和提车一直都很难的CR-V也面临产能跟不上的老问题。东风本田第二工厂今天要正式宣布在沌口开工,但形成产能也是几年后的事。据厂家内部人士称,2010年的销售目标与去年21万辆不会增长多少。

东风日产去年在满负荷生产情况下产销冲过51万辆,今年定下60万辆目标,只能通过内部加班实现。

加价:车商挣快钱

要利润最大化还是品牌美誉度?心情纠结的车商大多选择了前者。他们的深层想法是:打造品牌是厂家的事,利润才真真切切归自己。

对于经销商的加价问题,没有一个厂家口头上表示支持,但对此也没有多大约束力。毕竟,经销商在市场行情不好时往往以低于厂家指导价搞“甩卖”,也为厂家承担了损失。行情好时,经销商多赚点也可以理解。

所以,回顾多年车市发展,不要指望厂家会对经销商的加价行为“积极作为”。

现在的行情是:客户要想不加价就等上几个月;要现车就加价,以送配置或装饰的名义加价。不同的车型,有几千到几万元不等的加价。至于加的配置或装饰成本,也就是加价的一半。如车商要客户加一台8000元的GPS导航,其成本价也就4000元左右。

井喷行情几时有?这等快钱、热钱如何不赚?既然消费者愿意接受加价,何乐而不为?

今年4S店普遍利润收入大涨,经销商的加价是重要来源。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