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目标管理何以成为企业的成长引擎

2009-11-18 20:25:00作者: 来源:

摘要“今目标”这一名字经常被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各种场合提起,应邀参加软博会与国外著名软件厂商同台切磋、注册企业用户将近80,000家、用户间分享使用今目标管理心得...

“今目标”这一名字经常被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各种场合提起,应邀参加软博会与国外著名软件厂商同台切磋、注册企业用户将近80,000家、用户间分享使用今目标管理心得、管理媒体和IT媒体竞相采访报道、甚至引起OA和协同软件厂商的关注……在企业管理软件纷乱复杂的环境下,今目标何以能够异军突起?

对于取得的成就,今目标创始人、CEO文荣博士说:“这并不是说今目标软件有很多别人没有的新功能,亦非炒作技术概念和管理概念的结果,而是今目标有一个灵魂和理念做基础,这就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本身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它暗合了中小企业的管理需求和时代特征,今目标在这条道路上走了将近5年的时间”。

回顾管理界曾经热议的话题:到底是“细节决定成败”还是“战略决定成败”?辨清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明确现阶段中小企业的管理需求是什么。在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中,战略和目标到底有多重要?而执行的细节又是如何管理的?今目标从实践方面给出了中小企业管理解决方案。

与其它管理模式相比,目标管理最为强调的是引导管理者从重视流程、管理制度等细节问题,转为重视组织的目标和绩效。事实上,很多企业自觉或不自觉都在推行目标管理,但是大多没有做到一定的深度,并没有看到目标管理的明显实效。

文荣博士认为:这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目标管理的实践问题,也就是说不能对目标管理做僵化的理解和实施;另一方面的问题是缺少目标管理的支持工具,导致实施目标管理成本居高、一些环节难以实操,无法形成成果的积累;今目标的目标管理软件,从根本上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文荣博士指出,今目标取得预期的结果,主要还是抓住中小企业的管理需求。他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大的管理需求不是整套管理表格和凡事必走的流程,更不是写成PPT的战略;而是与企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的目标任务的执行管理过程,因此,今目标将自己定位为“目标管理软件“提供商。

谈到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今目标首席运营官戴珂认为:如果过度强调角色、分工、规范和流程,强制推行所谓标准化系统,则易使中小企业患上“大企业病”,最终势必被中小企业所放弃。这并不只是企业信息化水平问题,而是产品本身是否符合中小企业管理需求。事实上,中小企业对简单、实用、好用、易用的管理信息化产品需求是非常强劲的,今目标取得的成绩,跟这一点是密不可分的。

从中小企业管理需求出发,今目标将目标管理理论发展成为简洁、可操作的管理逻辑:设定目标任务-执行管理-效果评估-经验传承,它附和了中小企业最基本的管理需求。

对于 “中小企业管理的时代特征”,文荣博士解释说:有分析数据表明:中小企业有互联网接入条件的占到80%以上,有手机接入移动互联网条件的企业更是接近100%,将互联网与企业的目标管理结合,就是时代的特征。

针对管理时代特征,今目标设计了三种形式的客户端:浏览器、PC桌面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办公专用电脑使用今目标PC桌面客户端;对于流动工作环境像访问网站一样使用浏览器,同样可以安全工作;移动条件下,使用植入手机的客户端软件(手机客户端)同样可与组织保持在线互动状态。对于组织中任何一项目标任务的执行,都不会受制于时间、地域和移动环境的限制。

戴珂进一步解释道:今目标的目标管理系统价值在于真正实现了企业“组织在线“、”任务在线“、”知识在线“和“管理在线”,手机客户端的推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在线’,使企业能够真正做到:沟通及时、目的明确、协同高效和管理到位,今目标使“一人多岗”为特点的中小企业,同样可以达到实效倍增的管理境界。

当被问及今目标应该归属哪一类管理软件?ERP、OA、SaaS亦或协同软件?戴珂给出的解释是:以上分类都不足以包括今目标全部内涵,今目标就是目标管理软件,也许在某些功能上类似OA、协同软件甚至即时通信,但其核心是“目标管理“,应用中以“执行管理”为主线。今目标是国内第一款在线目标管理软件,即以目标管理方法为基础,结合软件和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的企业管理软件。

谈到今目标的业务发展,戴珂透露:资本的青睐、电信运营商的全面合作,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基础管理的强大需求,为今目标提供有利的发展机遇。在服务于现有的几万家企业客户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对今目标研发中心的投入,确保新需求以最快速度实现,使用户及时获得最新应用和升级;另一项重要投入是咨询顾问团队和培训组织的建设,以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同多家管理咨询和培训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渠道建设业已全面展开;硬件环境投入,从目前的几个服务单元的数十台服务器,发展到数十个服务单元的数百台服务器,确保系统的高性能和高可用性。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