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应尽快设立标准数字化转型机构

2023-11-30 16:41:33作者:孙健来源:

摘要“未来产业的核心竞争将是知识与技术的迭代,而这一迭代的一项重要表现就是数字驱动的新型标准化。”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参事张纲在11月21日召开的2023开源和信息消费大会上表示。...

        “未来产业的核心竞争将是知识与技术的迭代,而这一迭代的一项重要表现就是数字驱动的新型标准化。”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参事张纲在11月21日召开的2023开源和信息消费大会上表示。
        标准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重大变革
        张纲指出,标准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一股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不仅改变了标准本身的形态,还对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标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标准的表现形态正在发生变化,由传统的文本标准转变为数字标准。这一转变使得标准内容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新制造的全流程中。其次,标准的生成机制也在经历变革。传统上由专家通过知识和经验编写的文本标准,正在向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的标准化生成过程转变。这包括利用大模型架构和AI技术,在开放平台上实现标准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从而加速标准的创新融合和技术迭代。第三,应用模式的变革。开源的标准生成机制导致了应用模式的供给变革,使得标准应用端的相关方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其中。此外,标准的服务也趋向于更智能、精准、实时和个性化。
        张纲进一步指出,国际标准化组织(SO、IEC、ITU)和区域标准化组织(如CEN、CENELEC)以及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和美国)都在积极推进标准数字化进程,以获取在标准化变革中的引领地位和主导作用。国际上,标准数字化转型的能力与发展进程已被划分为0+4个阶段,即从现有的文本阶段发展到开放数字化格式、可读文件形成、机器可理解内容,直至最终的机器可解释阶段。这些阶段被称为SMART标准,已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发展的主导方向。
        张纲总结道,标准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标准本身的数字化,而是标准化数字转型为新制造、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改革影响。他用“三重”来概括这场变革:重塑了标准的语言体系、重建了标准的深层机制、重做了标准的应用模式。这场变革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智能制造领域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
        标准数字化转型赋能新制造
        标准数字化转型赋能新制造的主要逻辑是通过标准数字化转型,将标准中的技术与规则以结构化、要素化、知识体系化的形式深度融入到软件工具、硬件设备等构成的制造系统,在智能制造及新制造中,为新设计、新服务、新模式以及新价值的创造赋能。
        张纲分享了多个案例,展示了标准数字化转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成果。在新设计方面,他提到了工程机械产品和月球着陆车的设计过程,如何通过标准数字化提高设计效率和减少错误率。在新模式方面,彭总经理举例说明了新型运载火箭、动力电池和家用电器生产线如何通过数字化标准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而在新服务方面,他讲述了飞机天线质量测试、工程机械远程运维和动力电池产品认证等方面的创新服务模式。
张纲强调,标准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辐射更多产业,促进新技术快速融入新的标准体系,还能够构建一个新的产业生态,使供需双方在共创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共赢。他总结道,通过标准数字化转型,企业能够实现降本增效,并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我国标准数字化转型进程与发展思考
        张纲总结了我国在标准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的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我国自2019年起就持续跟踪国际层面的机器可读标准研究,并与国际合作伙伴如德国建立了工作组,推动了机器可读标准国际合作。在仪器仪表和航空航天领域,我国已经启动了机器可读标准的研究和试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其次,国家设立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这一重点研发计划的重大专项,旨在突破关键技术,形成标准化转型的通用工具,为我国的标准数字化转型奠定技术基础。再次,我国成立了全国标准数字化工作组,负责制定标准数字化技术通用等领域的国家标准。目前,已经立项公布了包括标准数字化转型的通用规则在内的3项国家标准,并对其他标准草案进行了建议书的撰写。最后,我国在汽车、能源、家电、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了标准数字化转型的先行探索实践,这些探索无论是政府推动还是市场引导的,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整体标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支撑。
        面向未来,张纲提出了四点认识:首先,我国标准数字化转型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尤其是缺乏一个指导性文件,这对于引导中国的标准数字化转型进程至关重要。其次,要强化发展基础,包括加快构建中国基础数据、基础技术规则框架、基础软件系统以及研究适配性政策机制保障。张纲还强调,推进标准数字化转型需要产业企业的广泛参与,应优先在团体标准中先行先试,并整合资源,打造政产学研用的平台,同时开展效益评估,增强内生动力。最后,张纲指出,通过标准数字化的实施和引领,可以助力产业拓展,加速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型,培育新的制造生态。 
        张纲强调,标准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认知和努力,把握好机遇,实现中国高标准的诞生,引领高质量发展。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