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统一应用交付——金融危机催生的技术创新
2009-04-23 17:51:00作者:罗提来源:
摘要在前文所提的经济危机这一现实背景,与IT架构需求转变的的历史背景下,BIG-IP V10的“应运而生”不仅使人感叹于F5公司研发方向的精准眼光,更对其所推动的IT灵捷架构的愿景充满了期待。 ...
——记F5 BIG-IP V10发布
达尔文曾经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最后生存下来的物种,既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这句话尤其适用于高科技产业,这个产业的历史不长,却多次证明了高科技产业中的成功者并不是拥有最新技术的企业,也不是最先使用最新技术的企业,而是最能够切合时机使用新技术的企业。最近F5的BIG-IP V10发布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F5是一家做应用交付的公司,所谓应用交付就是帮助把IBM、微软、惠普、SAP等各家IT公司所开发的IT应用以安全、快速和高可用的手段交付到最终用户手上,此外也包括如移动、工行网银和新浪等公司提供的服务或内容交付。过去企业需要好几台应用交付设备才能完全实现安全、快速和高可用,如今BIG-IP V10的发布只需要一台设备就能整合这些功能,使得F5从最初的负载均衡到应用交付,一路走到了现在的统一应用交付,以致F5毫不吝惜以“里程碑”式的词语来强调这一款产品的意义。
BIG-IP V10的技术创新显而易见,它所切合的时机又是什么呢?
谁能成为金融危机下的IT选择?
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很明显各大企业CIO都得勒紧钱包,不见兔子不撒鹰,再也没有闲钱去尝试那些富含新概念的技术了,这样的技术可能给企业带来高回报,但也可能是被忽悠的高风险。此时最能打动CIO的莫过于那些在已经被证明管用的技术上做进一步优化的产品,其好处就是一句话:低投入、低风险还高回报。
F5正是瞅准了金融危机下这样的用户心理,不失时机地把过去的产品进行革命化升级,并以模块化的方式集成为一体推出,简化了应用交付,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突出了易用性,这就是BIG-IP V10。BIG-IP V10是一款软件版本,用户可以不需要购买新的硬件设备就能整合安全、快速和高可用的应用交付,当然F5也同时推出了与之配套的BIG-IP 8900硬件平台,以使BIG-IP V10发挥最大效率。
F5中国区市场总监吴静涛指出:“厂商闭门造车,所做出来的产品一定不符合客户的需求。产品策略往往要在与客户的不断沟通中得到修正,而不能一步到位,快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F5在与客户的几年磨合之中,也对自己产品的进行着不断验证,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实际是非常符合客户的需求、市场的需求,特别是配合今天这样一个经济环境来推出BIG-IP V10这个解决方案,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这么一个配合。”
F5中国区技术总监吴静涛
具体而言,BIG-IP V10可以给CIO带来两大成本降低,一是投资成本,二是运维成本。借助BIG-IP设备的网络虚拟化功能,IT人员能够在单台设备上高效支持多名用户、多种应用和多个业务部门,通过快速部署、按需服务以及各种可用于降低培训需求和减少管理时间的工具,帮助IT人员实现3倍的工作效率改进。此外,通过对应用交付基础架构实现统一、整合、虚拟化及优化等操作,用户可以在硬件、功耗、空间和散热方面实现超过50%的成本节约。
IDC数据中心网络研究部副总裁Lucinda Borovick说:“数据中心网络规划的重点是提供灵活的体系架构。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客户亟需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优化现有资产,这时网络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IDC预计,2010年IT支出将有所回升。但是,随着客户开始认识到,数据中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单个部件的组合,因此在2009年,应用交付将是IT机构削减成本的关键。这样,具备以上特点的解决方案将颇受客户青睐:即能够提供更多的通用构建模块,这些构建模块可组合构成动态数据中心,对业务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BIG-IP上一个版本V9是在2004年推出的。在2003年前后,互联网泡沫下,众多新兴的负载均衡厂商倒下去了,在这关键的时刻,F5却全力研发新一代的负载均衡平台,2004年,F5推出了全新的TMOS流量管理(应用交付)平台,这就是BIG-IP V9。时过五年,同样是在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背景下,F5再出重拳,推出了BIG-IP V10,这似乎是一种巧合。实际上,这是当前市场竞争的有效措施。
可以说,金融危机是BIG-IP V10推出的现实背景。
谁来管理动态环境下的IT架构?
事实上,随着业界对动态IT基础架构的需求日益紧迫,即使没有金融危机,BIG-IP V10推出也是必然。。
传统IT基础架构是在静态环境下的静态模式,它基于这样一个情境:一切资源、用户和访问方法都在掌控之中。用户、应用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是静态的,是紧密相连的。应用是根据我们熟悉的特定终端布局(terminal layout)编写而成的。
但是,现在的IT环境再也不是这种田园牧歌式的静止山水画了,通过各种网络,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不断引入远程移动用户、合作伙伴和陌生用户,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交付IT服务,传统模式就垮掉了。很多CIO会为了业务需求的响应能力而伤透了脑筋,因为底层IT基础架构限制了他们的选择能力,因此延缓了业务响应速度,更不能有效管理各种变更。故传统基础架构的现状是:成本在不断增加,资源无法实现共享,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
传统基础架构模式
要解决这个窘况,就必须让IT架构与环境一起动起来,这即是动态IT架构。此时CIO关心的问题不再是应用是否需要服务器,而是应用是否需要服务。服务指的是应用所需的资源群组,例如计算资源(如 CPU、RAM、总线)、网络资源(如带宽、VLAN、路由)和存储资源(如 SAN Head、磁盘、文件系统)。在这种新的模式下,CIO可以为任何应用分配分散资源,做到实时按需分配。这样,应用服务以及它们所依赖的基础架构都是动态的、流动的。
但CIO不可能一天24小时靠人力一个一个地去分配服务,此时就要用到应用交付技术。BIG-IP V10的推出,不只能起到统一应用交付的1+1>2的整合效应,它还提供了全新的图形操作界面(GUI)和一系列应用就绪模板,在安全、快速和高可用上增添了极其重要的管理特性。例如Microsoft SharePoint 2007、Exchange Web Access 2007、VMware View™、Oracle Application Server 10g和SAP ERP模板库。通过应用这些模板,设置时间可从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BIG-IP V10还可以集成虚拟化、云计算和SaaS(软件即服务)等新兴动态计算模式,而无需重新构建现有系统。
BIG-IP V10之所以能在复杂变化的IT环境下高效处理各种服务需要,为一个更加灵活快捷的动态IT架构打下基础,这是因为它背后有一个CMP(Cluster Muti Processor)总线技术的支持,为其提供了多核CPU集群处理能力。这相当于把用在大型机上的技术用在了网络设备上,是一个很高的技术门槛,短时间内难被跨越。
可以说,IT架构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是BIG-IP V10推出的历史背景。在前文所提的经济危机这一现实背景,与IT架构需求转变的的历史背景下,BIG-IP V10的“应运而生”不仅使人感叹于F5公司研发方向的精准眼光,更对其所推动的IT灵捷架构的愿景充满了期待。(罗提)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