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政府 >

“互联网+”助力京津冀农产品智慧供应

2015-08-03 16:21:24作者:来源:

摘要推动京津冀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保障京津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于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互联网+”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

  推动京津冀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一体化,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保障京津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于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互联网+”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功实践。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三地的规划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推动一体化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今年3月的一次调研中,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再次强调,农业的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一体化中重要的一环,是题中应有之义。

  京津冀智慧农业的发展,深入贯彻“互联网+”战略,秉承“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指导思想。而发展智慧农业,并非“互联网+农业”的简单组合,更多是“互联网+”指导下物联网在京津冀农业领域的应用,具体表现将物联网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智慧化农产品供应链,创造新的生态发展模式。京津冀农产品智慧供应链的构建要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才能促进经济的全面腾飞。

  “突出重围”的标准与成本

  对于物联网标准体系,目前已经有相关企业采用软件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基本做到只要符合公开的国际标准,设计软件时就可以回避国际专利的制约,形成一套个性化的软件解决方案。况且,在很多情况下标准是相对封闭的,可以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自动体系;但在某些情况下标准是可以协调的,所以物联网标准不会形成构建农产品智慧供应的主要问题。

  一般而言,成本是一个相对概念。从行业趋势考虑,尽管目前农产品本身价格不高,但射频识别标签的成本却相对较高。因为考虑到任何技术的成本都是在开始推广时保持较高价格的既定规律,后续随着时间推移,射频识别标签的成本同样会大幅降低,届时成本即不会成为问题。

  大数据平台势在必行

  “大数据”可以把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吸纳到物联网平台,通过对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从中发现新的知识并创造新的价值。京津冀农产品供应链具备一定的前沿发展基础,选择在传统供应链渠道体系中嵌入信息平台,将多种技术手段应用于不同的供应链环节,给每个环节进行个性化的设置,让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从供应链的尖端开始部署——农户开始采集数据。以基本生产单元为单位,进行农产品初始数据的收集、分类、提炼以及整合,为供应链的每个环节提供多角度支持和指导。将农产品来源、加工过程、质量情况、甚至是农药初始检测结果、出产地块土壤情况、农户个人信息等一一收入平台。此后,每经过一个环节都要进行一次数据的更新与加载,结合具体用户的网上日志与农产品相关联网页内容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该项数据的收集不但对农户产生实时帮助,相关企业还可从中获得产品竞争力分析等多项数据分析与支持。

  其次,建立与企业的对接,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数据共通,确保数据准确和及时传输。系统将输入的数据加工处理成所需要的生产、物流及需求信息后,在挖掘和分析的过程中可将结果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终端等各种平台形式发布给各种不同需求的用户。在技术上,根据数据的不同性质,采取以Hadoop为代表的NOSQL数据库技术和基于SQL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将需要进行关联分析或经常査询的数据保存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将不需要进行关联分析或査询较少的数据保存于NOSQL数据库或 Hadoop平台;将中长期数据放置于低成本平台,将短期高价值数据放置于高性能平台,以实现数据的高效率低成本存储和处理。

  再次,建立消费者监测端口,让消费者充分享有知情权,确保高品质农产品的销售通畅。今年4月,受“致癌农残”传言波及,全国各地草莓大规模滞销,草莓种植户损失惨重。酒气原因主要是消费者难以分辨合格草莓的批次,为安全起见,只好统一拒绝购买。为吸取其中教训,智慧供应链一旦建立,消费者只需根据卖家提供的电子产品编码(EPC),即可查到从原材料供应、生产流程、加工流程,直至最终销售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而决定是否购买,降低了消费的盲目性。

  此外,在批发商及零售商处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的对比终端,通过大屏幕或其他有效方式使消费者在第一时间了解自己想要选择的农产品的品质信息,并提供与同类产品进行对比的可行性数据,有效解决农产品供应的“信息孤岛”效应。

  “云聚合”模式大显身手

  构建农产品智慧供应,除考虑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联外,还要考虑物联网中物流、价值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之间的关系。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智慧供应链商业模式选择,为加快物联网在其中的应用,可根据农产品行业市场需求以及物联网的商业特点,选择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商业模式设计主要包括运营商主导型、系统集成商主导型、公共事业应用型以及“云聚合”模式,其中公共事业应用型与“云聚合”相结合的模式相对符合供应链构建。在初期建设阶段,主要是公共事业应用型商业模式,政府或公共事业部门搭建公共平台,客户可以租用或购买平台及相关软硬件产品,并支付相关通信费用。由于农产品关乎民生,其独特性决定政府在其中需要扮演重要角色。在建设初期,由政府承担初始成本,并尝试让供应链上的各用户免费体验物联网应用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培养既定用户使用物联网的习惯,另一方面加快农产品智慧供应链普及的速度。

  “云聚合”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理念,通过用户服务为中心,根据当前运营平台已经具备的规模与业务能力水平,针对不同的市场目标,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商家、用户以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的网络商业模式。“云聚合”模式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理想商业模式,特点之一是可以在一定的安全机制监控下,使信息实现全面而自由的流通以及快速大量的传送,从而有效解决传统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的“孤岛”问题,实现价值领域的高速增值;特点之二是通过“云聚合”让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线性流动转变为各企业之间的跨界合作,传统意义上客户需求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与初始动力,个体通过围绕客户需求自由地向商家和投资者转化,让其中的界限逐渐模糊化,才更有助于智慧供应链条的构建。事实上,各商业模式与“云聚合”模式之间并不冲突,替代后各种模式的主体都将成为“云聚合”中的有机组成。云聚合的商业模式既符合云计算将是未来主流计算模式的趋势走向,也符合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发展特点,有效促进各种关系的融合。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