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置顶轮播图822*450 >

软件园区聚才之道

2023-11-09 11:51:35作者:杨光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摘要当前我国各类软件园区共有350余家,为全国软件产业贡献了近80%的收入,并且对软件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增长。我国软件园区集聚了大量的创新人才、骨干企业,创新思维活跃、创新浪潮涌动,成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汇聚的枢纽节点。...

  当前我国各类软件园区共有350余家,为全国软件产业贡献了近80%的收入,并且对软件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增长。我国软件园区集聚了大量的创新人才、骨干企业,创新思维活跃、创新浪潮涌动,成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汇聚的枢纽节点。软件园区所在的城市大多高校云集,如何吸引高端人才入园?作为资源汇聚节点,软件园区如何以产教融合为抓手,盘活资源、赋能企业发展、产业创新?记者走进园区,试图找出典型园区促进“三链”融合的策略与方法……

以产业链锻造为突破口

  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不能仅靠一腔热血,生拉硬拽更是事倍功半。及时发现企业的潜在需求,推动校企精准对接,在合作的关键节点给予企业支持,才能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

  从数据中“窥探” “蛛丝马迹”

  如何根据“蛛丝马迹”,找到潜在可能达成合作的线索?

  信息时代,数据解忧。中关村软件园总经理助理邓延嵘表示:“一直以来,我们以产业链锻造,有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全面融通,基于‘中关村软件园大数据平台(简称大数据平台)’,为园区企业寻找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全力推进产教融合、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据悉,该平台聚焦“大信息”产业发展需求,以大数据平台为智慧中枢,实时链接空间、企业、人员等核心要素,构建包括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产业促进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在内完善的园区科技服务体系,精准分析、辅助决策,有力支撑园区企业发展。

  中关村软件园全息数据库可从15个维度,15,000余个信息字段角度洞察园区变化情况。明晰企业动态、感知企业需求,在风险防范、投资辅助、政策匹配等方面做更多的业务支撑。

  邓延嵘举例:“通过大数据平台,我们发现世冠科技与北理工有许多交集,或许是产业链上的伙伴,有可能达成合作。经重点追踪,在关键节点和重要环节,园区会从各个方面给予企业帮助,推动项目落实。”

  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保障产业链安全可控

  今年3月“世冠科技-北理工机车学院 GCKontrol系统设计与仿真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企业为什么愿意花费时间、花费精力,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推进产教融合?世冠科技副总经理王磊表示:“工业软件是工业知识的软件化,具有高投入、低回报的特点。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工业软件准入门槛很高,如何让更多的用户使用国产的工业软件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难题。很多国外的工业软件已经存在了二三十年,要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比较困难。成立联合实验室可以进一步促进国产系统设计与仿真软件在车辆装备设计与控制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化。依托联合实验室,企业可以将国产工业软件带入课堂,引导并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同时,实验室将作为双方开展创新合作的联合体,依托产学研建设的推进,共同破解当前国产工业软件的发展难题。”

  据悉,世冠科技是一家专注于系统仿真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企业,通过自研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高端制造企业完成系统/子系统架构设计和模型的封装集成,构建从装备设计研发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

  企业“出真题” 高校“真答题”

  在专业对口的情况下,世冠科技选择合作院校的标准相对宽泛,王磊表示:“技术是可以往上向下兼容的,与双一流高校合作重点是推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型高校、高职院校合作重点则是培养应用和运维人才。毕竟良好的产业生态是由各种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构成的。”

  目前,世冠科技已经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院校开展深入的技术合作和学术研究,未来几年,预计将会与百余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

  中关村软件园目前已经形成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量子科技等特色产业集群。一直以来,中关村软件园与政府、高校、企业和相关平台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产教融合新范式。为推动更多企业“出真题”,吸引更多高校“真答题”,5月28日,中关村软件园联合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发布“千校万企”协同创新平台,以“1+1+M+N”的模式,打造校企精准对接协同创新平台。此举旨在打造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融通范式,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校赋能企业发展,为产业链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以创新链锻造为着力点

  沈阳哲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独创“规模化一对一”教育模式。该企业首次通过“互联网+”方式,打造了“砺英网”工程化实战技能训练SaaS平台,将高校和企业紧密连接在一起,共同培育人才。该企业需要不断迭代服务平台,以便针对应用场景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但企业的研发团队遇到瓶颈,急需联合高校的研发团队攻关。沈阳国际软件园产服集团(简称产服集团)深入了解企业诉求后,协助该企业与沈阳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建立联系,双方对接后迅速展开合作,解决了问题,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产服集团副总经理李辉表示,沈阳国际软件园致力于整合、集聚丰富的产业服务资源,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以创新链锻造为着力点,形成了集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研发平台、孵化加速服务平台、人才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于一体的企业育成和加速服务体系,搭建全要素、全周期的产业服务生态体系。

  无独有偶,沈阳亓美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现地坪材料的抗压强度等指标需要提升,在产服集团帮助下与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学院陈教授开展合作,进行新材料研发,并且聘请陈教授作为企业首席科学家进行长期合作,目前,研发工作在持续推动中。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李辉表示:“园区的核心属性就是创新。为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产业服务集团为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找人才、找资金、找市场、找技术、找政策、找资源和创业辅导等‘6找1辅导’服务。我们会‘因需而动’,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促成企业与高校达成合作,助力其搬开‘绊脚石’;针对校企沟通不畅等问题,开展‘一对一’辅导,当好‘红娘’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尽量促成双方合作。”

  此外,为推动企业创新,沈阳国际软件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中国移动合作搭建5G实验平台;引入华为算力中心,以非常优惠价格为企业提供算力服务,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与企业共同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和重大项目的揭榜挂牌工作;引入沈阳知识产权运行服务中心,缩短企业专利申报的时间等。

  如何破解产教“融”而不“合”难题?李辉建议,在学校的考核体系中加入更多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指标,并对参与创新实践的教师、研究人员进行激励性奖励,以促进科技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此外,还需要政府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加速产学研一体化进程。

以人才链锻造为落脚点

  当前我国各类软件园区共有350余家,为全国软件产业贡献了近80%的收入,并且对软件产业发展的贡献度持续增长。

  我国软件园区集聚了大量的创新人才,骨干企业,创新思维活跃,创新浪潮涌动;成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网络枢纽的重要节点。

  只有破译“三链”融合的密码,软件园区才能更好地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浦东软件园以人才链锻造为抓手,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办学和深化改革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开发,深度参与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课程教材开发,广泛接纳教师岗位实践,深度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园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人才,高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园区企业吸引力和竞争力,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创造较大社会价值。”浦东软件园培训中心主任金华表示。

  拉动产教融合的三驾马车

  如何深化产教融合?金华认为,“重构课程体系”“提高师资水平”“增强企业获得感”是拉动产教融合的三驾马车。

  第一,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体系落伍,无法满足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人才的新需求。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用昨日的课程体系培养今天的人才,无疑是“刻舟求剑”,难以攻克产业今天的发展难关。破题应从课程体系的重构开始,构建并推广新的课程体系只是第一步。

  第二,改革是最容易想出的解决方案,却是最难落地的举措。在课程体系建好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师资难以与之匹配。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典型的“三快”行业,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快,技术迭代快。多数高校教师被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占有了几乎所有精力和时间,知识更新的速度远远慢于产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把最新的课程体系和更新知识传导给高校,高校教师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承担人才培养责任的企业,获得感需要提高。金华提到,将一名“小白”学生培养成产业所需的人才需要花费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小白”成长为人才后,常常还未来得及为企业提供等价的服务,就被猎头“挖”到更有“钱”途或是前景的企业。长此这样,企业就会失去培养“小白”的动力,不再愿意参与产教融合项目。

  在金华看来,如何将园区内1000多家企业的诉求凝练出来,如何做好产教融合工作的对接和服务,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区别于传统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浦东软件园产教融合的企业方主体是院校专业对口的园区企业群及园区企业的上下游企业。金华解释说:“园区型的产教融合,吸收人才的能力更强,专业对口率更高、人才就业质量更高。浦东软件园产教融合以自身园区为基础,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拓展地域圈层,最终将联动全国相关的产业园区,打造全国特色的园区型产教融合新模式,为推进产教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新方向,同时也为产业链打造提供新范式。”

       建设五大模块 推动三链有机融合

  浦东软件园聚焦软件开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信息安全、工业软件、元宇宙、信创等产业集群,开展产教融合工作。合作院校主要围绕本科类院校的计算机大类专业、高职类院校的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同时合作对象延展至社会相关IT培训机构;重点建设“岗位能力测评中心”“鉴定认证评价中心”“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实习就业服务中心”“实训评价算力中心”五大模块,深度推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通过大范围的企业调研,浦东软件园为每个目标岗位开发对应“行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和“技能评价标准体系”,为每个目标岗位开发对应的测评工程项目和培训体系。学生能够根据测评的“技能报告”应聘符合技能要求的企业岗位,企业可以根据“技能报告”筛选符合企业技能要求的人才。“鉴定认证中心”由浦东软件园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承接实施,主要满足更高能力背书的评测人员需求。“鉴定认证中心”执行鉴定考试及证书发放、管理的职能,同时兼具为企业验证测评人员自测数据真实性提供甄别的功能。

  将产业人才标准精准有效地融合进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浦东软件园产教融合的基础。金华表示:“浦东软件园准确掌握了企业技术经理面试初级技术岗位的技能要求,并形成初级技术岗位的技能图谱,逆推出行业人才培养标准体系。以此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形成精准、高效、协同的良性育才、选才、用才循环。”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路沙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