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工智能 >
春节中的科技范儿
2025-02-10 16:25:29作者:路沙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
摘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技过年成为新时代春节的一大亮点。从智能设备到人工智能,从线上互动到线下体验,科技为传统节日注入了活力、增 ...
科技为春节注入新内涵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祥和的美好愿景。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始终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将一代又一代人紧密相连。而如今,我们正处于充满科技魅力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改变着春节的方方面面,让这个古老节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光彩。从家庭团聚的温馨场景到城市街头的热闹氛围,从传统习俗的传承创新到文化交流的多元拓展,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为春节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成为展现中国魅力与活力的绝佳舞台。
智能交通:让归途更顺畅
春节,是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时期,无数游子怀揣着对家的思念踏上归途。2025年的交通出行,因科技的加持而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精准预测交通流量,提前规划最优路线。无论是高速公路的拥堵预警,还是城市道路的智能疏导,都能让返乡之路更加顺畅。自动驾驶技术也逐渐成熟,部分长途客运车辆和私家车配备了先进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不仅减轻了驾驶员的疲劳,还提高了行车安全。无人机交通管制也成为了智慧交通的一大亮点。通过无人机巡检技术,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及时发现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同时,无人机还可以用于交通执法和安全监控,确保春运期间的交通安全。在机场和火车站,智能行李托运系统和人脸识别安检设备大大缩短了旅客的等待时间,让归心似箭的人们能够更快地踏上回家的旅程。
今年春运期间,在北京、长春等城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实现了AI信号控制、潮汐车流管理。用深度学习算法实时分析交通流量,动态调整红绿灯时长优化交通状况,针对春运车辆集中出行特点,灵活调整信号灯配时方案疏散车流,有效降低春运交通压力。
一架无人机在南宁收费站出入口处的上方盘旋,“紧盯”路况,并不时向驾驶员喊话:“驾驶员您好,您已驶出高速,请减速慢行,不要疲劳驾驶,祝您一路平安……”;益阳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借助无人机等设备,对全市国省道路面监测点位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巡检。在此轮巡检中,无人机针对性地检查了摄像头镜面、太阳能板的清洁情况,排查了立柱、悬臂、紧固螺栓等金属部件有无变形、锈蚀、松动的隐患,从而保障高空设备的稳定运行。
此外,广东首个“近零碳”新能源特色服务区址山服务区(北区)正式运营。其首批运营共配备42个充电桩车位,其中6个480千瓦超充车位能在短短几分钟内为车辆补充电能,满足春运途中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四川高速服务区引入了充电机器人,其相当于“智能移动充电桩”,可以移动到车辆旁边进行充电。同时,在浙江省交通集团宁波管理中心陆埠收费站,“智能潮汐机器人”也投入使用。当进口流量大于出口时,它能迅速向出口侧移动,将进口车道由3条拓展为4条,整个切换过程不到2分钟。
智能家居:营造温馨氛围
当人们回到家中,智能家居系统早已为团圆做好了准备。
智能温控设备根据室内外温度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确保家中始终温暖如春。智能灯光系统可以随意切换场景,从明亮的迎宾模式到温馨的团圆模式,营造出舒适而温馨的家庭氛围。智能音响播放着欢快的春节乐曲,让家充满了节日的喜悦。
智能厨房设备更是为年夜饭的准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智能冰箱能够根据食材的保质期提醒主人合理安排食材使用,智能烤箱和烹饪机器人则可以根据预设的菜谱精准控制烹饪时间和火候,让一家人能够轻松享受到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这些智能家居设备不仅提升了生活的品质,更让家庭团聚的时刻充满了科技的温度。
据了解,2025年春节期间,“以旧换新”政策继续加码,以及消费者对于智能技术的越发青睐,使得智能家居产品,如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智能擦窗器等,成为广大消费者新年购物清单上的热门选择。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以来,扫地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78%,咖啡机销量同比增长超60%。
VR:跨越时空的团聚
对于那些因工作或其他原因无法回家的人来说,科技同样为他们提供了与家人团聚的可能。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能够通过虚拟场景与远方的亲人相聚。通过VR设备,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家的温馨,仿佛与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天、吃年夜饭。AR技术则可以将远方亲人的影像实时投射到现实场景中,让虚拟与现实完美融合。这种跨越时空的团聚方式虽然无法完全替代面对面的交流,但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思乡之情,让春节的团聚不再受距离的限制。
科技助力传统习俗传承
年货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近年来的年货采购,已经从传统的集市购物转变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购物模式。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为消费者精准推荐个性化的年货商品,从传统的糖果、坚果、腊味到各种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应有尽有。同时,一些电商平台还推出了虚拟年货市场,利用3D建模和VR技术,让消费者仿佛置身于热闹的集市之中,体验传统的购物乐趣。
在北京,首个“AI庙会”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本次AI庙会共打造了上百处人工智能场景。仿生人版的白娘子翩翩起舞,机器人学起京剧表演,唱念做打有模有样,还可以玩转川剧变脸。成都武侯祠庙会,不仅有裸眼动态六角宫灯,数字红墙技术也让人眼前一亮。墙体3D变幻效果闪现后,《诫子书》《蜀相》等经典诗文跃然“墙”上,金字漂浮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同时,2025年,智能春联和福字的出现为这一传统习俗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春联和福字。智能书法机器人能够根据输入的内容,以不同的书法字体书写出精美的春联和福字。此外,一些智能春联还具备语音祝福功能,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听到亲朋好友的祝福语音,让春联不仅有视觉的美感,更有情感的温度。这种智能春联和福字的出现,不仅让传统习俗更加贴近现代生活,还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区块链技术为红包的传递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通过区块链平台发放的数字红包不仅继承了传统红包的美好寓意,还具备了更高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每一笔交易都会被记录在链上并公开可查,这大大降低了欺诈风险并提高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电子鞭炮和烟花的广泛应用也为这一传统习俗的传承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电子鞭炮通过电子发声和闪光模拟真实的鞭炮效果,不仅声音逼真,而且安全环保,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和垃圾。电子烟花则利用激光技术和投影技术,在空中呈现出绚丽多彩的烟花效果,其造型丰富多样,色彩鲜艳夺目,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视觉盛宴的需求。这些电子鞭炮和烟花不仅保留了传统习俗的仪式感,还符合现代社会的环保理念,让春节变得更加绿色、安全。
科技推动春节文化交流
春节联欢晚会一直是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共同记忆。202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借助5G、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VR、AR和XR(扩展现实)等新兴技术,实现了全新的突破。
据了解,1月28日晚,阿里云首次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蛇年春晚,为春晚直播提供了强大的全球云基础设施和通义大模型AI技术支持。
例如,今年春晚主舞台部署了阿里云通义大模型AI技术来呈现科幻电影中的“子弹时间”经典画面。该系统以“天空环绕视角”对甄子丹领衔的《笔走龙蛇》武术表演进行云上多视角拍摄,为观众呈现“空中环绕、时空凝结”等创新观看体验。技术人员采用先进的AI技术对画面进行3D模型重建,将拍摄画面融合渲染,形成一个完整立体的3D视频图像,为观众呈现摄像机无法拍摄的影像。
在《在岁月里的花》节目尾声,阿里云通义万相将舞台画面瞬间转化静态油画,为观众带来一场虚实交融的视觉盛宴。在后续节目中,阿里云大模型AI技术还将为舞台设计提供风格迁移、参考图生成、风格化处理等技术能力,为节目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在今年春晚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H1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这些身高约1.5米的机器人身着鲜艳的大花袄,头戴传统头饰,手持鲜艳的红手帕,与舞蹈演员配合默契。这些机器人凭借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和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展现出出色的运动控制能力,最大关节扭矩高达360N·m。通过AI算法,它们还能“听懂”音乐,不仅能跟上节奏,还能像人类一样感受舞蹈动作背后的韵味,并根据音乐实时调整动作,跳出又稳又好看的舞蹈。
除了宇树人形机器人,今年央视春晚还首次引入了峰飞航空的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进行表演。这次表演不仅展示了eVTOL在娱乐领域的应用潜力,也为未来的空中交通和物流运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歌曲《栋梁》的表演中,运用XR+VP(虚拟制作)技术,将舞台范围无限拓展,把观众席、舞台地屏、背景大屏巧妙连通,成功将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搬上舞台屏幕,让演员仿佛站在历史的中轴线上放声高歌。
科技营造城市春节氛围
春节期间,城市的夜景总是令人陶醉。2025年,智能灯光秀成为城市春节氛围营造的一大亮点。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城市的建筑、桥梁、广场等场所的灯光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进行变化。在春节前夕,灯光秀以红色为主色调,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氛围;春节期间,灯光秀则结合春节的传统元素,如龙、凤、灯笼等,呈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动画效果。这些灯光秀不仅美化了城市的夜景,还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城市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智能灯光秀还能够根据天气、人流等因素自动调整亮度和显示效果,既节能环保,又确保了观赏效果。
在福建龙岩的长汀古城,当夜幕降临,千台无人机缓缓升空,不仅呈现出蛇年“福”文化的不同图案,还以长汀古城的历史建筑为背景,呈现出一系列代表古城元素的图案。
成都天府双塔的智能灯光系统,利用5G、AI、VR等技术,让52000平方米的天府双塔巨幕上,陆续呈现出寓意美满吉祥的红灯笼、春联十二生肖福运开、百花齐放等年味满满的光影秀。
湖北宣恩不仅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将整座城市打造成光影璀璨、年味十足的不夜之城,还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科技创意,在城市上空打造出沉浸式实景秀《七仙女的传说》。
在上海,600多个数字公话亭转变为“AI照相馆”,为过路的市民提供新年合影服务。在山西,参观者可以通过VR设备穿越至古代,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这种科技应用不仅提高了文化传播的趣味性,也为古老的文物赋予了新生,吸引了众多年轻观众的到来。
在城市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智能互动装置为春节增添了更多的趣味性。这些装置通过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与市民进行互动。
例如,一些智能雕塑可以根据市民的动作和声音做出相应的反应,让市民感受到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一些智能喷泉可以根据音乐节奏和市民的互动进行变化,营造出梦幻般的场景。这些智能互动装置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娱乐体验,还让城市春节的氛围更加浓厚,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游客们可通过景区线上小程序领取寻宝、赶考等专属任务并与街区演职人员互动。同时,景区还推出VR体验项目、AI换脸相机等玩法,让游客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一览盛唐气象。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