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两化融合引领新工业革命

2012-07-12 09:33:00作者:金烨 崔婷婷来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引领人类生产方式的新变革,正成为一种全面、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重塑全球化时代国家产业竞争的新优势。...

  如何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高层研讨会给出答案。

  在世界经济持续调整和快速变革、新工业革命即将到来的关键时期,一场充分展现我国两化融合成果、发展趋势和路径的思想盛宴在此展开。2012年6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高层研讨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新工业革命萌发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萌发,这是参加高层研讨会所有专家的共识。美国经济学家里米·里夫金在其所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认为,一种建立在互联网新兴通信技术与新兴可再生能源技术相结合基础上的新模式即将到来,这种不断融合将会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

  人类历史上所有生产力的进步在其生产条件上都有两个共同之处:一是能源使用方式发生变革;二是管理这些能源系统的新信息手段的出现。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以蒸汽机发明及其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以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作为主要特征,以纺织、冶铁、煤炭为主导产业。这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通过殖民扩张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态势,我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大大落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20世纪初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以电气化生产效果快速提高为主要特点,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使得世界最终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

  前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传统的、集中式的生产经营逐渐被新的工业革命分散、扁平的生产经营方式所取代,从根本上重构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

  在目前全球化加速、制造业走向数字化的大趋势下,一些重大变化已经发生。智能软件、新材料、机器人、新的制造方法将形成合力,产生足以改变经济社会进程的巨大力量。新工业革命将是颠覆性的,如同纺织厂消灭了手工织布,福特“T”型轿车让传统手工铁匠下岗,新工业革命不仅影响产品的生产方式,还将影响产品的生产地点。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制造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上,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都体现了这个特点。新工业革命是原子、比特、能源、生命科学的共同发展。劳动力因素在制造业整个产业链中的比例会越来越少,更多将是服务、创新和软件。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在于不断地创新能力,当代先进制造业核心在于不断迅速利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改造和优化。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表示,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间全球化的分工协作变得更方便、更快捷、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促进了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的革命性变化。没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就不可能有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新工业革命中具体体现为:全球制造、柔性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五个主要生产方式上。

  其中,柔性制造是指在先进信息技术和传统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将以往企业中相互独立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过程,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支撑下,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完整而有机的系统,以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总体高效益、过程高柔性、并进而赢得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方式。

  而在绿色制造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进行绿色设计需要先进的辅助软件,进行绿色制造也需要节能、低噪音、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及相应的信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从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解决了这些制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智能制造是以泛在感知、精确控制、智能诊断和人机交互为特征的新工业生产方式,基本特征是生产线全自动化,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极端制造能力增强,加速机器对人的替代。如果说传统制造是能量驱动型的话,那么智能制造就是信息驱动型的。

  服务型制造将使得生产制造与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服务环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企业对生产制造过程的敏捷性和柔性适应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整个制造过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两化融合引领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引领人类生产方式的新变革,正成为一种全面、动态、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重塑全球化时代国家产业竞争的新优势。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表示,新工业革命是进入信息化的标志。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看,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完成或者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进入信息化的,并把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的优先战略,而我们则在工业化还没有完成情况下又遭遇信息化。这使得我国工业化进程必须与信息化同时开展,考虑与信息化融合,走出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实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即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姜正新认为过去的制造业基本是生产装备、卖装备,现在制造业通过信息化实现由卖装备向卖服务转变。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我国的工业化在两化融合的推动下,一定要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向内涵提升为主的工业化。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