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立足现状推进智慧园区健康发展

2014-01-03 16:03:00作者: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来源:

摘要12月19日,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在广州举办的“2013中国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高峰论坛”上,发布了《首届中国智慧园区发展水平评估报告》。该报告对各园区如何更好地提高综合竞争力及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目前,我国各类园区遍地开花,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就,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智慧园区的兴起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变革,智慧园区建设正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很多不明朗要素。那么,我国智慧园区的发展水平如何?智慧园区建设应该如何更好地发展?

  12月19日,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在广州举办的“2013中国智慧城市与智慧园区高峰论坛”上,发布了《首届中国智慧园区发展水平评估报告》。该报告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园区管理与服务水平以及园区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重点分析样本园区在园区经济、基础设施、管理水平、软硬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数据。该报告对各园区如何更好地提高综合竞争力及开展信息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智慧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智慧园区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此阶段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先行,为园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但是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的管理和服务仍处于分散状态,未形成协同集约效应,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仍有缺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领智慧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多个单项指标中领先,相对而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战略方向和产业基础同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思路的匹配程度更高。

  智慧园区发展水平区域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园区的智慧化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东部经济区域在地理交通、城市经济发展、政策倾斜等方面相比而言更具优势,使其领先。

  智慧园区建设水平分析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智慧园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雏形显现,东部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航。在本次智慧园区发展水平评估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平均得分率为53.20%,46%的园区在该项指标上得分率大于平均得分率。

  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的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其得分率为57.76%,分别高于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18.53%、21.09%、12.76%。从园区类型上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其他园区好,其得分率为58.56%,经济技术开区和其他园区得分率分别为48.23%和52.86%。

  园区管理与服务水平。园区管理和服务架构设计、渠道拓展优于工作执行。园区管理与服务水平指标的平均得分率为52.55%,其中在线管理和服务构建水平平均得分率为67.47%,在线管理与服务质量平均得分率为37.50%,服务渠道多样化水平平均得分率为53.20%,被评园区在线管理和服务构建水平和渠道多样化水平两项指标的得分率明显高于在线管理与服务质量指标的得分,园区管理与服务注重架构设计和渠道拓展,但具体工作执行不到位。未来智慧园区需要更多地关注园区主体的满意度,切实提升管理和服务质量。

  产业发展与活力水平。园区产业发展水平尚有上升空间,且具备一定的活力。在本次评估中,园区在产业发展与活力水平指标的平均得分率为39.17%。园区产业发展需要不断注入活力,企业创新和企业信息化正是活力的源泉。

  在企业创新方面,除园区企业自发性形成创新氛围,推动园区产业创新外,还需相关部门加以鼓励和引导。其中企业创新政策和信息化支撑水平两个二级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分别为39.71%和32.40%。

  智慧园区基础实施建设建议

  第一,立足现状,进行针对性建设。智慧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唯一的准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园区有不同的建设方式和建设重点,为此在推进园区建设的时候要立足园区现状。

  在园区的初建阶段要更注重顶层设计,统筹好不同类型设施的建设时间、规模、方式,同时注重园区与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的协调;而当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发展对信息共享平台、技术创新平台等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此时信息化基础信息的建设中心转移到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匹配上。在园区类型上,经济技术开发区更注重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更多地考虑如何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形成,高新技术开发区则对创新设施的要求相对较高。

  第二,放眼未来,推进可持续建设。智慧园区的基础信息建设是一个不断调整提升的过程,要用系统思维去思考每一项设施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信息孤岛的出现。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信息化建设,尽早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和使用标准,保障设施的扩展性,避免重复建设。

  智慧园区管理与服务建议

  第一,整合高效,打造一站式服务。深化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架构安全稳定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建立法人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和业务数据库,打造整合高效的公共平台,整合管理和服务资源,并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和业务协同机制,为政府、企业、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二,便捷泛在,突破时空界限。智慧园区的管理服务应当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提供门户网站、微博、微信、App等多种在线渠道,做好管理服务内容的维护,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通过在线渠道,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享受便捷泛在的服务。另外,在线渠道要和服务热线、自助终端、服务大厅等线下渠道整合,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服务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价值。

  第三,创新超越,引领发展潮流。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不断地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提供新型服务样式。智慧园区可通过服务水平调查、服务情况反馈、服务满意度评估等方式深入了解公众的服务需求和满意度,并结合园区自身服务的基础和发展规划,挖掘公众需求,创新服务内容。另外,智慧园区的管理者应当培育开放的服务理念,及时学习跟进先进的服务方式,并通过培训和示范等方式推广。

  第四,广泛参与,释放社会力量。智慧园区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方不应局限于园区内部机构,应当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通过业务外包、政府采购、业务合作等方式吸引社会企业广泛参与,同时应当建立一定的监督和评估制度,保障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政府、企业、个人的需求相匹配。

  智慧园区产业发展建议

  全方位支撑,促进企业创新。为提高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智慧园区应当建完善的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参与开发和扩散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机构之间围绕着科技发展及其商业应用所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网络机制。网络中的各个节点都能进行创新,当新观念、新技术或新需求在某一节点产生之后,就会沿着网络传递和反馈,该项创新的主体会做出相应的决策,当各相关主体做出相互协调的决策后,网络创新便诞生了。

  完善创新政策体系。首先,创新政策能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降低资金投入、提高创新效率、推动成果输出,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撑保障。智慧园区在出台创新措施前要理清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内容和促进举措,避免与其相冲突或重复投入;政策措施的内容应当立足园区内企业的发展现状,兼备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园区要完善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公共实验室等创新基础设施,鼓励企业使用公共设施,降低创新成本。

  再次,找准关键点,加深两化融合,加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企业各环节和产业链、产业集群中的应用,推动资源利用、生产活动、管理决策的信息化。除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外,智慧园区要根据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情况、产业规模等因素选准两化融合的突破口。

  如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和网购人数均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赋予其良好的用户基础和市场开发潜力,同时依托网络技术互联网可以突破时空障碍,整合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使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