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医疗 >
“平阴模式”: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样板
2012-06-11 21:30:00作者:通讯员 张佩渠 记者 白鹏飞 于丽娟 冯瑜来源:
摘要近年来,平阴县人民医院依托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行内部运行机制体制改革,以人性化服务、信息化奠基、精细化管理、文化化引领的“四化建设”为抓手,打好管理这张“牌”,下好质量这盘“棋”,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医疗技术和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在济南市卫生系统...
近年来,平阴县人民医院依托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行内部运行机制体制改革,以人性化服务、信息化奠基、精细化管理、文化化引领的“四化建设”为抓手,打好管理这张“牌”,下好质量这盘“棋”,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医疗技术和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在济南市卫生系统中,从“追赶”的角色,迈入“领先”的方阵。目前,作为全国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和济南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在争创三级医院中励精图治,倾力打造辐射鲁西南的区域医疗中心。
乘势借力 超前谋划决策实施医院信息化建设
2009年,平阴县人民医院乘势借力,超前谋划,作出建设数字化医院的决策。
从政策形势上讲,当时国家强调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国务院在《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强我国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重点推动以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平台建设”,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化文件。
从医院自身来说,作为有着近百年发展历史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在职在编职工500余人、编制床位700张,却承担着20多万人次的年门诊量和1.6万余人次的年出院病人,客观存在着“人动信息不动”带来的“三长一短”现象、繁杂的医疗信息和数据无法传输共享、病人信息一片空白、工作效率低下、质量控制效果差等困扰医院发展又急需解决的诸多瓶颈难题。
平阴县人民医院认识到,没有数字化就谈不上精细化管理,医院数字化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适应医院运行机制转变、推进医院改革、强化医院管理、便捷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加快医院现代化进程必不可少的基础设备与技术支撑。为此,他们决定进行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把建设目标确定为“数字化医院”。
高起点定位 高标准实施11个月完成数字化医院建设
作出决策建设数字化医院,但建设怎样的数字化医院是摆在这个医院面前的又一个严峻课题。
纵观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县级二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先例可以借鉴。作为平阴这个人口和经济小县的县级医院,他们不可能像三级大医院那样进行几千万、甚至是上亿元的巨大投入去搞信息化建设。因此,必须采取“高效建设、持续完善”的策略,力求用较短时间、较少投入建立比较完善的数字化体系。
首先,他们通过广泛细致的考察论证,确定了“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其特点是所有信息系统由一家公司设计实施,无接口,硬件投入少,共享性好。其次,他们确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符合规范、切合实际、突出特色、促进外延”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基本原则。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医院实际,讲求实效,保证医院正常医疗秩序,同时以应用促进数字化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和发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仅用11个月就完成了数字化医院建设,在县级医院比较早地实现了医疗服务全方位信息化管理。
信息互通 数据共享功能完备的医院信息化体系
目前,平阴县人民医院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已经开通和应用的主要信息系统有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检验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管理及通讯系统(PACS)、电子病历系统(EMR)、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心电网络系统、门诊电子病历系统、门诊输液系统、重症监护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22个系统。
医院信息网络覆盖到医院的每个部门,渗透到病人来院就诊的各个环节,从门诊挂号收费到门诊医生工作站,从医技检验报告、影像传输到住院电子病历,从职能部门的质量控制到后勤科室的服务保障,信息网络有机集成在一起,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实现了医院数字化管理、医疗和服务。
信息化手段 精细化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围绕“质量和安全”这个核心,他们把“三好一满意”活动、“三双行动”、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动态管理、综合医院评价等有机地结合,依托信息化平台,强化和提升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借助电子病历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质量控制模式由现场质控向远程质控、事后质控向事前提醒和实时监控、人工质控向自动质控、形式质控向内涵质控的转变,改变了过去单纯的终末质控模式,采用“事前提醒———事中监控——— 事后分析”的闭合式质控模式。
利用信息化平台,狠抓核心医疗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和各级医师手术准入制度的落实,根据医师资质确定抗生素及毒、麻、精药品的使用级别和权限,规范了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应用院感控制程序对全院抗生素进行目标性检测,自动筛查疑似院感病例,设立院感病例自动上报程序,避免了院感漏报,治疗性应用抗生素患者细菌培养率远远高于二甲医院规定标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比例逐月降低。心电网络系统覆盖到全院、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心电信息采集后数据发送至心电网络中心,由心内科专业医师分析发送电子报告到各医师工作站,提高了心电图的诊断和应用水平。
电子病历系统将行业标准、规范、制度固化其中,实现了软件化管理。对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系统进行升级优化,对运行和终末病历进行自动质评和打分,重点放在运行病历的质量控制上,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保障了医疗安全。
数字化建设功效初显倾力打造全国医院信息化样板
数字化医院建设提升了医院管理能力和服务功能,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工作效能,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患者的就医负担。
临床医生无线查房实现了医嘱随时处理,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完成对患者病情变化的处置,医嘱转抄自动完成,防范了差错事故。诊疗信息通过网上数据传输,医生追踪病人数据的时间减少15%,以往医生手写一份入院记录和首次病程记录需要40-60分钟,应用电子病历仅用6-10分钟,时间减少70%,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诊治病人。
移动护士工作站(PDA)应用扫描核对病人腕带和输液卡上的条码,出错时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避免了人为差错,护士临床给药错误进一步减少8%,降低了医疗风险。护理人员绘制护理表单和书写护理文书的时间减少70%,把时间还给了护士,把护士还给了病人,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去巡视病人和服务。
他们自2011年9月启用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目前进入路径管理的病种26个。实施临床路径,缩短了病人住院日。小儿腹股沟斜疝由平均8天缩短为4.75天,老年白内障由平均8天缩短为3.25天。实施临床路径,降低了医疗费用。小儿腹股沟斜疝,住院费用降幅为41.6%;老年性白内障,住院费用降幅为5.26%。同时,实施临床路径,规范了医疗行为,提升了医疗质量,保障了医疗安全。
他们依托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在人员编制不变的情况下,床位由486张增加到700张,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不仅没有滑坡反而增强。
2010年10月13日,平阴县人民医院承办济南市推行电子病历试点工作现场会,其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同年11月,卫生部确定山东省6家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平阴县人民医院是入选的唯一一家二级甲等医院。
今年,在卫生部电子病历试点医院现场复核中,专家组认为该院信息化水平在全国试点医院处于领先水平,试点经验值得推广。随后,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专门派人对该院信息化建设进行专访,准备把该院经验向全国推广。在全国众多县级医院的部落中,平阴县人民医院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卒子,然而,这个小卒子几乎在瞬间变成一匹骏马,跃居前列,成为全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颗新星。
“铁肩担重担,双手着华章。”回顾那激情燃烧的日日夜夜,她的内心升腾起对取得成绩的自豪,更有一种对未来事业所具有的任重道远的使命感。平阴县人民医院在数字化医院建设上,将按照“建全、用好、管严”的总体目标,尽快实施门诊大厅候诊取药叫号系统,尽早实行“银医卡”,实现预约挂号,开展远程会诊,全面提升医院业务技术、管理技能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医院发展的综合承载力。“起步早、起点高、见效快、易复制”的平阴模式越来越被同行推崇。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