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医疗 >

全省第一张居民健康卡有望今年7月份在连云港发出

2012-05-24 17:44:00作者: 来源:

摘要年内发出50万张居民健康卡,这是今年全市卫生工作确定的目标。居民健康卡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这张事关百姓健康的小小卡片,牵动着众人的心,如今这项工作进展如何?5月18日,我市市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经进入安装测试阶段,为7月份上线试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

  年内发出50万张居民健康卡,这是今年全市卫生工作确定的目标。居民健康卡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这张事关百姓健康的小小卡片,牵动着众人的心,如今这项工作进展如何?5月18日,我市市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经进入安装测试阶段,为7月份上线试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住在偏远乡村的患者遇到疑难杂症不用远赴市区就诊,在乡镇卫生院便可将X光片等检查数据通过设备传输到市远程医疗中心由专家会诊;患者到大医院挂专家门诊不必再受排队之苦,只需在电脑上输入相关信息便可预约挂号……这些不是梦想,全省第一张居民健康卡有望于今年7月份在我市发出,港城也将迈入数字化健康时代。

  承担试点 助力新医改

  项目列为2012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

  2011年9月25日,我市在全省区域卫生信息化综合试点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苏北、苏中唯一的试点地区。我市将该项目列为2012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市卫生部门将区域信息化平台建设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卫生信息平台承载新医改提出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五项任务,是推动新医改的重要手段之一,将改变传统医疗模式,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市卫生局局长周伟说。

  连云港承担省试点工作有着自身的优势。周伟的案头摆放着许多与信息平台建设有关的文件资料,其中一份关于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的评审意见上有省卫生厅多名专家的签名,他们认为连云港的方案结合实际和已有基础,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好的操作性,体现了服务基层便利群众的特色。“专家们一致认为,我市卫生信息化走在苏中、苏北的前列,完全具有试点的资格和能力。”周伟介绍,我市在推进新农合管理创新的同时,同步开发建设了全市新农合市级信息平台和县级业务系统,得到国家和省里的肯定。

  市卫生局全力以赴,重点围绕试点任务,抓好全市卫生信息化工作的落实。“全局上下放弃节假日休息,全力推进项目。”平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合管办副主任徐德斌介绍,市卫生局专门成立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成立平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制定了信息建设发展规划,并召开全市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和专题培训会议进行专门布置和培训。

  平台软件开发、硬件招标、健康卡建设……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市基本完成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前期工作。徐德斌介绍,我市地处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问题是项目推进的瓶颈,市卫生局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仅去年,省卫生厅就下拨专款1700万元;创新运作模式,与市内两家银行开展健康卡合作项目,争取资金6000余万元;争取省经信委软件开发支持400万元。我市经验受到苏中、苏北兄弟城市关注。宿迁市来我市交流学习,淮安、盐城、镇江等城市纷纷来电来函咨询相关做法。

  点点鼠标 看病挺方便

  引领港城迈入数字化健康时代

  卫生信息化能够实现医疗服务资源的最优化整合和最大协同效应。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后,港城市民将告别过去无论大病小恙扎堆大医院,不信任社区医院的传统就医模式,从而迈入数字化健康时代。依托该平台,城乡患者可以在家中通过电脑预约挂号、查看健康档案;可以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进行远程诊疗,享受“同城”待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

  5月21日,周一,黑压压的人群将市第一人民医院本就不大的门诊大厅挤得水泄不通,每一个挂号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龙。

  “最多到年底前,这里排队挂号的患者会减少一半。”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负责人说,医院根据市卫生局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要求,装载了预约挂号平台,今后挂号的相关工作更多将通过电脑完成,不仅节省了患者的时间,而且减轻了医院的工作量。

  走进挂号室,在工作人员电脑桌面上点击进入相关网页后,患者只需在登录窗口填写居民身份信息,便可进入个人健康中心,点击预约挂号菜单后,选择医院、诊室以及专家的相关信息后便可进行预约挂号,在规定时间内,带上预约挂号信息和身份证,到医院挂号窗口取号,便完成整个预约挂号流程。

  同时,社区医院无法判断的病情能够通过信息平台,将检查报告和X光片上传到市远程医疗中心由专家进行会诊。信息平台联网后,患者不用再到大医院饱受专家号难挂和重复检查之苦,远程医疗中心的专家可直接在信息平台上调阅相关医疗机构拍的片子进行诊断,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负担,而且为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不仅便民利民,而且提高了卫生管理水平。”周伟介绍,医疗信息共享提高了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尤其是检查、检验信息的共享在降低患者医疗支出的同时,减少了政府和医疗机构对大型检查设备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提高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保障能力,在全面掌握全市各医疗机构就诊信息的基础上,遇到某疾病就诊人数突然增加时,卫生管理部门可及时应对;加大对医疗机构医疗行为的监控力度,由于系统能及时监控到大处方等情况,使得卫生行政部门能对类似情况进行核查与管理。

  卡片虽小 功能却很多

  年内将发出50万张居民健康卡

  “今后,患者看病不用带着病历和以往的检查报告,这些资料都储存在健康卡里。”徐德斌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与居民身份证同等大小的淡色卡片。他介绍说,健康卡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集就诊卡、结算卡、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多项功能于一身,整合替代现有的新农合卡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贯穿整个生命过程。目前,该卡正在建设当中,全省首张健康卡有望于今年7月份在我市发出。

  据了解,市民可以通过健康卡实现健康自我管理。徐德斌介绍,健康卡可以储存居民的健康档案,居民每次就医的信息都会自动在健康卡中存档,居民通过家中的电脑登录相关网页、输入卡号,便可了解自己的各个时期的健康状况,同时,可以自行输入每天的血压、血糖等相关资料,便于自我保健。

  健康卡中存储了居民的电子病历。患者就医时,不必携带过去的病历、各类检查检验报告等就诊记录,简化了程序,方便了就诊;医生通过刷卡可以调出患者的病史、检查的记录等信息,不仅方便医生了解患者病情,避免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免除患者重复检查、重复用药带来的费用负担。徐德斌介绍,健康卡上记录着各家医院医生的诊疗流程、处方等信息,便于行业内部的评价与监督,规范了医疗行为。

  “健康卡的使用实现了先看病后付费的诊疗模式,病人只需按照病种付费的一定比例,预存部分医疗费用便可入院,剩余费用待患者出院后一并缴齐。”徐德斌介绍,病人在乡镇住院只需预存全部费用的30%,在县级医院就医时,预存40%,在市级医院就医时,预存60%。

  除了具有身份识别功能之外,健康卡还具有金融功能,可作为银行卡来使用,存、取款方便自由。“目前,市卫生部门已与市内两家银行开展合作,将自助终端延伸到乡村。”徐德斌介绍,今后,参合农民可以持卡在家门口定点的超市或者小卖部进行缴费。同时,居民健康卡预留了大量的“接口”,其应用领域可以扩展到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领域。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