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另类车市盘点:2010年车坛“黑幽默”(下)
摘要三方已证实今年7月马自达3将移到南京生产。消息人士透露,未来马自达产品都将放在南京工厂生产,南京工厂将成为新成立的长安马自达的生产基地。另一方面,人们还发现,去年9月新建的长安福特马自达第三工厂并没有规划马自达车型,这显然是为分拆做准备。目前三方不愿证实这些...
三方已证实今年7月马自达3将移到南京生产。消息人士透露,未来马自达产品都将放在南京工厂生产,南京工厂将成为新成立的长安马自达的生产基地。另一方面,人们还发现,去年9月新建的长安福特马自达第三工厂并没有规划马自达车型,这显然是为分拆做准备。目前三方不愿证实这些传闻,可能主要因为他们计划到2012年才会实现分拆,过早承认显得过于仓促了。 (黄习伟)
七嘴八舌
无论如何,长安福特马自达的分拆,仍被外界视为合理的选择。历史经验证明,所有权集中有利于企业加速决策,加快发展,而复杂的股权结构往往导致经营效率下滑。分拆对于股东三方长安、福特和马自达来说,都意味着放开手脚,他们将通过两个合资公司加快发展速度。马自达可以自己规划产能,不再受福特制约;福特不断减持马自达股份,亦停止了小型车研发上的合作,双方关系日益疏远,将更能专注于执行“一个福特”的战略;长安亦乐于见到成立两家股权结构简单的合资公司。对于正处于冲击三大集团的长安来说,分拆后的两家公司显然能带来更大投入和更多增量。
广汽命犯“桃花”克莱斯勒、菲亚特卷土重来
风雨欲来:菲亚特与克莱斯勒这对全球战略伙伴,在中国寻求爱情的道路上经历同样坎坷。2007年年底与南汽分手后,菲亚特这位恨嫁的姑娘一直积极寻找合适的婆家,多方出击之后终于在2009年与广汽集团一起组建新家;克莱斯勒在2008年离开了相恋24年的北汽后,也没有放弃重回中国的努力,后来在菲亚特的牵线下也与广汽对上了眼,有小道消息称两者在去年8月已经定下盟誓。按照道理,广汽菲亚特、广汽克莱斯勒项目应该很快就可以水到渠成。但是人们惊讶地发现,事情的发展一波三折,在柳暗花明之际,形势又急转直下瓜熟蒂落阶段。
捕风捉影:众多周知,广汽菲亚特项目在去年落户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有消息称,他们爱情的第一个结晶领雅将在2011年诞生。而广汽与克莱斯勒在去年8月盟誓后也趁热打铁,关系有了升华。有网友在今年4月拍到广汽菲亚特项目周边原本空旷的工地正在挖土、打地基的谍照,于是关于“广汽集团与克莱斯勒已经确定恋爱关系、准备开花结果”的传闻满天飞。
《路边社》马上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该媒体称在去年11月发改委同意广汽菲亚特项目奠基后,广汽跟菲亚特都没有把心思放在建立爱巢上,双方都希望乘机争取利益,广汽要求菲亚特早日确定转让给广汽自主品牌的车型平台,好让该项目早日启动,但是菲亚特则认为广汽不够豪气,给予的礼金无法令她动心,所以一直扭扭捏捏;另外广汽所描绘的广汽菲亚特蓝图将包括菲亚特旗下的所有车型,可是菲亚特在现阶段只愿意国产小排量车。双方的分歧很大,领雅能否在明年顺利出世,还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广汽与克莱斯勒的“婚外恋”也是荆棘丛生。有了与北汽、戴姆勒失败的合作经验后,克莱斯勒认为要在中国大展拳脚,必须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希望广汽劝说三菱从长丰撤股,好让自己在广汽长丰的项目中取得股份。但是广汽显然不愿意等,他希望吉普品牌能够早日国产,从而为广汽做大做强添砖加瓦,所以双方虽然都愿意联姻,但是没有最后确定组建家庭的形式。
欲说还休:两个月过后,克莱斯勒与广汽集团都没有就双方的合作发表意见。着急的传媒只有主动出击采访。但吊人胃口的是,双方都明确否认了这一段恋爱关系。另外,在谈到广汽菲亚特项目的进展时,其负责人仅表示一切按原计划进行,其他则三缄其口,令大家找不着北。(林辉莹 朱中齐)
七嘴八舌
很多八卦人士均对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目前这种扑朔迷离的关系进行点评。资深评论人员“笑傲江湖”认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除了网上所提到的各种利益冲突外,如何处理与菲亚特、克莱斯勒原来的亲戚——— 众多进口经销商的关系,也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两个外资方希望利用原来的老相好来卖新产品,但是广汽显然更加希望自立门户,以增加自己对网络的控制权。《花边证券》分析师则提到,在菲亚特、克莱斯勒加盟之后,广汽拥有五个合资方,两个自主品牌,如何准确对旗下六个品牌进行定位,并且维护、协调好各自的利益,需要很高的“和稀泥”技术,而广汽目前火候未到,导致与合资方的争吵不断,尚且无法开花结果。
仰融成为华晨“拯救者”
风雨欲来:2009年深陷重组传闻的华晨汽车,因自身发展速度缓慢,一时成为广汽和一汽等强势企业觊觎对象。尽管华晨高层凭“三寸不烂之舌”让企业暂时保全,但2010年面对持续下滑的业绩,辽宁省政府已失去了继续等待的耐心。以华晨为重组对象的新一轮争夺再度展开,广汽、一汽卷土重来,北汽加入竞争,最让人惊讶的是,曾经出走华晨的仰融亦宣布愿意重新入主华晨……
捕风捉影:从2009年开始,华晨就未能把握大好的市场形势,一直到2010年,华晨业绩仍在习惯性滑落。这一局面显然离计划重点发展汽车工业的辽宁省政府期望相去甚远。于是,主管单位终于下定决心,欲吸引外资重组华晨,以推动当地汽车工业的发展。
2009年广汽和一汽先后就重组试探过辽宁省政府的态度,进入2010年,坚持高起点自主创新的华晨仍然不缺少“追求者”。广汽和一汽自不在话下,处于汽车业第二阵营的北汽亦高调加入战团……一时之间,决心“出嫁”的华晨门口,前来提亲的络绎不绝。不过,这些并不意外,最让人惊讶的是华晨创始人仰融也有意并购华晨汽车,加速其惊人的造车计划。
对于传奇人物仰融,华晨老员工有着太多美好的回忆。仰融主政时期,是华晨最为辉煌的时刻。仰融通过收购金杯汽车股权进军汽车业;一年后就运作了内地首家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接着,凭借资本运作,2001年仰融已经打造了一个包含5家上市公司、资产规模一度达到300亿元的庞大华晨系。
因此,当“仰融有意回归重新掌舵华晨”的消息传出后,华晨上下一片哗然。仰融在2009年提出了一个投资100亿美元、涉及中美两地、达到300万辆产能的惊人造车计划,2010年,这一计划正逐步开展,并吸引了国内三个地方政府前往竞标落户地。消息人士说,实际上仰融对于他在华晨未竟的事业一直耿耿于怀,当看到自己一手建立的企业日薄西山,他实际感觉很痛心;当华晨几乎相当于公开地寻找“下嫁”对象时,仰融心动了。唯一的问题是,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仰融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获得批准,二度入主华晨。
欲说还休:传闻日盛,身在风暴中心的华晨汽车,亦失了方寸。有人说,华晨几乎集中了中国所有国企和民企的通病,已经是病入膏肓。人们不知道广汽或者一汽,是不是真的有能耐医治华晨,但他们普遍相信:传奇人物仰融拥有这种魔力。阻挡仰融的只有过去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谁也不知道一旦仰融的正道汽车开始展开运营,仰融是否能回到国内?每次面对这些问题,华晨都不知如何回应。(黄习伟)
七嘴八舌
无论如何,仰融有意回归已如一个火把,点燃了外界无限期待。华晨汽车在仰融出走之后,历经多次人事变动,一直未能好好发展汽车;直到祁玉民接手,华晨曾短暂走出亏损,但在金融危机打击下,又迅速被打回“原形”。最终落得不得不委曲求全寻找“婆家”,显示出这个行业的残酷性。2009年开始,兼并重组成为行业大势,长丰以及昌河哈飞因为业绩持续走低,都未能逃脱被并购的命运,华晨又能如何逃脱政府调控之手?尽管仰融重新入主华晨只是一种可能,但即使最终仰融未能回归,华晨仍会走上长丰汽车2009年走过的老路。
上汽黄雀在后 北汽购萨博空欢喜一场
“金钟罩”罩不住肥水外流?
风雨欲来:过去的一年,北汽都忙于在海外四处收购,及至年底才终于获得了萨博一些资产,最终避免了两手空空的局面。满心欢喜的北汽迫不及待发布了这项成果,并宣布将基于萨博技术打造自主品牌。不过,在北汽志得意满之际,实力更强劲的上汽集团却在暗地里酝酿一出釜底抽薪的好戏。
捕风捉影:2010年1月底,由于没有足够融资实力的买家出现,通用宣布关闭了萨博品牌。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惠塔克(Ed W hitacre)宣布,正在推进关闭瑞典萨博品牌的计划。这意味着萨博这个极具个性的百年汽车品牌将正式消失。不过,就在通用推进萨博关闭程序的时候,人们发现,通用是准备将萨博9-5型新款轿车生产线迁往中国,并计划将其卖给上汽集团!
上汽此前一直不愿投标收购萨博资产,就是等待通用以低成本转让,这或许与上汽和通用的其他合作项目相关。通用一直希望增持上汽通用五菱股份,那么低价转让萨博,也许正是条件之一。
对于北汽来说,这无疑是它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北汽收购的是萨博部分已经或即将被淘汰的技术,比如萨博9-3已经停产了,老款萨博9-5也已销售了12个年头。北汽为此花了近2亿美元,是否物有所值?而上汽将要收购的则是萨博最核心的资产———最新款萨博9-5车型以及最新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致命的是,上汽收购萨博新技术同样计划用于打造自主品牌,未来北汽将如何与之竞争?
随着事情逐渐明朗,媒体纷纷报道“上汽欲购萨博核心资产打造自主品牌”一事。分析人士则回头重新审视萨博出售案,尽管北汽貌似“先入为主”,实际上就收购资产的优劣和时机来看,“黄雀在后”的上汽显然笑到了最后。
欲说还休:在舆论巨大压力面前,一手运作收购萨博资产的北汽控股总经理汪大总出面,反复强调其收购资产的重要含金量,“特别是对于北汽发展自主品牌来说,相当于走上了一条捷径”。不过,北汽一系列举措并未能打消外界疑虑,那就是北汽收购的过时资产真的那么有价值吗?如果真如北汽所说那么重要,那么上汽收购的新技术岂不是价值连城?北汽高层不愿去回应这些问题。
不过,为了体现收购的成果,2010年北京车展上,北汽迅速展出了基于萨博技术打造的自主轿车;2010年9月,为抢占先机,北汽推出了以CK D生产方式组装的国产萨博。不过,相比老款萨博车型,人们从北汽版萨博上看到了外观的些许修饰,但这就是我们所宣称的自主吗?有专家反问,我们到底是为了自主而自主,还是要有自主开发能力?
无论如何,上汽对萨博新技术釜底抽薪式的收购,已经把北汽推到了一个异常尴尬的境地。退已无可退,已经投入了2亿美元,推出谈何容易;进则无可进,上汽很快基于萨博新技术推出了自主产品,而北汽还不知要多少年消化吸收,更不要提创新了。北汽收购萨博资产的快乐和得意,仅仅维持了不到两个月,就不得不回到更严酷的现实中。
七嘴八舌
后来每当谈到这件事,人们总会说,还是上汽老到。几年前,上汽跟南汽先后收购了破产的罗孚部分资产,最终为发展自主,上汽将南汽及其收购的资产都纳入怀中;此番北汽本已抢得先机,不料又被上汽釜底抽薪,徒然空欢喜了一场!(黄习伟)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