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工智能 >

大模型“自由落体”式降价的背后

2024-05-31 17:24:28作者:于帆来源:

摘要大模型价格战在加速应用落地的同时,也将重新洗牌市场。大厂们豪掷“百亿补贴”跑马圈地,对资金池较浅的创业公司会是一记重锤吗?最后是否会演变成大厂间的“烧钱”游戏?在算力成本越发昂贵的当下,大模型价格一降再降,最终能靠规模效应形成良性循环吗?...

近日,大模型赛道狂“卷”价格。从国际大模型厂商Open AI,到国内大模型厂商字节跳动、阿里、百度、腾讯、科大讯飞,大模型降价渐成业内共识。
大模型价格战在加速应用落地的同时,也将重新洗牌市场。大厂们豪掷“百亿补贴”跑马圈地,对资金池较浅的创业公司会是一记重锤吗?最后是否会演变成大厂间的“烧钱”游戏?在算力成本越发昂贵的当下,大模型价格一降再降,最终能靠规模效应形成良性循环吗?


降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5月14日,Open AI宣布大模型降价。其最新版本的大模型GPT-4o,价格仅为GPT-4 Turbo的一半。其新推出的嵌入模型text-embedding-3-small价格仅为上代的1/5,从0.0002美元/千Tokens(文本中最小的语义单元)降至0.0001美元/千Tokens。此后,国内大模型厂商接连发力,5月份的国内大模型市场可谓“炮火连天”。
5月15日,字节跳动发布豆包大模型家族,其定价大幅低于行业价格,以豆包通用大模型pro-32k版为例,定价仅为0.0008元/千Tokens。1元钱就能买到豆包主力模型的125万Tokens,大约是200万个汉字,相当于3本《三国演义》。而市面上同规格大模型的定价一般为0.12元/千Tokens,是豆包大模型价格的150倍。字节跳动此举将大模型一举送进“以厘计价”的时代。
降价后的豆包大模型号称是“击穿全球底价”,很快阿里云用实际行动证实何为“山外有山”。
5月21日,阿里云主力模型Qwen-Long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降幅达97%,
阿里云降价同一天,百度宣布文心大模型两大主力模型ERNIE Speed和ERNIE Lite全面免费。5月22日,腾讯云宣布混元大模型全面降价,立即生效。其主力模型之一的混元-lite模型价格从0.008元/千Tokens调整为全面免费。同一天,科大讯飞宣布讯飞星火Lite API永久免费。
从破底价到免费用,国内各大大模型厂商在价格战上一路狂飙,毫无疑问,大模型商业化拐点将至,这将把“百模大战”推向全新的竞争阶段。

目标引爆大模型应用
IDC预测,2026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211亿美元,人工智能将进入大规模落地应用关键期。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的2024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显示,到2026年,将有超过80%的企业,会在生产环境中使用生成式AI的API模型或部署支持生成式AI的应用程序。
目前,大模型的商业化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商业智能数据服务商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用户量为7380万,尽管同比增长8倍,但仅占移动互联网用户量的6%。随着大模型能力迭代,AI创新应用市场或将进入“大航海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1-4月,国内大模型相关项目中标公告已发布近200个,中标数量远超2023全年总数,表明企业对大模型的应用需求正快速增长。
对大模型厂商而言,尽快跑马圈地、扩容市场,是当下的重要任务。在大模型能力难以拉开差距的情况下,“卷”价格成了不二选择。而推理成本过高,一直是制约大模型应用落地的重要因素。
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阿里云大模型这次大幅降价,就是希望加速AI应用的爆发。预计未来大模型API的调用量会有成千上万倍的增长。”

大厂的价格“拉扯”考验创业公司
此轮价格战中也不乏反对意见。零一万物CEO李开复表示,大模型从训练到服务都很昂贵,算力紧缺是这一赛道的集体挑战,类似ofo疯狂降价的流血烧钱打法是双输策略,行业应当避免陷入不理智的局面。李开复强调,只要认定技术值得,绝不会靠贴钱、赔钱做生意。据悉,零一万物的Yi-Large大模型定价为0.02元/千Tokens,李开复称暂无调整价格的打算。
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表示,大模型降价表明大厂看好AI的未来,但价格免费是优势,却未必是竞争力。
大模型训练和维护成本极其昂贵。Anthropic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ario Amodei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当前AI大模型的训练成本正急剧攀升,以Claude 3大模型为例,其训练费用已高达约1亿美元。王小川表示,每1亿参数对应训练成本在1.5万~3万元之间。另外,中国算力荒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
大模型厂商们打“骨折价”,但商业效益能否覆盖高昂的算力成本,仍是需要大模型厂商警惕的问题。当然,对资金雄厚的大厂而言,“烧钱”赚用户,扩大规模再反哺,能形成一套收支平衡的组合拳。但对资金相对匮乏的创业公司而言,价格战无疑将他们推到了悬崖边上。
大模型价格战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价格不是唯一决定因素。
大模型未来市场蛋糕有多大,第一,考验大模型自身能力迭代与服务质量,第二,考验能否找到合适的业务场景。大模型厂商们在比拼价格的同时,必须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在大模型能力与产品创新上下苦功,才能成为最后赢家。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于帆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