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两会关注:如何做强“中国制造”
2011-03-10 21:49:00作者:杨中来源:
摘要 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是这次全国两会上的活跃人物。刘汉元带到两会并受到媒体关注的话题很多,其中一个,是如何做强“中国制造”的问题。“质量强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要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刘汉元,是这次全国两会上的活跃人物。刘汉元带到两会并受到媒体关注的话题很多,其中一个,是如何做强“中国制造”的问题。
从海外回来的人,一提到“中国制造”,都印象深刻。作为快速崛起的制造业大国,“Made in China”已经遍布世界。这当然令人骄傲。但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产品,还是走的低端路线,靠价廉取胜。因为市场扩大而使产品一时畅销,这种廉价策略使得“Made in China”在有的地方成了廉价产品的代名词。
2010年全球最有价值的500个品牌,中国制造业品牌只有17个,且前100名榜上无名――刘汉元痛心于这样的局面,他表示,“中国制造”已经到了从量到质转变的关键时期了,全国两会上,他把“中国制造”当做重点关注对象,建议将“质量强国”列入国家战略。
“质量强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的必要路径。廉价畅销,那只是生产链和商务链的末端,获利微薄,而且因技术含量低,产品供应上可替代的竞争者多。只有生产高质量产品,才能占据生产链的高端,获取高额附加值,同时也才能具有持久的竞争力。这个道理,说起来不复杂,但如何实施,如何形成强有力的导向,如何使单兵突进变为集体行为,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尽管国内一些企业,如海尔、华为等都早已以技术为先导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些影响,但要从全局上进行改变,首先需要进一步取得共识,同时还需要确定具体实施路径和一整套行动规则――这样的角色当然非国家莫属。因此,在宏观战略上,依靠国家的力量整体推进“质量强国”,这个建议应该是抓住了破解困局的一个关键。
“质量强国”中的“质量”,是一个核心环节,展开来说,应该是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等系列内容。站在全球战略的高度,将这些要素统筹起来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政策设计,对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提升作用巨大,像刘汉元提到的制造业强国德国,政府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政策,其结果,打造出了奔驰、宝马、西门子等一大批世界级知名品牌,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这样的国家战略,值得借鉴。
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对于如何做强“中国制造”,使我国产品、产业和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具备更强优势,刘汉元委员的建议可以说是恰当其时。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