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东软:深耕健康医疗信息化

2011-05-31 16:00:00作者:高春燕来源:

摘要  经历了20年风雨的洗礼,东软成长为中国软件行业的中坚力量。现在,东软正在从以技术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价值和服务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变,迎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 ...

  经历了20年风雨的洗礼,东软成长为中国软件行业的中坚力量。现在,东软正在从以技术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向以客户价值和服务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转变,迎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

  三大优势支持东软健康医疗

  刘保华:东软即将迎来成立20周年。20年来,东软发展成为国内民族软件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东软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卢朝霞:关键是东软很专注。20年来,东软专注地做软件和服务业务,在行业中一直坚持持续发展,在业务涉及领域里坚持深耕原则,比如在医疗、电力等领域。东软认为创新固然重要,但专注更重要。

  刘保华:东软正致力创新和转型,其中医疗信息化是很重要的部分。东软为什么选择做医疗信息化?

  卢朝霞: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化近几年面临很好的发展机会,这是东软做医疗信息化的外因。从内因上看,东软在医疗卫生领域有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东软在社保信息化特别是医保信息化领域有很深厚的积累,在软件方面有一定优势。

  第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和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关系密切。东软本身就生产数字化医疗设备。过去,这些设备是面向医院的,现在东软希望把这些医疗设备小型化、微型化、个人化。基于专业医疗领域的积累,东软要实现这个目标相对容易。

  第三,东软本身是做B2B的,很多电子商务也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具有提供B2B解决方案的基础,是东软转向B2C的优势。此外东软还具有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了多种移动互联网应用,涉及银行、电信和交通等多个领域,很多应用都基于东软的解决方案平台面向个人或企业提供信息或服务。

  正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及行业解决方案的支持,东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发展速度才能比较快。

  刘保华:既然东软的优势这么明显,那么行动路线是什么?

  卢朝霞:东软的路线就是建设健康城市。目前,东软为唐山、郑州、无锡、沈阳、都江堰、海南省澄迈县等20多个城市提供健康城市解决方案,通过政府的支持,构建起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和区域的以物联网、互联网为核心的健康服务平台,拉动基层医疗组织能力的提升。

  此外,东软还通过中国老龄委、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养老中心等机构,以及各个合作伙伴,将医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的服务对象延伸到家庭用户,进行家庭成员健康信息的监控和管理。

  在东软的行动路线中,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东软积极推动健康城市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与机构合作,向家庭和个人推广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目前,健康城市计划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追求三方共赢

  刘保华:东软健康城市计划如何能让百姓、企业和政府各方从中受益?

  卢朝霞:现在,我国政府正着重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着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对政府而言,健康城市计划能够帮助缩小城乡差距、基层医院与大医院的差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东软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正是希望能够在医疗方面提升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水平,缩小城乡差别。

  建设健康城市还可以降低整个国家的医疗费用支出。使居民少生病、不生病,或是病症较轻就可以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治疗,不必再到大医院花费很多钱治疗,也避免了浪费国家的医疗资源。这就可以减少政府对医疗费用的支出。

  此外,提升国民的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加强慢性病管理。慢性病管理体系的加强,重点在日常健康指标的监控,避免把80%的钱都用到对20%的慢性病人的治疗上,能够使医疗资源和财政投入真正用到公共卫生支撑上。

  从医疗行业看,通过建设健康城市、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多级医疗网络,可以有效平衡医疗资源。大医院的资源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支持小医院,也使大医院的资源最大化,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我认为新医改有两个最主要的改革目标:一是使大医院不要“过度医疗”,二是使基层医院的医疗能力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既节约国家的医疗资源,又提升百姓的满意指数和健康指数。

  刘保华:以色列在全国推广慢性病的预防管理系统,医疗机构根据人们的身体状况预测他在60岁以后会容易患哪些病,并且提醒他们事先预防。以色列的慢性病预防管理跟东软慢性病管理的理念有很多共同点,能否在我国推广?

  卢朝霞:推广慢性病预防管理体系需要时机。目前我国的多发病主要是高血压和糖尿病。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有2亿高血压病人和9000万糖尿病人。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人没有进行药物治疗,三分之一的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病,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可能没有按时服药。这三种情况的病人都很容易出现病情加重。东软通过健康普查、健康教育、健康数据采集和监控,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及时治疗,尽量避免病情加重。这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政府部门节省医疗费用、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东软的城市健康计划目标是让百姓、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近两年,东软集公司的力量全力投入到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中,加快进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以及市场拓展等。围绕新医改和健康服务,东软已经做了全面的准备并奠定很好的基础。

  刘保华:健康医疗业务在东软的整个业务版图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卢朝霞:健康城市包含很多内涵,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东软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业务包括东软的医疗IT业务、政府的公共卫生、社保的医保业务、新农合等。东软将公司的品牌、技术、人力资源、行业解决方案等资源,全部整合起来推进健康医疗事业。

  之所以倾全力推进健康医疗业务,是因为它是一个创新的业务,能够拉动东软的业务板块快速增长。它集合了很多业务部门的资源和创新成果,拉动了东软整体业务的创新和转型。比如,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和电信事业部原本在思考电信运营商如何通过互联网转型为信息服务提供商,健康医疗信息恰恰是人们最关注的信息,远程视频医疗是3G时代最好的应用。

  此外,在企业解决方案中,健康医疗服务可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构建企业职员的健康管理体系。

  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发展

  刘保华:健身社交网站咕咚网推出了“终端+社交”的模式,您曾经说东软也想探索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运营模式,今天也展示了东软的健康终端以及后台的运营体系,并且表示希望能做成一个网站的模式。东软在整个商业模式转型方面有何规划?

  卢朝霞:东软的转型正在一步步落实,很快你就会看到东软建立的熙康网。熙康网将和东软面向个人的健康服务融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者,分成很多频道,例如健康锻炼频道、饮食频道、高血压频道等,还将建立社区讨论区,以便人们进行交流。

  目前,熙康网正在测试,点击量约为10万次,有两个应用比较受欢迎,一是中医体质,二是乐活指数。人们通过这两个应用,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东软希望将熙康网发展成一个社区类健康指导、健康服务、健康交友网站。这部分业务和东软的传统业务有所不同。根据市场需要,东软会考虑在栏目设置上体现更多的创新,目前熙康网正在筹划过程中。

  刘保华:如果单纯做社区东软不一定有优势。东软的优势在于:东软有自己的产品,可以采用类似咕咚网的“终端+社交”模式,软硬结合的模式未来必然成趋势;东软还可以将健康医疗服务和社交网站整合起来。通过这两方面,东软的传统优势和新业务就能结合起来。

  卢朝霞:对,这两方面东软的优势很明显。东软整合公司内部很多资源发力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业务模型,并且开始向B2C领域拓展。正因为可以整合内部各种资源,东软的投入相对较少,发展速度会比较快。

  东软现在的布局有两方面:第一是健康城市计划。健康城市计划属于B2B的范畴。第二,当熙康网发展起来之后,东软就将业务直接扩展到B2C领域,并且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大网络。

  刘保华:东软健康城市计划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是东软在云架构上要有很强的实力,一定得有独到之处。在这方面东软有哪些积累?此外,要运营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一定要有数据中心布局,东软在这方面有何规划?

  卢朝霞:在云计算方面,东软一直在进行超前的投入,专门设立了云计算研发中心,在云架构、云平台、云计算、云安全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积累。

  2010年,东软与NEC合资成立了一个云计算公司。通过这种方式,东软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好的商业模式,并且进行了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

  东软的一个分公司——东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在大连、沈阳、成都、南海等东软的基地都设有数据中心。因此东软在建设云的物理平台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在云计算中心建设方面,东软还提供前端的服务,即呼叫中心业务。

  从整体上看,东软已经具备了建设云计算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的能力。在物理架构搭建起来之后,东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将各个产品线和业务“云化”,变成真正的虚拟计算,按照虚拟化战略进行布局,建立可扩展的应用架构。在把现在的很多应用用“云化”进行实际推广,东软在技术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在扎实积累。

  刘保华:东软最近收购了北京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望海康信),收购目的是什么?东软在并购方面下一步有哪些规划?

  卢朝霞:望海康信目前是医疗信息化行业里最好的ERP提供商,它为医院、卫生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专业化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系统,即后台支撑系统。望海康信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BOS)可以精准地跟踪每个手术用了多少配件、谁是主刀大夫、手术时间,以及医院床位的周转率等各方面信息。

  以往,东软ERP业务主要是面向制造业,主要功能包括物流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能力平衡系统等。但医院的ERP更为复杂,既要核算类似手术材料的物流,又要核算人的成本,在这方面望海康信的HBOS表现非常出色。

  东软希望借收购望海康信补齐东软面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全面解决方案,,使东软在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的产品线更全面,满足东软客户的需求。

  接下来,东软还会加大收购业务的力度,东软的收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第一,使东软的业务更全面,使业务得以提升,产品功能更强大;第二,弥补东软现有产品线的缺失;第三,对方拥有的客户群可以弥补东软在市场方面的空白。

  刘保华:东软的收购是倾向于应用方面还是在后台架构方面?

  卢朝霞:东软是做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公司,在收购时考虑比较多的是从应用和围绕应用的支撑平台方面布局。

  刘保华:东软未来向B2C方向发展,是否考虑收购B2C公司?

  卢朝霞:虽然熙康网正在开发中,但是如果在这个领域哪家公司做得很好,能够让东软在相关领域迅速占领市场,东软不排除收购B2C公司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公司。

  刘保华:我认为东软最应该收购的是基于本地化服务的网站,而不是覆盖全国的网站,比如杭州的19楼网,在当地渗透率很高。因为目前的覆盖全国的健康类网站主要是提供新闻信息,用户黏性太低,应该加入一些与社区相关的内容,增加用户黏性。

  卢朝霞:对。还有一个发展思路是与东软的健康城市计划相结合,东软现在就是这样做的。在互联网时代,东软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转变思维方式,通过收购或者合作形式,或许能让东软走得更快更顺利。

  记者手记

  传统IT厂商走到岔路口

  “技术创新是信息产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信息产业每一次跨越式的发展背后都有强大的技术驱动。”诚如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所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了许多传统IT企业的商业模式,让产品和服务变得互联网化、应用化。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让传统IT厂商能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负载更多应用,并实现相互连通。传统IT厂商以提供技术和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逐渐被打破,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站在IT历史发展的岔路口,像东软这样的传统IT厂商,产品和业务从B2B领域向外扩展,开始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利用更多新技术为他们提供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传统IT厂商的正确选择是: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平台,通过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商业模式,提供基于标准化和产品化的服务。

  但是,传统IT企业对互联网模式的理解与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相差甚远。学习互联网思维,基于IT技术推出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是传统IT厂商必须经历的“蜕变”过程。能够实现成功转变的传统IT厂商,将迎来展翅飞翔的美好。但如果固守传统,拒绝创新,等待它的就将是造茧自缚。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