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贸易保护冷箭难防 轮胎产业调结构未晚

2009-10-15 22:44:00作者: 来源:

摘要贸易保护冷箭难防 轮胎产业调结构未晚...

9月14日,中方就美国对中国输美轮胎产品采取的特殊保障措施要求与美方进行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

“中国要求与美国磋商是行使WTO成员权利的正常举动,表明我国政府希望这次贸易争端能够得到公正的解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WTO研究院教授桑百川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若中美双方在争端解决机制下仍然无法达成一致,中国将保留继续上诉的权利。一旦上诉,WTO将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并进行最终裁决。若美国败诉后仍不取消惩罚性关税,中国将有权采取对等的贸易报复措施。

记者了解到,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磋商期一般为60天,诉讼期最少需要两年,如果美国再次上诉,可能会延续三年之久,而一项特保措施的有效期也是三年。更何况,在旷日持久的争端解决程序过程中,中国轮胎产业可能已经受到了实质性损害。

“目前WTO法律框架存在一大漏洞,就是成员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违法成本较小,同时纠正这种错误的时间又比较长。”桑百川表示,尽管中国赢得诉讼的可能性很大,但实际上仲裁结果对中国相关企业的实际意义不大。因此,中国将保留在此期间采取一些反制措施的权利。

贸易战将导致两败俱伤

从目前的事态发展来看,最坏的结果就是中美爆发贸易战,最终两败俱伤。但是桑百川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小。

他进一步解释说,一方面,作为世界货物出口大国,中国希望多渠道缓解贸易争端,最终使美国理性回归到WTO的法律贸易框架范围内,“为此,中国政府希望加强与WTO各成员国的有效沟通,在舆论上产生制约作用,同时利用即将召开的G20峰会这一平台进行不懈努力。”

另一方面,当前各国政治集团渗入经济贸易决策领域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次对华轮胎特保案,美国政府更多地从政治利益出发而非经济利益。实际上,美国轮胎产业从2004年就开始进行整合,低端产品已经逐渐从美国向其他国家转移。“现在美国轮胎产业效益下滑的现象是其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中国向美国出口低端轮胎产品并未对美国轮胎产业造成实质性影响,因此,美国对进口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并不能解决美国轮胎产业自身的问题。”

桑百川坦言,美国发起轮胎特保案是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诉求,而奥巴马政府的执政基础很大程度上得到工会支持,尤其是目前正值推行医改的关键时期,奥巴马政府希望继续获得工会支持的政治诉求显而易见。

他认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奥巴马政府完全有可能重新取消对中国轮胎的惩罚性关税。“个人认为,在奥巴马政府获得足够的支持推行医改后,美国政府会重新评估轮胎特保案的实际影响,对华进口轮胎的惩罚性关税或将随之取消。”

建议调整轮胎进出口关税

“美国最高加征35%的惩罚性关税,这意味着今后中国的轮胎产品将无法顺利出口美国。”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会长范仁德表示。据测算,倘若加征35%的进口关税,我国轮胎行业将遭受数十亿元的损失;如果输美轮胎产量减半,我国将出现12%的轮胎剩余产能,大约损失11亿美元的出口额,影响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此外,合成橡胶、炭黑等轮胎产业链中的其他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造成的巨大损失难以估量。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提醒说,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下开了极坏的先例。一旦美国的限制关税付诸实施,很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跟风仿效,我国的轮胎制造业将因此遭受沉重的打击。

“现在是国家降低进口关税,同时调整出口退税的时候了。”范德仁认为,我国政府应该从政策层面支持轮胎企业继续保持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能力,同时限制进口轮胎的数量,提高国产汽车对国产轮胎的配置比例。

记者获悉,在工信部和商务部14日联合举行的轮胎特保案情况通报会上,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已向商务部提出了七点建议,其中包括整车配套能以民族品牌轮胎为主,出口退税率从现在的9%恢复到以前的13%~15%,主要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从目前的20%以上降至5%甚至全免,政府采购能够以自主品牌为主等。会上,部分轮胎企业表达了不愿失去美国市场的愿望,同时建议集体提高输美轮胎的价格。

资料显示,在中国生产的所有轮胎中,40%的产品用于出口,其中约三分之一出口美国,2008年中国轮胎产量为3.5亿条,其中对美出口金额达到22亿美元。

轮胎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事实上,目前我国轮胎产业还存在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高附加值产品少、出口依存度高、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等诸多问题。对此,桑百川建议,除了上述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我国轮胎行业还应该加快产业重组步伐,尽快形成若干大型企业集团,增强在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加快从价格、数量型出口优势向高附加值出口优势的转变;同时加大技术进步和科研开发力度,争取从国际产业链条的中高端获取利润。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15日明确表示,商务部将会同工信部、行业协会在内的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台包括轮胎上下游产业支持的措施,并鼓励轮胎行业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则建议,我国轮胎企业应该主动调整出口结构和出口地区。国内轮胎行业原本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现在更需要考虑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调整价格,特别是开拓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市场。

针对不少专家提倡的出口转内销的应对举措,桑百川坦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企业都必须面对内外两个市场,国际贸易是必然趋势。扩大内需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出口困局,但是扩内需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这主要取决于国内消费者支付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期两个因素,当前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编辑:eva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