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网络视频诉讼乱象 激烈竞争之压或引重新洗牌

2010-04-26 01:41:00作者: 来源:

摘要事实上,PPLive与PPS的同城纠纷只是网络视频行业诉讼乱象的冰山一角。近年来,视频网站之间纠纷不断,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没有被同行起诉。...

网络视频行业再起诉讼。

  同在上海的两家网络视频公司近日闹出官司。4月20日,上海聚力传播技术有限公司(PPLive)向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讼,称竞争对手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PPS)在升级过程中强制删除其软件,涉嫌不正当竞争,索赔500万元。

  PPLive CEO陶闯于4月21日向记者表示,由于两家公司的用户有三分之一的重合度,PPS的行为导致PPLive的用户数每天都在下降,“如果PPS不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会考虑每天增加索赔金额”。

  随后,PPS回应称此举是为了阻止盗版,并对PPLive发起版权诉讼。PPS方面表示,后者多年来频繁盗播该公司享有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影视剧,至今所盗播的影视剧累计达60部,而且拒不停止侵权行为。

  事实上,伴随着网络视频版权费的飞涨,各家公司之间的诉讼战已经数不胜数,频繁诉讼反映了行业同质化严重、监管无序的困境。

  网络视频诉讼战

  PPLive与PPS总部都位于上海。公开资料显示,PPlive于2005年成立,用户超过1.75亿,该公司自称与全球超过300家电视台、制作机构及媒体、广告代理公司进行合作。PPS则成立于2006年,目前网络视频总安装量已达4亿,日活跃用户达到2500万人,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月收视时长突破600亿分钟。

  据介绍,从传播方式来看,网络视频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基于浏览器的播放模式,二是基于客户端的网络电视模式。由于PPLive与PPS都属于需要事先安装客户端的P2P(点对点)模式,双方的竞争更加直接。

  “从2008到2009年,网络视频整个市场有很快的增长,但从细分来看,客户端模式的增速是落后的。”易观国际分析师唐亦之认为,PPLive与PPS都是P2P模式,无论在用户还是广告主方面重叠度很高,正面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

  事实上,双方在抢用户方面的争夺早已开始。据PPLive方面表示,早在2009年9月16日,PPS就曾经对已下载过PPLive网络电视客户端软件和PP加速器的用户进行过“诱导卸载”,通过“PPS安全检测”程序提示用户PPLive的程序影响使用建议卸载。

  经过双方交涉之后,PPS停止了这一行为。半年之后的2010年4月19日,这一现象再度出现。陶闯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双方用户的重合度在千万级以上,PPS的做法对其流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决定提起此次索赔额高达500万元的诉讼。

  不过,随后作为回应,PPS表示将对PPLive发起版权诉讼,称后者累计盗播影视剧60部。并发布声明称,PPLive也存在恶意卸载行为。

  PPS在声明中表示,“自2009年下半年起,PPLive通过限定区域、限定时间、随机出现等手段对PPS网络电视软件进行破坏、删除活动,致使用户无法正常使用PPS软件。”

  在双方的互相指责达到白热化的时候,PPLive CEO陶闯与PPS总裁徐伟峰都表示,目前双方正在进行良好的沟通,“一切为用户着想”。

  4月23日,记者再次致电双方时,PPLive CEO陶闯与PPS总裁徐伟峰都在电话中明确表示,目前双方已经有了很好的沟通,关系基本缓和,“我们将本着为用户着想的原则,近期会有好的消息出来”。

  唐亦之认为,目前P2P模式的网速优势正在被土豆、优酷等的浏览器模式赶上,互相起诉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互相起诉对双方的发展以及在广告主眼中的形象都不利,所以和解是最好的出路。

  激烈竞争之压

  事实上,PPLive与PPS的同城纠纷只是网络视频行业诉讼乱象的冰山一角。近年来,视频网站之间纠纷不断,几乎没有一家公司没有被同行起诉。

  2005年,中国的网络视频行业开始兴起,在Youtube被谷歌重金收购的刺激之下,视频网站纷纷破土而出,在来自风险投资们数亿美元的刺激之下,土豆、优酷、酷6、PPLive、PPS等众多网络视频公司纷纷崛起。

  然而,在经历了最初几年的探索之后,广告主的接受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尤其是对于没有版权的视频的商业价值存在担忧。因此大量的视频网站于2008年开始宣布转向正版战略,同时传统互联网公司与传统的广电运营商也开始酝酿进入网络视频领域。

  也是从2008年开始,在营收与竞争者的双重压力下,视频网站之间的诉讼频频爆发。

  激动网总裁吕文生表示,目前行业内的诉讼主要分为侵权诉讼与其他诉讼(比如不正当竞争),“侵权诉讼说明视频行业正在蜕变,去盗版化仍旧是今年的一个行业命题”。

  “至于其他相互诉讼,则体现了视频行业竞争加剧,尤其是一模一样的商业模式之间竞争更加激烈。”吕文生认为,近期PPLive与PPS的事件,就像很多其它行业竞争激烈的对手一样,相同商业模式带来的竞争方式有更多的迂回曲折,“但二者打仗,最受伤害的还是用户”。

  对于行业内部诉讼频发的现象,易观国际分析师唐亦之则认为,从以前的官司来看大部分都有炒作的意味,“对用户而言,其实最关心的是提供的视频内容够不够多,够不够好,流畅度怎么样”。

  唐亦之同时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整个网络视频行业的监管问题。“无论是法律、政策或者行业协会,没有太多落到纸面上的细则。”唐亦之说,目前行业缺乏一个健康的大环境。

  重新洗牌

  “短期内,网络视频公司之间的竞争会更激烈,到2012年、2013年,市场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基本格局会定下来。”唐亦之认为。

  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网络视频市场年度综合报告2010》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市场总体收入规模达到8.44亿元,同比增长95.4%,季度平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8.3%。

  唐亦之表示,这样高的增长率主要是由于广告主对网络视频的逐步认可。同时视频网站在营销形式上也积极创新,例如诺基亚与优酷、土豆合作的互动演唱会、真人秀项目,酷6的UGA营销,均是利用了网络视频的互动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拉动中国网络视频季度收入规模不断攀高。

  但是,这样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市场培育起来之后,更有实力的竞争者如传统广电系企业或者互联网巨头又开始介入。据悉,今年以来,央视CNTV、浙江卫视“新蓝网”、湖南卫视“芒果TV”、安徽卫视的“安徽网络电视台”等广电系大军已完成布局。

  而新浪、搜狐、网易、百度等公司也纷纷正式开通自己的网络视频业务。4月22日,百度旗下视频网站奇艺正式上线,宣布与中影集团、华谊兄弟、浙江卫视、湖南卫视、北京卫视等在内的众多重量级版权方达成战略合作,为网民免费提供正版高清视频内容。

  唐亦之表示,第二波进入网络视频的企业都有其已有的资源,比如庞大的用户群或者强势的内容资源。“虽然暂时一两年内影响不会马上显现,但2012年之后将会出现比较清晰的格局。”唐认为,届时无序竞争的局面将缓解。

  酷6网CEO李善友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在他看来,2010年是行业转折的关键点,行业格局会发生较大改变。

  吕文生也认为,2010年行业将发生变局,此时,业界应该从自身产品、技术、内容方面实现超越。

  延伸阅读:

  视频网站遭遇囚徒困境:版权市场力量博弈

  4500万美金收入,60人的公司,10个销售人员,在经济形势不断探底的2008年末,这样的公司可以卖多少钱?

  “10亿美元!听到投资者的估值,我们都跳了起来,觉得不可思议。”PPTV CEO陶闯回忆说,他当时任职于微软,主要负责互联网业务的全球产品开发和商务战略,而这家昂贵的小公司正是Hulu。

  Hulu是2007年在美国成立的一个免费观看正版影视节目的互联网网站。它和全美许多著名电视台以及电影公司达成协议,通过授权点播模式向用户提供视频资源。

  在美国,视频网站可分成UGC(Users Generate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和PPC(Professionally Produced Content,专业制作内容)两类,分别以YouTube与Hulu为代表。据陶闯的观察,“在美国,除了Youtube被谷歌收购以后,在美国没有第二家分享视频网站做得起来或者拿到融资,微软、雅虎基本把自己的分享类网站都关掉了。”投资人“用脚投票”,慢慢与UGC网站渐行渐远的原因在于,UGC网站带宽成本在日常运营中为“不可承担之重”;内容不可控,广告主不敢轻易投广告,还招来大批诉讼官司。

  在中国,以往的UGC标杆纷纷倒戈,酷6被盛大收购后,准备砸3亿元打造正版视频门户平台;优酷推出视频版权合作管理系统,对用户上传的侵权内容全面屏蔽;土豆网说2010年要把“以前没用的钱都花出去”,投资重点是内容。加上一直奉行PPC模式的PPTV、PPStream等,大量视频网站开始将“正版+免费(或收费)+广告”的Hulu模式奉为圭臬。

  然而,Hulu的资源禀赋不可复制,Hulu的三大股东——新闻集团、NBC环球和迪士尼垄断了美国影视内容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四大电视台中仅有CBS一家没有加盟,版权成本有限,且具有独占性。除了央视力挺的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中国各家当红视频网站鲜有强大的内容后台支撑,融了大笔钱的网站,竞逐有限的内容,究竟会是怎样的光景?

  陶闯这样的局内人已经看到不好的苗头,他用“飙升”来形容过去几个月间版权价格的走势,“在三个月里头,普遍有涨价2到10倍的感觉。以前用每集一两千的价格可以谈的一部电视剧,现在播放权动辄开价就是一两万。”一个突出的事例是新版《三国》,单集的网络版权叫价已到15万,95集的一部剧版权价高达千万元。

  网络版权市场其实就像一个“江湖”。网络版权就有纯粹的播放权和独家可转售权之分,后者类似网络发行商。视频网站的角色往往是互换的,比如,激动网购得了《非诚勿扰》的独家网络版权,为回收版权成本,它亦会向其他视频网站转售播放权,反之亦然。

  定价的判断,除了用户观看数量、评论数量、搜索引擎数量等量化指标外,“江湖”上有不少“潜规则”。据PPS公司总裁徐伟峰介绍,不同片子在不同播放平台价格就有差别,比如成了多少个卫视的首播剧,央视一套或八套有没有计划播,没有大规模播出,价格就上不来,多少个卫视播出,价格都不一样;买家如果是互联星空,属于用户收费业务,会卖得高一些,视频类网站价格就低;还要看演员,红的演员价格才能喊上去。定价尺度的具体拿捏,一定要在这个圈子混久了才能了解。

  目前版权价格陡直向上的走势,固然因为Hulu模式榜样在前,正版的需求在提升,也有力量的博弈,定位不同就会影响叫价:有的是想做江湖老大,希望树立壁垒。陶闯说,“有些大户进来,抱着的态度就是我来一把高价,抬一抬,你们几个小的玩不起,我把门槛树起来”;有的江湖“小帮派”恰恰是渠道、品牌、技术上处于弱势,于是不惜投入重金,在内容寻找细分优势。

  版权市场的博弈似乎已在形成“囚徒困境”,“真的抬了起来的话,谁最后都难受,我们挣不到钱,就没有更多的钱去买内容,内容挣不到钱,不会做更好的内容,整个良性循环起不来。”陶闯说,于是,除了加码版权购买的预算,各大视频网站也在纷纷寻找内容来源的突破。

  以PPTV为例,曾与凤凰卫视合作,打造了中国第一部网络电视剧《Y.E.A.H》,结果发现其职业水平和专业水平与传统制作机构差距颇大。曾探讨与内容制作机构进行利益分成,遗憾的是,多数影视制作机构资金链偏紧,更偏好快速的回报模式,尚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的可能。目前,PPTV将“筑巢引凤”视为开拓内容来源的重点,开放自身的频道资源,已有教育培训机构、网络游戏运营商、电视购物频道向PPTV购买频道资源,并在内容来源领域搜寻合适的并购标的物。

  然而,“探路”绝非朝夕可见成效,基础有限的营收亦不足以支撑高价版权的大量购买,可内容的比拼谁都又不敢懈怠,有时候,版权方面不得不有些“含糊”,但大家都有把柄可抓,竞争又势同水火,版权问题时常会像引线,一点就着。2009年,各类视频版权纠纷、反盗版联盟就此起彼伏,遍地“烽火”。

  近几日,PPTV和PPS持续升级的诉讼之争,其肇始就与版权纠纷相关。PPS认为PPTV在版权问题上侵权在先,PPS对其软件卸载只是“维权”;PPTV则反驳,版权纠纷与恶意卸载是两码事情,PPTV并不避讳版权问题,但恶意卸载侵犯的是用户的知情权与隐私权,“两者并不能相提并论”;PPS自身同样在版权上头被指责侵权甚至诉上法庭,并没有“道德高地”。

  PPTV的言下之意,或许能解读为,版权纠纷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本可协商解决,卸载则是变了性质,上升到“敌我矛盾”了。但是,残酷竞争下的底线又如何能拿捏得恰到好处呢?

  其实,PPTV和PPS的口水兼诉讼战,折射的中国民营视频网站如履薄冰的前行之路,没有CNTV的显赫出身,更遑论Hulu这样强大的内容支撑,只好自己上市场,去抢夺有限的阵地与资源。陶闯说,他相信2010年视频产业将是最为精彩的产业,各家将会集中在运营和内容上进行比拼。可是,既然生态环境不和谐,竞争是不是就多了些异样的色彩呢?(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