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天地超副总裁董昕:云计算基础设施创新与技术引进
摘要2011年9月28日,以“新技术与应用推动产业变革”为主题的“2011中国计算机技术大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
2011年9月28日,以“新技术与应用推动产业变革”为主题的“2011中国计算机技术大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举行。
以下为云计算分论坛,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董昕先生与我们分享云计算基础设施创新与技术引进。
董昕: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其实超云来说,各位很少听说这家公司,我们是专注于做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面向云的产品。其实超云是作为北京市祥云工程的主要部分。我们整个公司是基本是在去年的11月份进入市场,通过一年的发展,也在北京市的一些基础项目我们取得了一些突破和进展。今天借这个云计算大会的时间段,给大家一起探讨。所有的这些云他最终会落到技术知识上,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超云在做什么事情,我们怎么帮助这个云服务商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服务设施。
今天这个会议以前,很少有人听说过这个超云这个公司,但是很多人听过这个云基地,很多云计算的创业公司的集成。那么云基地是在去年8月份落成,已经有13家创业的公司,总共员工已经达到700人,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了5亿。在整个云计算的产业链上我们是位于一个技术设施的层面。整个云基地,目前有包括很多的公司地这些公司涉及到云计算产业上的方方面面。从最开始的基础设施,到上面的虚拟化的软件,管理的平台,包括系统的集成,集装箱数据中心,整个云基地都是有所设立的。我给大家简单分享我一个案例。比如说一家兄弟的公司叫云翔,他是从事这个集装箱的研发工作,我们今年也正式在商业上的用户购买了我们集装箱的方案。
那么里面所有的高密度,低能耗的,甚至应用优化的服务体系是由超云提供的。就是从硬件的基础设施到上面云的平台,到上面云的管理软件,以及终端的服务设施,都是由我们云基地的服务设施完成的,这些人他是不是做很多的事情,他是不是很封闭?我们也非常高兴和乐意给整个业内IT界就是底下的硬件到上面的软件,到集成,甚至是CBS都愿意合作。我们今天的主题是云计算的基础设施的演进过程。
我把重心放在云服务器上,有很多专业的调查机构或者是提供机构都有一些定义。其实云服务器这个概念大概是在3年以前正式形成。那么这个概念来源于美国,他们做自己云的服务的时候不得不选择我底下的服务器存储如何选择,如果用传统的服务器可以满足我的应用效果,我想大家也都了解云计算,举个例子,像他在服务器的云计算上面把自己进行相应的研发和设计,这意味着整个云的基础设施向完全区别于传统的企业的基础设施。针对领域上的服务器,因为他承载的应用不一样,他的密度不一样,势必给传统的通用的类型服务器有明显的区别。在云服务器上面,从市场的调查报道上看,我们有目5%的市场,是来自于云服务器。
我记得在看上一季度美国的报告上,指出在美国云服务器一个季度的增长率是达到20%,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那么同期通用化的服务器增长是3%,这是云服务器作为云时代的基础设施,他的发展非常迅速的市场。那么相关的调查表明,就是从2011年,从今年开始到未来的5年,云服务器每一年的平均增长率将达到50%。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目前中国整个IT的平均投资增长率大概是在9%或者是10%,这里面涉及到所有的硬件和软件,甚至服务。我们看这个云服务器市场是以整个5倍来发展。
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像雅虎,像FACEBOOK,这种基础架构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资金研发,比如说联合实现还有很多是完全通过正常的外包的形式实现。那么最终我们总结一下看,在云这个时代,动辄就是几千台的服务器,那么势必对这个服务器的要求有一些明显的不一样。我们总结有三条。
第一个是更好的能效问题。以前计算机一般追求的东西就是一个性能。那么带这个性能追求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是追求这个功耗。其实到了今天,在这个整个业界,云计算更加追求的是能效的比,而我为这个能效比花了多少钱。
这个就是一个能效的概念。第二块是密度,这个密度也是这么理解,很少有人用公司甚至是企业,可以自己去找地皮,盖机房,一般是租用专业的数据中心来实现的。那么如何在这些租用的数据中心里面码放更多的服务器,这个也是云服务商带来的挑战。以前我们一个机架可以装40台的服务器,我在里面能不能装到80台服务器,那么对云计算的服务商提供节省地皮的开支。
通用的企业服务器,把这个服务器买回去以后就是业务逻辑,还是数据库,必然这些服务器有很多的功能,很多的端口,在整个服务器五年的生命周期中,同来没有被用过,或者是根本不知道怎么用。这时候对客户是一个浪费,但是就10万台的数据中心看,这种浪费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不仅仅要追求价格降低,更要追求的是这些功能是不是有云服务商真正需要的。就是在三年或者是五年的使用周期中是不是真正的需要。这一点中国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在美国所有的服务器基本是一个网口。就是说尽管不同的市场需求不一样,就是大家对于最总的能效,对于每平米放多少计算机,大家的关注是一样。
我们超云也是在这个行业上面进入到这个行业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的优势,通过我们在市场上的理解,以及通过超云和整个云基地的互动,可以帮助这个云计算服务商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谈到这个技术这一块,我可以给大家再透露一下,就是超云有三个投资人。包括雅虎,包括一些核心的技术都是由超云帮助实现的,就是中国在整个云的扩展上,我们也看到在扩展云计算,有很多的人采用传统的服务器。传统的服务器不是不可以用,但是他势必有浪费,不是最优的。我们也是基于我们的技术,帮助客户解决类似的问题。
在座的很多都是专家了,就是从我们超云的理解,我觉得分两个层次就够了,我们只说计算这一块。这一块我们一定强调是有更高的密度,更低的能耗,满足客户应用需求的产品和硬件。这个硬件是基于一个标准的平台,在云上面已经工人这个X86的标准,这个外形已经成为了一个标准,他在里面,他的固件短时间没有成为认可的标准我们在积极的推动这个事情。我们所有的服务器也好,所有的云服务器也好,最终的目的是在上面跑我的应用,跑这些软件,就是希望在软件上面跨平台的,低成本的解决方案。我们这个硬件是针对特定的硬件平台做调优和做打包,就是从硬件和软件上实现最高的服务商的联动。就是实现整个价值的最大化。
那么坦率的说我们超云是去年正式成立的,包括我们的产品是在今年的4月份全线发布的。那么我们可以帮助客户去分析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到底是计算,还是看中I0,还是看中网络,还是看中整个的平台,还是看中拓展,针对不同的需求,我们有量身定制的要求。像这张图上看到相对来说,在目前用的比较广泛的。每一个结点的内存可以达到192G,这个就是典型例子。如何帮助客户提供他计算的功率。
后面大家可以看到具体一点,就是我们给客户实现这个相应的客户端。在这个两优里面实现四台的服务器,每一台服务器都是通过金手指来进行热插拔的,在数据中心这个情况下,就是用服务器没有问题,但是这个服务器一旦坏的时候怎么办,就是打电话给厂商,就是让他给我做,这个4小时厂商过来了,发现这服务器的主板的问题,这时候花费的时间是远远高过4小时的。
那么在高密度的数据中心里面,这种传统的模式不太适合,就是耽误你这么多的时间,如果采用这种云服务器,完全是模块化的,热插拔的服务器,出现问题的时候,一样会打这个电话,但是这个工程师会带着这个结点过去,这个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就是介绍他的时间。这里面采用的核心技术,包括如传统的服务器可以打开盖,看到大量的排线和数据线,我们超运提供的云服务器没有一根线,所有的线通过金手指的配置上面,我们所有的电源也是一加一的领域,所有的硬板也是实现热插拔。已经帮客户考虑到了相对来说高可用的应用场景。
我们这个产品是可以实现在一个机架里面使用的密度,我们不会出现像这种刀片的厂商的锁定,包括扩展,管理,交换,模块等等。我们都是开放的。包括说像管理上面,我们是遵循业界最优的标准。所以总体来讲,我们在基础设施层面,还是帮助最终客户实现一个标准华,模块化的,高密度,低功耗的服务器。
说到低功耗,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就是说在整个POE,一方面是在制冷方面,他有大量的损耗是在计算本身,这个是跟服务器的交流,转换比是很重要的关系。超云走的比较靠前,我们全线主要是采用白金的电源,我们还有95%铂金的电源。这一系列的电源方面的一些创新,就可以帮助客户去把它交流和直流的转换过程中,提高至少2到3,这个对于最终客户在电费的节约上是很好的效果。那么另外一方面,就是说我们可以做一些针对客户场景做一些云服务器的优化,那我们国内最大的一个电子商务的网站,那么他在两年前,就开始自己探索为他的服务器,尤其是前端的CDN的结点进行一个抄低能耗的结点,就是通过上网本的CPU,实现整个的全国最大互联网集团的缓冲。是因为他的CDN在自己的运输过程中发现硬板已经满了,内存也满了,但是前端的CPU的利用率不到10%,就是意味着对客户来说90%就浪费掉了。
CPU到内存,到网络的,就是一条一条平衡点其实现。就是包括怎么做PCD,就是包括怎么样设计机箱,我们最终帮助客户实现了在两优的物理空间中实现了8台的ATOM的热插拔,这个价值非常的巨大。首先他降低了自己硬件的成本,大家可以想想,大规模部署的时候,所节约的电费也是非常可观的,我们最近也跟我们的客户共同希望可以把这种面向CDN的超低功耗的服务器进行标准的开放化。所以我们在做类似这样的事情,所以大家反过头看,大家在云计算的场景上,大家谈的比较多的是SAS,和PAS,这些平台对底层的硬件技术的要求,其实是相当高的。在这一点上在国内很少有厂商专著做一点。
做完了整个服务器上面的优化和提升以后,下一步遇到的就是所有的服务进入这个怎么管理,第一个就是虚拟化的考虑,虚拟化以后我的物理机和虚拟机通过同一个平台管理。你能不能在一个服务器关机的情况下,定位你的故障所在,定位哪一个及其,定位那一个电源,定位那一个内存条出现问题,这个对于超大的云是一定要的。这么一套整理的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客户从主板到CPU,到机架功耗的管理,我们可以部署一部分功耗的策略,比如说白天的功耗是什么样的,晚上是什么样的。另外一块就是帮助客户实现我们去定位那一跟内存条坏了,这个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什么用,也没有人去看。但是对于云来说,这种事情是不可想象的,就是可以判断那个点,越精确越好。
其实我们基于整个的云管理作出了很大的工作,可以通过你的应用指导你的能耗,就是可以跟各位一起探讨的。刚才讲到的就是高密度的服务器,一个是我们的两优四结点,他跟传统的服务器没有区别,但是打开以后,他会集成四台双路的物理结点,所有的都是热插拔的,可以帮助客户在实现云计算一个最佳的选择。那么这一系列的服务器,主要是面向云计算结点。帮助最大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实现低功耗的产品,就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集成了8台服务器,这300瓦的概念就是跟一台传统的PC机的功耗相当。这种低功耗的服务器,用于云的前端缓冲,将是什么样的情景。就是满足最终的性能的需求,显得特别的节约。传统的服务器在一个结点上面功耗都会达到700瓦,这一台也不过300瓦。
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为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可以帮助他们去实现一个解决方案的成本最优化和性能的最优化,同时我们也基于这个服务器的架构,帮助客户实现很多盘的云计算的存储设计我们可以有36个硬盘,这产品已经被大范围的应用在存储的厂商。这个云存储不可能采用非常昂贵的光纤的产品,他第一选择就是用IP,出去可以通过服务器来解决,这个成本是最优的。大量的这种可能是沉睡性的数据他是希望在这个大空间里,就是在这个CPU内存上,就是实现了他业务的快速成长。那么这个产品在国内很多云存储的互联网提供商中很多的测试。
总体来说,我们的思路都是希望通过一个更加开放和高度的平台。比如说就是服务器,一个定制化的服务器,可以帮助客户实现他的性能。我们全线的产品在今年4月,我们也是请到了CPS实验室对我们的产品做了一个性能方面的是,这个测试就是云的场景,比如说前端的CEN,以及后端的计算结点做了一些测试。尤其是这个6280,这个是业界市场上唯一一个可以做这么低功耗的服务器。这些已经被大量的用到互联网上。在后期,我们超云也开始着手与面向更多云的服务器。
全球范围内搭这个云的平台就是通用的一套评价,所有的服务器都可以套用,但是性能是千差万别的。超云也会发布作为特殊优化的一整套的硬件的解决方案。刚才讲到,我们在硬件层面基础设施做完了以后,包括高密度,保证低功耗的,我们针对云做优化,在这里面一方面是集成一些云的平台和云的应用在我们的服务器里面,我们会把我们优化后的服务器和这种虚拟化的软件,和云存储的软件做一个打包。这方面已经是有最佳的实践了,在国内我们采用完全不一样的路线,就是完全希望把这个硬件和软件做一个铆钉,做一个集成。
这个用户一个是做内部IT,甚至是说共有云都可以采用,我们下一步就会马上实现的应用云优化的服务器,一个是超云的云仓,这个是基于现有的云服务器上的加载的云软件,这个给客户的形态是一个盒子,这个东西可以卖给最终的企业用户用,他把这一套设备布置后就是为内部员工提供一个公有云的云存储空间。这个具有安全性,很多企业希望自己的私有云存储,每一个销售的人员,他随时可以把重要的数据在自己的电脑做上备份以后,同步到我们公司的云上面去。这个只是把整个的解决方案部署以后,就可以实现私有云的云存储。
我们未来还会发布一个云交付的产品。整个交付从形态上可以看到给客户是一个机架,机架里面交换的结点,存储,包括计算都在这个机架里面,这个也相对比较灵活。这样客户部署的时候,就会相对的稳定。只要选择自己5000个虚拟机,还是1万各虚拟机,只要命令这个就可以了。上面部署了云平台的软件。这样就可以帮助一些非云运营商这些层面的人想提供云服务,就是迅速的帮助他实现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不用再去想以前一样进行机房的设计。
以前你需要去买机架,买服务器,买软件,做二次开发,现在完全通过一个机架,一个交付方案就可以帮助客户解决的,这个对客户来说大幅度的缩短了服务的上线时间,这个相对的方案也是很快作为一个正式发布。刚才我们讲的云仓和云柜,效果还是相当理想的。我们准备交互的方案也会给我们三大运营商,包括著名的互联网公司也做了相应的交流和合作。我想未来在整个的云计算中,SAS和PAS,就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应用不同的时候,我们最后超云是希望在整个的基础设施层面,基于我们的服务器,高密度,低功耗的服务器,以及针对我们特定的云应用做的规划,加上廉价的,便宜的云存储的方案,可以帮助客户构建出一套扩展的,没有厂商锁定的,划算的云的基础设施。
所以在这里我们也是非常希望各位对此云通用的云计算设施感兴趣,可以给我们联系。在整个云的布局上面,超云走的不同的路,而不是提供云服务,而是帮助这些实现云计算那我们在介接入层,计算层,就是用这个硬件提供更加适合的云服务。包括说我们前面进到超低功耗,或者是超高密度的,或者是特定的云应用做的调优的服务器。我们可以看出超云还是在底层的,就是跟上层的合作上就需要大家的支持。
包括互联网,淘宝,包括运营商我们已经成功的入围到集材,也跟电信做比较庞大的云的实验室方案,包括还有中科院,国家电网等等一些点都是超云的前期的客户。在最后,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上做一个总结,首先超云我们所有的东西为这个云重新研发和生产的。实现更高的密度和更低的功耗,我们做完这个基础设施以后,就是跟其他的厂商,网络厂商,应用软件厂商,服务提供厂商共同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一个点到端的私有云也好,我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