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IBM:如何用信息管理技术创新来带动行业应用

2009-08-07 18:08:00作者:IBM 刘晶炜来源:

摘要从IBM率先推出混合型数据库DB2 9到近来我们推出的DB2 9.7,IBM一直在延续“信息随需应变(IOD)”,也一直在延续我们的“行业发展”方向。我们看到,通过技术创新,IBM DB2 在医疗、政府、金融、电信等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些都是IBM植根行业结合应用创新所结出的果实...

对整个IT、尤其是软件技术而言,数据管理技术居于非常核心的一层;就像在硬件里面芯片的地位一样,数据管理技术每一次的变化,不管它是大还是小,都时时刻刻和外在的整个应用环境,和外在应用品质密切相关,也推动着行业的变革。

这么多年来,数据管理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企业需求对数据管理的挑战也越来越多,从数据量的攀升、数据复杂性、数据多样性、数据安全到数据成本的考虑,这些都是在外在的环境里对数据库产生的挑战。站在产业链的角度去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整个产业链围绕着数据管理技术的应用的推陈出新,也就是说数据管理的创新如何与应用的创新结合,如何与行业应用的创新结合,和应用价值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从IBM率先推出混合型数据库DB2 9到近来我们推出的DB2 9.7,IBM一直在延续“信息随需应变(IOD)”,也一直在延续我们的“行业发展”方向。我们看到,通过技术创新,IBM DB2 在医疗、政府、金融、电信等行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些都是IBM植根行业结合应用创新所结出的果实。

另一方面,数据在走向多样化,数据所支撑的外围IT信息系统的使命也在产生变化,从传统的支持一个固定的业务应用,变成适应业务的不断变化、数据内容的不断复杂化。产业的创新事实上有大的技术突破也有渐进式的技术演进,他们都致力于产生业务价值。以DB2 9.7中增强的压缩技术为例,它看似简单,但是事实上带来的实际回报是非常大的。举个例子,在数据仓库这个领域里面,IBM在南方有一家大型的银行客户,它的数据仓库在采用了DB2 9.5的压缩技术后,从以前的大概30多TB到压缩到了十几个TB,而且只是在针对用得相对较少的数据进行了压缩的效果。另外我们今天看到大型的电信公司数十个TB、上百TB的数据仓库,他们采用压缩技术,节约的成本也非常惊人,而随之带来的管理负担的下降幅度也是非常巨大的。

信息管理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信息孤岛的问题。今天,信息在不同系统之间很难再作业成互相贯通问题,而事实上已经导致了信息架构问题。

经过30年IT产业的发展,从企业级的应用层到企业级的数据层,普遍深层次的问题是企业的数据嵌到每个业务之中,形成了孤岛,难以在企业全局的流程中进行共享,这是一个架构级的问题。这种问题就导致了在架构上的深层次思考,是否需要把信息层独立出来,让信息层不再属于任何一个单一应用。如同30年前从单个应用的角度行业完成了数据处理和应用逻辑的分层处理,从数据存储在文件系统中,数据的处理与应用逻辑混合,到由数据库管理数据处理的逻辑与业务应用的逻辑分层,访问数据的方式从私有逻辑到采用SQL标准,数据的组织形式走向业界通用的关系模型。 而今天从企业全局的角度, 行业需要进行一场更为深刻的企业级信息层和应用层的分层,任何企业已经很难只有一个应用了,企业应用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它们直接相互关联交互的需求增强,必然导致在企业全局层面需要有一个独立于应用的信息层来管控共同的核心数据,解决多个应用间数据的一致性、实时性、共享和隐私保护的问题,并以更为松藕合的方式对各类应用提供信息服务. 数据的组织也从为具体业务逻辑服务转向独立于业务逻辑的领域模型。如果说30年前数据从文件系统走向数据库是一次面向单个应用的数据开放之旅,今天我们正在走向面向企业全局的信息层开放之旅。这就需要在SOA框架下实现数据层的开放,而数据层的开放直接对外的衔接点就是面向服务数据层对外接口技术, 而基于XML的信息访问请求,基于XML的信息访问处理和应用XML建模技术的业务领域模型是信息服务化的一种具体体现。我们在推动信息走向一种对整个应用层开放的架构, 将相对稳定的企业核心数据管理和相对灵活多变而贯穿企业前后台的业务流程进行分层考虑, 在企业架构层面推动信息层的下沉和应用层的上移.使信息层变成一种新的企业级IT软件大厦的地基,支撑各种业务功能性,而不是先把独立的应用建完之后,再来进行数据的交换。这样一种变化就给中国的市场、尤其是各个行业正在经历大范围的信息架构变化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这几年我拜访了非常多的行业客户和合作伙伴,对目前 IT发展的困境共同进行了探讨, 感觉到信息系统的发展思路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我们过去的信息化是IT应用跟着业务走,业务推动软件应用建设. 普遍的建设模式是先有相对明确业务需求(各条业务线的自动化),推动面向各条业务线的应用建设,各类应用建设完了之后再考虑整合,再考虑应用信息, 在企业信息的规划方面很少有系统性的考虑。这样一条路在IT发展早期是一个比较快的捷径,而且是一个行业发展的自然规律。一路走下来, 今天IT发展较早的金融业、电信业、政府都产生很多信息孤岛, 这些年也进行了很多解决信息孤岛的努力, 虽然有不少成效, 然而信息孤岛问题好像越治理越复杂。我个人认为这类问题深层次原因是建设思路和方法, 而解决的途径也必须从建设思路和方法考虑, 从信息架构着手。今天IT的发展已经跨越了简单的业务自动化时期, 正在走向IT推动业务优化的阶段. 普遍的特征是应用需求变化太快, 应用模式日益灵活. IT系统与业务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 从单纯的业务支撑走向推动流程重组、业务优化及创新. 我们未来的IT架构也从跟着应用发展的步伐去被动跟随,转向考虑以信息为中心,通过灵活的信息架构推动应用及业务的创新. 企业信息架构开始考虑先进行信息规划后建设应用.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在思考的问题是,在做规划的时候把应用中的数据从应用中剥离出来,变成企业整体的资产,把这部分信息的管理和应用和单个业务应用脱钩。这种架构将直接推动商业行业里面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型,在政府领域以服务为中心的转型. 这个阶段个人资料、企业资料,产品等核心信息不单隶属于任何一个应用,不单隶属于任何一个部门,它以服务的形式存在,逐渐成为一种可被管控的开放的资产。由于这种开放的服务特性,这类核心信息在服务各种业务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考虑很大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必然需要把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访问隔离. 数据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将对数据模型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数据的访问和底层存储的隔离, 将直接导致未来越来越多的应用通过XML的服务接口获取信息而非用SQL直接访问底层数据库表. 支撑这场关键的信息架构转型, 要求数据库底层的技术的创新, DB2 pureXML的出现在核心的数据模型的灵活性及支持信息服务化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将更有力地推动这一轮信息架构的转型。

今天,中国市场给整个信息管理软件(IM)提供了创新的土壤,就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03年我开始在中国推动新的信息整合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仅仅几年之后,IBM数据联邦技术整个产品线全部研发已经落户中国,目前整个产品线更多的基于中国市场的需求来设计,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完成整个研发的过程,而且以中国为中心推动这个研发。在DB2 9推出之后,我们在中国推动XML在数据层的应用, 中国市场的反馈也对IBM的后续研发产生了很大影响,XML的产品研发很多的动力来自于中国的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底层技术的创新和上层应用的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协调得好能够对两个方面都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IBM软件在过去十几年中一直坚守中间件的发展道路,没有进入行业软件市场,一直都在追求基础中间件平台的创新,通过中间件平台的创新推动IT架构及应用的创新.从一个产业环节的整个链条来看,IBM软件与中国的行业软件应该有一个很大的战略合作空间。IBM在底层推动数据库技术、信息层架构、信息应用等核心底层技术创新,与中国用户和软件开发商协作,推动中国高端行业软件的发展。过去中国的软件公司做了很多大型项目,今天中国的产业发展需要中国的软件公司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软件产品. 软件产业链有上游、中游、下游不同的产业链层次,不同层次的产业链如果能够很好衔接和融合, 通过面向市场进行创新将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从历史上看, 40年前大型主机的出现使IT全面进入了商用领域, 20余年前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推动了IT全面的普及,在各行各业实现了业务的自动化, 今天我们正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过程中. 历史经验证明,IT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在传统技术发展相对滞后的领域和行业率先形成突破, 诞生一批新兴力量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进程, 究其原因, 不外乎历史包袱较少、传统势力较弱的领域创新的成本较低, 因而在技术变革的机遇出现时反而可以轻装上阵实现跳跃性的发展. 从全球的角度看, 中国的行业软件还处在起步阶段, 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中国企业在全球地位的提升必然要求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软件出现,在不远的将来中国行业软件市场有很大的创新需求, 然而这种创新的难度是巨大的, 任何单一实体仅凭自身的力量都难以撼动传统势力的根基,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合作推动联合的创新模式有可能降低每一方整体的创新成本, 加速创新的进程. 过去几年来IBM的信息管理在IOD的旗帜下一直致力于信息管理基础技术和架构的创新, 我们也希望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创新价值链上重要的一环.

50余年前, 日本制造业从一片废墟中通过系统性引进美国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思想, 在20年间从几乎一无所有到形成丰田、松下、SONY等一批世界级的企业, 以质量为突破口席卷全球市场, 成为国家产业发展由弱到强的经典案例.

今天软件的核心技术和架构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中国软件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当年日本制造业十分类似, 在发展的途径上在很多方面则如同20年前的上海浦东. 如果利用国内大范围行业IT建设及升级换代的时机,以创新为突破口, 追求建设的品质抓住历史机遇在未来20年中国的软件业也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软件业的浦东. IBM信息管理也希望成为世界软件业浦东的重要新地基之一, 支撑下一代世界级的行业应用大厦.

(责编:yangyang)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