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平台让信息化项目从失控到可控

2011-07-05 19:45:00作者:许继楠来源:

摘要  中国电信OSS资深专家江义杰是软件平台的资深实践者。中国电信业务复杂,高度依赖IT,软件系统数量众多,软件平台帮助中国电信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从传统意义上的中间件到真正的应用软件这一层上,现在缺乏更面向业务的软件平台。”江义杰对软件平台有着颇深的思考...

  中国电信OSS资深专家江义杰是软件平台的资深实践者。中国电信业务复杂,高度依赖IT,软件系统数量众多,软件平台帮助中国电信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从传统意义上的中间件到真正的应用软件这一层上,现在缺乏更面向业务的软件平台。”江义杰对软件平台有着颇深的思考。在6月17日主题为“SOA、平台到云”的第四届“SOA中国论坛”上,江义杰将他对软件平台的思考分享给听众。

  20人对应2000个需求

  江义杰曾经在中国电信的一个省公司工作。当时,他所在的IT部门一年要接到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管理系统功能性的开发需求2000多个,而他的团队只有不到20人。算起来一个人要对应10个开发商,每天要解决的问题数不胜数。上半年的工作结束后,他发现这2000多个需求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就跑到各个业务部门,把需求列表给他们看,让他们给出优先级,“让我吃惊的是业务部门的人却跟我说,你现在才来找我!这个需求我已经没用了,因为市场已经过去了。”

  不同地区,电信业务对IT的需求也有诸多个性化特点。比如有些地方需要方言客服、骚扰电话过滤等。不同地区的业务流程也有很多不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个业务的办理需要五六个环节,而在西部省份,业务就没有必要划分出那么多环节。

  用软件平台实现多个应用系统的高质量、低成本的快速交付,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到达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2006年,中国电信曾有一段使用国外知名厂商的ESB产品失败的经验。这段经历让江义杰体会颇深:“选择最合适的,而不是最贵的。”而后,中国电信选择了当时还不太知名的国产中间件厂商普元。

  普元CEO沈惠中认为,对大中型企业的IT部门而言,平台模式解决了三大问题:一是更好地实现了IT对业务的支持和创新,二是强化了IT部门的管控能力,三是可持续保持应用开发技术的先进性。

  在通信业,除中国电信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已引入平台模式。其中,中国移动某分公司的NG-CRM系统建设采用普元业务流程平台后,在软件质量建设阶段排除60%缺陷,上线后缺陷率从46%降低到15%内,工单响应周期缩短1/3以上。

  CIO的认知误区

  实际上有很多企业都在经历中国电信曾经经历的平台项目的失败。很多大型企业已开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引入了软件平台模式,并且搭建统一的信息化软件平台成为很多企业的招标项目,但因没有清晰化、透彻化、系统化的认识,他们正在经历信息化项目“失控”的风险。

  由海比研究发布、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所管理咨询部特别指导的《CIO:失控与可控——先进企业IT建设“软件平台模式”的经验与启示》白皮书在此次“SOA中国论坛”上发布。报告针对国内60位大型企业的CIO做了调查与访问。接受调研的CIO对于自己所在企业的信息化都感到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控。CIO们认为,他们面临五大挑战:管理与控制信息化的风险、降低投入成本、缩短上线时间、精细化管理IT本身,以及提升对业务创新的支持。

  93%的CIO认为,五大挑战的产生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多项目多系统并行有很大关系。当前,83%的大型企业在IT建设中往往“只重应用”,其项目采用“项目外包”方式运作,从底层开始做起,相互之间缺少统一的标准,缺少共享,缺少复用。这种错误的IT系统构建方式正是CIO对信息化感到失控的根源所在。这也直接导致项目过程无法管控、上线时间无法管控、成本无法管控的“三无”局面。

  普元高级副总裁刘尔洪认为,项目外包式的开发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帮助企业解决了IT对业务的支撑问题,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大型企业IT的建设必定将会不断扩展,而此时如果仍然沿用项目外包而非平台模式,那么一是开发难度增大导致企业实际上将IT建设管控权利让渡给了第三方软件开发公司,二是IT资产形成孤岛效应,与企业IT建设追求业务敏捷性的初衷相违背。

  平台软件的支撑可以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推出新业务,大大缩短新产品和服务的上市周期,从而使企业保持竞争领先优势。通过与SOA的理念融合,一个好的软件平台不是为实现小粒度的重用,而是对软件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核心资产实现90%的战略性复用。

  但是很多失败的企业也觉得自己在用软件平台。刘尔洪认为,这是因为当前CIO们对软件平台的认知还存在三个典型误区。软件平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中间件、数据交换平台,也不仅仅是一套开发和运行的工具集,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信息化建设的一种新模式。“能充分发挥机能优势为企业信息化构建扫除障碍的软件平台,是将大量复杂共性的软件技术集成封包,以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复用。这种共享复用不仅仅关乎项目代码,而是需求、框架、架构、业务模块、引擎、测试等软件全生命周期的资产复用。”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