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对话CIO >

何春银:让信息化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

2014-01-08 11:08:56作者:姜姝来源:

摘要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何春银呼吁:“不仅仅要用3S(GIS、GPS、RS)的技术推广信息化,更应该把生态的灵魂放在信息系统里面。”...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息主管栏目专稿】“这年头,不会说相声的老师绝对不是一个好厨子。如此说来,我就是说相声的潜伏在GIS界的IT男。让枯燥的信息化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拨动他人心弦,就是跨界的结果。学习优秀的别人,成就精彩的自己!让1831在跨界中大放异彩。”这是@何春银微想 在新浪微博中的一段分享,也正好能代表他的性格、能力和志向,作为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的他,实施创建了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全省共建共享的大型环境保护物联网示范工程——“1831”,这个平台走在全国最前列,甚至让GIS领域的专业人士Esri公司全球业务副总裁直呼“Amazing”,打开了业内人士的思路,也帮助其他领域的人了解到技术对生态文明的重塑能力。

  打破信息孤岛的“一片云”

  836家重点污染企业,每两小时更新一次的实时数据,异常情况每日汇总公布……这一切,离不开代号“1831”的江苏环保云平台的支持。作为国内最先进的环保云平台,“1831”不仅是观照江苏生态环保的“睛雨表”,更是江苏环境智慧决策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据何春银介绍,所谓“1831”是指建设一个全省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控系统;集成饮用水水源地、流域水环境、大气环境、重点污染源(包括污水处理厂)、机动车尾气、辐射环境、危险废物、应急风险源等8个子监控系统;组建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环境监控运行机制。那么,“1831”里到底有哪些信息可查?这些数据又是从何而来的呢?1831的智慧就在于,我们并非坐镇江苏省环保厅的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在位于北京某咖啡厅的采访地点,何春银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就给记者展示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流域水质自动监控等实时的数据。事实上,云平台云集的数据远不止于此。除了环境质量数据外,12369的举报信息、环境创建情况等均以数据形式集入了平台,每天平台集纳数据超过300万条。

  “我们可以说是全国最先进、集纳环境信息最多的一个数字平台。”何春银介绍,云平台采用国际先进的物联网传感器以及信息分析云技术,能够实时感知全省4万亿经济总量下10.26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健康程度,并将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与决策的智慧化。

  为何要开发这个云平台?还得从太湖水危机说起。2007年太湖水污染事件发生后,江苏省环保部门发现,太湖流域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围绕太湖水环境开展了污染源、环境质量、生态背景、水文、气象等方方面面的信息监控。但由于缺乏在政府综合管理与决策层面的信息集成、集中管理与统一发布机制,难以为太湖治理与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当时仅江苏省环保厅就有36个信息系统。由于系统开发各自为政、业务数据自成体系,大都无法实现集成共享。“标准不统一,决定数据没有价值。”何春银这样点评。

  2008年7月,江苏省按照“太湖平台、数据环保、信息共享、科学管理”的理念,启动太湖平台建设。短短48天后,覆盖太湖全流域的125个水环境自动监测站、蓝藻预警监测系统以及50个省、市、县和区域4级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涉及十多个方面的环境信息实现联网。太湖平台的建设,为江苏省范围搭建统一的环境共享平台提供了样板。随后,以太湖平台为蓝本的“1831”逐步浮出水面。“信息不共享,上下不信任,左右不服气,领导不满意,群众有意见,自己很辛苦,别人看笑话……”何春银在近日举办的2013年第十一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夹杂一段顺口溜介绍1831平台活跃了技术演讲现场的气氛。“如今,全省环保系统都共用我们这一个平台。它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眼观四路、耳听八方。”何春银说。

  信息让决策更“智慧”

  “我们的1831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可以说是全国最先进、集纳环境信息最多的一个数字平台。它能够实时感知全省4万亿经济总量下10.26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健康程度,并将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与决策的智慧化。”何春银谈道。

  在采访时,何春银用鼠标在系统中通过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远程关闭或者打开常州市一个工厂的雨水排水口。“动一下鼠标,就能把生态感知指数以至于在全省的排名自动排出来。所有的事情都在这里共享,让我们时刻通过这个平台感知着江苏环境的变化。”以大家恐慌的雾霾天气为例,很多人都不知道雾霾天气的实时状况。但在江苏环保网上的“空气质量发布平台”,每两小时就实时更新的自动采集数据、一目了然的色彩显示不同污染程度、历史数据的曲线图……对公众了解空气状况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它的背后正是“1831”在支持。

  1831实时更新的各种数据,对环保工作者而言,更是科学决策的好帮手。何春银告诉记者,用上1831,他们不仅可以随时掌握每一个重点污染源的基本信息、生产工艺、污染治理设施、排污状况、排污数据,还能看到立体模型、全景照片和全景实时视频,从而能够对污染源实行全周期管理。“一旦出现问题,系统会自动发出预警,环保人员可以及时作出应对。”每天打开云平台,已成为江苏省环保厅每个工作人员的习惯,说起好处大家一口气能报出一堆。

  “很多人责怪我们环保局不作为,必须要对类似雾霾出现的这种天气负责,我把数据拿给他们一看,这些声音就消失了。”何主任对1831系统充满了自信。

  技术对环境的改造力量

  “1831”工程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撑中,GIS是至关重要的。据介绍,1831是基于Esri的ArcGIS平台,包括采用了ArcGIS for Server的最新扩展模块Portal for ArcGIS。用户可以使用该模块搭建综合性的GIS门户,建立一个基于地理的工作平台。它可以按照企业不同的组织部门、不同的专题类型,对GIS资源进行集中的组织和管理,并可实现不同部门间资源的灵活共享,提升企业的协同工作能力。此外,它为用户提供了即拿即用的在线制图环境,用户无需具备专业的GIS知识背景,就可以在这个环境中轻松实现业务数据上图,并能够进行基于地理的数据分析。它还可以作为私有云GIS平台的门户,用户无需安装、维护专业的GIS软件,即可通过Portal for ArcGIS使用云GIS服务。GIS作为一种工具,正在走向操作便捷化、应用简单化,这使环保领域的GIS系统应用让操作人员更得心应手,被越来越多的非专业人士所使用。正如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何宁所言:“GIS正从专业走向普适,从小众走向大众,从桌面走向移动,从服务器走向肉眼所看不见的云端。”随着GIS普适化发展,地理的价值在环保领域将更显张力。用何春银的话说,就是GPS是点上的技术,Esri是面上的技术,用GIS叠加起来成了一个空间,再按照历史维度,把整个我们环境变化的情况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累加起来,让人们感知到环境在生活中的变化。

  丰富的地图语言和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减轻了工作量,利用专题地图功能,迅速将统计报表数据以图表等形式显示在地图上,有助于环保人员更清楚地了解环境状况,以便采取决策和行动。比如Esri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ArcGIS云平台、在线地图服务等,为行业应用提供了简便易行和高效率的技术支撑。特别是即拿即用的在线制图环境,用户无需具备专业的GIS知识背景,就可以在这个环境中轻松实现将业务数据展现在图上,并能够进行基于地理位置的数据分析。因此,GIS在环境保护领域有着更广泛的应用。环境监测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空间化和地理化,每个污染源、采样点均有特定的地理位置。何春银是忠实的环境保护者,面对越发严重的环保问题,何春银很是担忧:“现在的人没有自我意识去进行环保,出现问题就会推给环保局,殊不知,保护环境,没有旁观者。除了技术的力量之外,人还是最重要的。”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