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中国“无技术工业化”模式已走到尽头

2009-01-16 16:14:00作者:黄培来源:

摘要在《南风窗》2009年第一期杂志上,读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岳健勇博士撰写的‘走出“无技术工业化”的陷阱’一文,感觉内容非常深刻,值得大家警醒。在此,将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在《南风窗》2009年第一期杂志上,读到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岳健勇博士撰写的‘走出“无技术工业化”的陷阱’一文,感觉内容非常深刻,值得大家警醒。在此,将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中国的经济危机是实体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的危机并不是2008年才出现的。中国产生经济危机主要并不是由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造成的,而是由于中国制造业陷入了“无技术工业化”的陷阱。中国制造业大多从事价值链低端环节的生产,严重缺乏重新能力,其唯一的竞争优势就是劳动力的廉价。从事低技术生产的中国制造业对外不具备议价能力,对内则对成本变动异常敏感;过低的利润空间使得制造业无力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实现产业升级,以平衡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因而根本不具备“走出去”的能力。

造成这种制造业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这一压倒性的政治目标,在发达国家的压力和诱导下,中国采取了激进的经济自由化方针,对贸易和投资实施大规模开放。中国经济的全球化造就了外资全面的竞争优势,导致本国产业完全被挤压到价值链低端,只能发挥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从事低技术生产,因而无法进行资本和技术的积累,实现产业升级,始终处于国际分工的底层,最终导致中国堕入了“无技术工业化”的陷阱。这加剧了中国经济对外资和海外出口市场的双重依赖,必然加剧中国经济的弱质化和结构扭曲。无技术工业化,一方面刺激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另一方面,通过经济自由化的国际制度框架,阻碍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

中国制造业的严重危机表明,全球化刺激中国增长的正面效应,迄今已释放殆尽,无技术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国必须重建发展模式。假如把产业升级仅仅理解为继续在传统“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引入所谓高技术的外资企业,而不是倾力培养提高本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对产业升级和工业化的极大误解,也将导致中国工业化仿真的战略性调整丧失宝贵时机。

对中国而言,没有制造业的现代化,即工业化,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世界大国。

中国,在下一个十年,必须真正走出“无技术工业化”的陷阱。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