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IBM多管齐下 加速企业AI和云计算发展进程
2019-06-03 16:47:21作者:路沙来源:
摘要2019 IBM中国论坛刚刚落下帷幕。在这场主题为“从这里迈向‘智能+’时代”的年度大会上,IBM提出了新一轮的商业思潮“认知型企业”和“数字化重塑第二篇章”。 在数字化重塑第二篇章,IBM将致力于帮助企业通过数字化与AI扩展、混合云与关键任务应用,以及可信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企业数字化能力进行全面重塑,以更好的适应数字化时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2019 IBM中国论坛刚刚落下帷幕。在这场主题为“从这里迈向‘智能+’时代”的年度大会上,IBM提出了新一轮的商业思潮“认知型企业”和“数字化重塑第二篇章”。 在数字化重塑第二篇章,IBM将致力于帮助企业通过数字化与AI扩展、混合云与关键任务应用,以及可信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对企业数字化能力进行全面重塑,以更好的适应数字化时代企业发展的需求。
进入数字化重塑第二篇章,消费驱动型创新模式将逐渐向企业驱动型创新模式转变。在这一阶段,企业会将80%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云,从而加速企业数字化重塑的进程。与此同时,需求变化也必然带来诸多业务难点和挑战:异构环境下业务迁移纷繁复杂,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及后续管理和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业务总经理张永健认为,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多云及混合云的环境将成为业界常态。而在这一过程中,混合应用部署及业务数字化将成为行业趋势和企业关注重点。基于此,IBM凭借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产品解决方案和端到端的服务能力将持续赋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业务总经理张永健
多管齐下 多云布局日益完善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V)一份最新的调研报告显示,85%的受访企业已经在多云环境中运营,而98%的企业计划在3年内使用混合、多云的服务。IDC报告则显示,到2020年,超过90%的企业将会使用多种云服务和云平台,超过1/3的机构将会建立多云管理机制。
IBM中国开发中心云计算开发总经理吉燕勇表示,面对多云及混合云部署难题,IBM依托混合、多云、开放、安全、管理五个方面的特殊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实施效率,降低实施复杂度。同时,IBM还以云咨询、云迁移、云构建和云管理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根据不同用户不同的实施节点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

IBM中国开发中心云计算开发总经理吉燕勇
具体来讲,在咨询方面,IBM可以提供战略规划、架构设计、安全与合规咨询服务。在云迁移方面,提供工作负载和应用的数字化能力。在云构建方面,新应用开发,多云环境建设,系统集成构成IBM在云构建里的特殊能力。在云管理方面,提供企业应用、多云服务、托管服务及弹性安装等全维度、多样化的管理能力。
不仅如此,IBM还发布了多款混合云产品,帮助企业无缝迁移、集成和管理应用及工作负载,同时确保在任何公有云、私有云及本地IT环境下的安全性。其中,IBM云集成平台能够将来自任何供应商的应用、软件和服务连接在一起,无论这些系统是部署在本地,还是公有云或私有云上。IBM云战略与设计服务,作为全新端到端的IBM混合云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迁移、集成、路线图、架构服务在内的整体云战略咨询建议。
事实上,IBM的多云布局早已展开,并且已成为IBM一直坚持的战略方向。张永健提到,多云管理平台MCM,是IBM面向全球推出的第一款混合云管理产品。 IBM Cloud Private或者 ICP for Data,也都可以兼容不一样的云,包括IBM Cloud以及其他友商的云。
AI赋能 加速迈向认知型企业
“认知型企业”是IBM最新提出的商业理念。而对于何为认知型企业,又如何成为认知型企业?IBM有着自身的独特理解。
在IBM看来,认知型企业能够进化出类似人类大脑和感官的功能,自动在外部收集、了解客户需求,再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从内部的平台、架构、数据、人才等关键的企业内核任务作出反应和决策,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复杂的客户需求和多变的竞争环境。这种模式更多是“由内向外”的展开数字化重塑,包括利用生态云的方式来重塑企业,挖掘内部价值,使它形成新的企业形态。
在IBM大中华区数据与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总经理朱辉看来,企业迈向认知型企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AI技术结合特定场景持续深化应用的过程。因为在企业级的AI落地当中,用户都有着非常清晰的业务需求和期望值。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AI项目都需要有一个系统工程和平台帮助它简化工作流程,完成协同部署。

IBM大中华区数据与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总经理朱辉
朱辉进一步解释道,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AI的落地,不仅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整合管理,还需要进行工作流程的优化。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要求,IBM提出了“AI阶梯”的理念。就是在AI层面,必须要有一个平台来能够完成数据的采集、组织、分析和融合,并最终将AI的成果融合到现有的商业流程、商业逻辑和商业决策当中。基于这样的理念,IBM搭建了ICP for Data平台。该平台融合了IBM数据分析方面的产品能力,可以让用户即时获得数据收集、组织和分析的能力,而不需要跨平台、跨产品、跨厂商去获得。
“ICP for Data可以为企业提供完全统一且可控的整合式平台,具有跨混合数据管理、数据的统一治理和集成以及数据科学和业务分析功能,并支持开源。它可以部署在任何地方,包括私有云、公有云及本地应用。”朱辉说道。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路沙
进入数字化重塑第二篇章,消费驱动型创新模式将逐渐向企业驱动型创新模式转变。在这一阶段,企业会将80%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云,从而加速企业数字化重塑的进程。与此同时,需求变化也必然带来诸多业务难点和挑战:异构环境下业务迁移纷繁复杂,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及后续管理和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业务总经理张永健认为,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多云及混合云的环境将成为业界常态。而在这一过程中,混合应用部署及业务数字化将成为行业趋势和企业关注重点。基于此,IBM凭借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产品解决方案和端到端的服务能力将持续赋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业务总经理张永健
多管齐下 多云布局日益完善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BV)一份最新的调研报告显示,85%的受访企业已经在多云环境中运营,而98%的企业计划在3年内使用混合、多云的服务。IDC报告则显示,到2020年,超过90%的企业将会使用多种云服务和云平台,超过1/3的机构将会建立多云管理机制。
IBM中国开发中心云计算开发总经理吉燕勇表示,面对多云及混合云部署难题,IBM依托混合、多云、开放、安全、管理五个方面的特殊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实施效率,降低实施复杂度。同时,IBM还以云咨询、云迁移、云构建和云管理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根据不同用户不同的实施节点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

IBM中国开发中心云计算开发总经理吉燕勇
具体来讲,在咨询方面,IBM可以提供战略规划、架构设计、安全与合规咨询服务。在云迁移方面,提供工作负载和应用的数字化能力。在云构建方面,新应用开发,多云环境建设,系统集成构成IBM在云构建里的特殊能力。在云管理方面,提供企业应用、多云服务、托管服务及弹性安装等全维度、多样化的管理能力。
不仅如此,IBM还发布了多款混合云产品,帮助企业无缝迁移、集成和管理应用及工作负载,同时确保在任何公有云、私有云及本地IT环境下的安全性。其中,IBM云集成平台能够将来自任何供应商的应用、软件和服务连接在一起,无论这些系统是部署在本地,还是公有云或私有云上。IBM云战略与设计服务,作为全新端到端的IBM混合云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迁移、集成、路线图、架构服务在内的整体云战略咨询建议。
事实上,IBM的多云布局早已展开,并且已成为IBM一直坚持的战略方向。张永健提到,多云管理平台MCM,是IBM面向全球推出的第一款混合云管理产品。 IBM Cloud Private或者 ICP for Data,也都可以兼容不一样的云,包括IBM Cloud以及其他友商的云。
AI赋能 加速迈向认知型企业
“认知型企业”是IBM最新提出的商业理念。而对于何为认知型企业,又如何成为认知型企业?IBM有着自身的独特理解。
在IBM看来,认知型企业能够进化出类似人类大脑和感官的功能,自动在外部收集、了解客户需求,再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从内部的平台、架构、数据、人才等关键的企业内核任务作出反应和决策,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复杂的客户需求和多变的竞争环境。这种模式更多是“由内向外”的展开数字化重塑,包括利用生态云的方式来重塑企业,挖掘内部价值,使它形成新的企业形态。
在IBM大中华区数据与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总经理朱辉看来,企业迈向认知型企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AI技术结合特定场景持续深化应用的过程。因为在企业级的AI落地当中,用户都有着非常清晰的业务需求和期望值。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AI项目都需要有一个系统工程和平台帮助它简化工作流程,完成协同部署。

IBM大中华区数据与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总经理朱辉
朱辉进一步解释道,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是因为AI的落地,不仅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整合管理,还需要进行工作流程的优化。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要求,IBM提出了“AI阶梯”的理念。就是在AI层面,必须要有一个平台来能够完成数据的采集、组织、分析和融合,并最终将AI的成果融合到现有的商业流程、商业逻辑和商业决策当中。基于这样的理念,IBM搭建了ICP for Data平台。该平台融合了IBM数据分析方面的产品能力,可以让用户即时获得数据收集、组织和分析的能力,而不需要跨平台、跨产品、跨厂商去获得。
“ICP for Data可以为企业提供完全统一且可控的整合式平台,具有跨混合数据管理、数据的统一治理和集成以及数据科学和业务分析功能,并支持开源。它可以部署在任何地方,包括私有云、公有云及本地应用。”朱辉说道。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路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