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汽车工业:信息化将全面支撑产业转型
摘要汽车产业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家支柱产业。汽车行业“两化”融合具有很好的基础,一方面是因为汽车企业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一方面是因为汽车企业制造与装备的数字化程度很高。...
汽车产业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家支柱产业。汽车行业“两化”融合具有很好的基础,一方面是因为汽车企业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一方面是因为汽车企业制造与装备的数字化程度很高。汽车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线或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接近二分之一,部分整车企业超过90%。在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中,有相当一批企业能够在现场总线(FCS)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控制系统(APC)实现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
在产品协同开发方面,信息化发挥很大作用。调查显示,15.4%的企业借助信息系统实现了异地协同,34.6%的企业主要依靠信息系统实现协同,46.2%的企业部分借助信息系统实现协同。目前,有相当一批企业能够实现以数字图纸贯穿设计全过程,实现了以三维产品模型为核心的产品设计、分析仿真工艺规划和数控加工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核心产品方面,实现这一集成的企业更多。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很多企业实现了企业管理账表的数字化,以数字化综合资源模型为核心集成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与资源管理的信息集成和业务协同。其中,大型企业和整车企业应用得最好。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方面,SCM、CRM等在很多企业得到了应用。
汽车产品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最多的大型消费品。目前,在发动机、底盘和悬架、车身控制、安防系统等方面,电子控制技术都得到广泛应用。研究显示,有的车型汽车电子产品占整车的价值超过了30%。随着消费者和社会对汽车产品节能、安全、环保、舒适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产品和技术在新车型中的应用还将越来越多。
当前,汽车行业“两化”融合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汽车行业的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服务创新等均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因此建设信息化支持下的我国汽车工业创新体系刻不容缓。
第二,我国已成为跨国汽车公司全球经营的战略支点,汽车产业遭遇空前挑战,参与全球竞争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无法回避的选择。因此,支撑全球产业链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三,我国汽车服务市场刚刚起步,潜力巨大,以信息化推进服务化是占据汽车产业链高端的必然选择。
第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一直是发达国家汽车发展的重点,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重组产业价值链、促进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五,我国汽车行业各类企业对信息化呈现出不同的需求,需要更加个性化的信息化支持。
(中国信息产业网)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二重集团协同方案提升业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