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东软陈锡民:“互联网+"驱动中国产业变革

2015-05-27 12:39:00作者:来源:

摘要2015年5月27日上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与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2015年5月27日上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参与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以下内容是2015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嘉宾演讲。

  陈锡民: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业界的同行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一个机会能够在软博会的高峰论坛上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分享的题目跟互联网+有一定的关系。作为东软来讲我们也在思考互联网+对于像东软这样的一个在大家心目当中可能略显传统的软件企业、IT企业,如何通过自己的变革,如何能够用互联网这样的一些技术去推动这个社会和产业的一种发展。

  那么,开篇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当前社会的一些感受。大家都在讲一个词叫做新常态,那么为什么讲新常态,是因为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大家维持了大概有30年以上的这样的高速的增长。那么我们今天到了一个新的一个阶段,那么这个阶段我们的经济的增长的速度应该说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大概也就在7%8%的样子。我们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的一些问题。包括在前几年我们一些刺激的政策,现在也在逐步的一种消化。那么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说水平中国城镇化不断的提高。2014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5%,户籍人口和公共服务的二元机构日益凸现,越来越农民工变成城里人,他们如何获得更多的这种服务?

  刚才嘉宾也讲到制造业升级的问题。中国过去的制造业的优势更多来自于成本的优势。但是现在成本优势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应该说中国的制造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仍然是严重不够的。同时资源消耗型的增长,在今天也是很难持续下去的。但是另一方面,作为老百姓来讲,我们很多的需求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特别是民生方面的需求。医疗、教育、空气污染,应该说都是我们百姓非常关注的民生话题,仍然有很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那么为什么谈互联网+?互联网到底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应该说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可能大家对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的认识还不像今天这么深刻。我们可能看过互联网第一步改变的是媒体,我们最开始看到互联网很多的门户网站,新闻我们不再受限于过去的报纸,我们也上网去获得信息。后来我们发现又可以通过互联网购物,越来越方便,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更公平、更透明、更有售后保障、更讲究信誉的一种网上的电子商务的平台。今天我们看到互联网已经不能够简单的说它是一个独立的行业存在,实际上它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去,我们的日常的生活,我们的信息,我们的娱乐,我们的教育,包括我们的医疗、我们的交通等,都在被互联网不知不觉当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所以说我们看到现在互联网已经俨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引擎。目前中国的网民将近7个亿,手机用户将近6亿,我们信息消费的规模在今年有可能超过三万亿的信息消费的规模。那么,麦肯锡有一个预言说2025年信息消费将有超过50%来自互联网。中国提出一个互联网+,发改委有一个关于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为什么叫互联网+而不叫+互联网,传统行业+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传统行业,这个顺序在我来看是有非常大的变化。简单举一个例子,以前我们买票在窗口买,现在在网上买,这是互联网+吗?这是+互联网,只是把过去的模式搬到网上,还是那套东西。而互联网+是带来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是带来新的商业模式的重构。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它一定是以用户价值为中心来考虑这个问题的。所以这里面提到的提升百姓幸福感这一句话说明了很多的问题。

  我们过去很多的传统的行业,包括政府,可能在这方面的认识我觉得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比如说前几天网上新闻里面在讲,如何证明你妈是你妈的这个问题。还有证明你是你等,这说明什么呢?这是一个管理为中心的一个思维,是一个事务处理为中心的思维,而不是以我们的老百姓的这样一种价值,老百姓的满意度围绕服务为中心的思维,我想这样的思维转变才能真正促成互联网+对于产业的真正的转型的推动。

  在这方面东软也在积极思考和探索,就是在这样一个新常态下,在这样一个互联网+大潮下,东软能做什么事情?我们的几个行动我简单概括一下。一个我们在商业模式上面,我们一定要从过去的如果我们讲过去的人力资源的驱动型,项目的驱动型,我们过去做系统集成软件服务外包,项目开发这样一个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模式,我们转向知识资产驱动型,专项服务的驱动型。那么商业模式我们不是简单的B2B,我们最终要延伸到最终用户,我们的消费者我们的老百姓,关注民生,给他们最大的服务。而这方面我们相信我们能走得比我们的合作伙伴和我们的客户更能贴近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我们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思考这方面的变革,同时,我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这种创新和全球化的发展对我们企业带来的这种动力。所以我们现在也开始做全球化的这种布局。我们最近在硅谷刚刚成立了新的研发中心,那么专注于在大数据方面和汽车电子产品工程这个领域,我们要去做这个最前沿的技术的开发。

  应该说在过去20多年的历史当中,东软的足迹已经遍布到非常多的行业,非常多的领域里面,比如说我们的社保,我们的电信,我们的金融,我们的教育等,我们服务了数以亿计的中国的百姓,只是他们不知道背后在用东软的系统。那么今天我们进一步迈出去,通过互联网的这种模式能够进一步为我们的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的时候,我们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利用我们已有的这项既存的客户和资源,来发展我们的创新。今天我想跟大家大概分享三个领域的,因为我们做的领域蛮多的。一个是医疗健康领域,一个是在汽车交通领域,一个是我们在教育领域。我们在这三个领域做的事情大概跟大家做一下分享。

  我们在整个的健康的布局大健康的布局方面来讲,是希望把这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包括业务的这种模式,跟我们传统的医疗健康服务业相融合。应该说我们的基础是不错的,我们有政府的资源,我们有医院的资源,我们有刚才提到的包括我们在社保医保的这样的结算的一些服务,包括我们有一些合作伙伴能够帮我们提供很多的这种外围的这些设备。那么我们具体怎么做呢?我们有一个品牌叫做西康,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下了解一下。我们这个西康就要希望构造一个围绕医疗健康的这样的物联网的生态系统,能够把众多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因为医疗这个行业不像一个很简单的比如说一个电子商务的买卖的关系,这里面它是一个涉及到国计民生的话题,所以这里面政府、医疗机构包括我们的保养公司,包括我们的普通的老百姓,如何在我们这样一个大的生态系统里面大家形成一个协同、互动的效应,那这方面我们在云上面建立了一个云医院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资源吸引上来,通过我们数据采集的终端,比如说我们有腕表等连接互联网的设备,通过我们深入社区的健康管理中心,能够实现端到端的服务。那么后端我们有标准化的服务和产品,能够共享大家的数据。过去我们去一家医院做一遍检查,这些数据是不畅通的,这些数据的所有权是在医院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它变成以患者为中心的,数据是你的,你在哪里都可以进行服务。我们在宁波进行一些尝试,我们做中国第一个城市云医院的项目,这个也是跟政府合作,跟一百多家医疗机构,包括有三甲、二级的,包括社区这样的医疗机构整合在一起,打造了一个城市公共的卫生服务平台。大家看右边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它是有分层的,我们有终端的设备能够进入到家庭,有一体式的设备它可以接入各式各样的设备。在社区里面我们有社区医疗健康的机构跟我们合作,我们在整个城市里面建立了一个平台,这个平台把城市里面基本上所有的医院纳入到平台里面,实现电子病例,实现电子处方,实现了个人医疗档案的共享,未来我们还要把整个网络进一步延伸到全球,虽然我讲到全球,但是现在至少我们做到全国。我们用东软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宁波的三甲医院可以和北京的医院专家互动。这种一体化的方式推动医疗健康的服务。

  东软还是一个医疗设备的企业。我们有CT,我们有核磁,我们有彩超,过去我们卖设备卖服务,但是现在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们行业的需求。我们开始把这样的一些医疗设备也打造成互联网化的一种设备,未来我们基层医院用到这种设备的时候,不仅可以使用我们的设备,可以通过后台连接到我们平台上去,可以获得大数据的支持,获取专家库的支持,获取远程的服务。水平一般的大夫可以逐步通过我们的网络变成专家级的大夫,这个就是我们的一个想法。

  同时我们在民生方面,东软是中国最大的社保的服务的提供商。我们今年也在沈阳做了一件事情,使得消费者在网上能够去直接来刷社保卡,来购买相关的一些药品,我想这个也是第一个能够去真正把这个环节走通的,未来我想这个如果能够在全国进行推广,无疑又为广大百姓提供了更为便利的获取医疗健康的服务的模式。就是未来你在家里用手机直接上网用医保卡买药,免得很多的老人家走很多路或者开车再到药店去,这个不是很方便,我们希望给他们提供一个更方便更快捷的模式。

  另外一个案例就讲讲交通。应该说东软在这个智能交通生态系统方面也进行了很大的投入。首先是在汽车电子这一块,我们希望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满足广大出行者的车联网生态系统。就是有一个车机,这个车机开宝马、奔驰、本田还有丰田的,都可以用到东软做的软件,包括导航娱乐等等。下一代的车机系统一定是联网,通过4G网络可以时时获取交通信息,获取时时的地图的更新,同时我们有辅助驾驶的系统,它可以帮助你快速检测你周边的不安全的隐患,比如说有行人、车辆,包括你开车如果说叫不规则的状态,都可以给你进行报警。

  同时我们在整个的智慧交通和政府合作的智慧交通方面,通过我们计算机的这个算法,计算机视觉的算法的能力,能够有效帮助我们交通管理部门,不仅仅是抓违章,更多是能够提供这种大数据的支持,能够更有效疏解交通组塞的状况。这个是在交通领域我们做的事情。

  另外我们在教育领域。东软在教育领域的布局是从幼儿园到K12再到大学岗位的职业教育的这么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教育的服务。这里面有几件事情可以跟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一个我们在幼儿教育里面,我们下面投资一家公司专门做这件事情。是提供幼儿教育的一个评测的服务,这个也是结合伟域院士研发的模型做的这个事情。那么在K12领域我们提供了一个网上教学的平台和一个资源的库。同时我们现在在积极开展一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服务,因为东软自己有三所大学,在我们自己的三所大学里面,应该说在创立的时候我们就开展了这方面的尝试,我们当时把这个尝试叫SOVO,这个意义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学校期间如果有好的创意和好的想法,他可以在学校里面组建它的虚拟公司,成熟以后他可以出去独立发展。东软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有一套方法、平台、工具,现在我们把这套东西贡献出来,服务我们更多的高校,服务于我们这个社会。

  目前比如说我们在北京的联合大学、沈阳的工业大学等这些方面已经开始了一些实践,提供这样一个创新创业的支持的平台,包括给他们提供这种创业的培训,包括技能的培训,包括后期的招商、投资等这方面的一些帮助。像这个方面,我觉得对于我们大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培养,包括在这里面孵化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创业团队,都会起到非常好的帮助。

  所以最后我想结束就是用这句话: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化是非常非常快的,我们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必须以变应变,所以创新变革永远是我们不变的主题,再造生命是我们成长的密码。包括我们的董事长包括从我们公司的管理团队,从上到下,今年对于东软来讲也是转型创新的一年,也希望跟我们在座的各位行业的同仁们共同努力,在这么一个新常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互联网通过IT使我们能够为中国的这种发展,下一代产业的进步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谢谢各位。

  李勇:感谢陈锡民先生的精彩演讲。东软公司在互联网+新战略下的新探索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陈锡民先生与我们共享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交通方面取得的探索和实践的成果,非常感谢。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