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破解中国制造的“天花板效应”

2011-04-14 17:58:00作者:傅淞岩来源:

摘要这款机床是能够改变世界汽车生产车间的工业机器人:它能够实现自动检测、自动搬运、自我诊断甚至自我排除故障,进而能使最复杂的轮毂生产车间实现“无人化”操作,最终能使轮毂的生产效率提高50%。4月13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现场,沈阳机床集团展位的轮毂柔性自动...

  这款机床是能够改变世界汽车生产车间的工业机器人:它能够实现自动检测、自动搬运、自我诊断甚至自我排除故障,进而能使最复杂的轮毂生产车间实现“无人化”操作,最终能使轮毂的生产效率提高50%。4月13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现场,沈阳机床集团展位的轮毂柔性自动加工单元受到世界各国参展商的关注。

  “作为一家德国企业,我们对沈阳机床的产品评价是:他们现在不愧是世界第二名的企业,产品做得越来越好,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史道芬上海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北方区总经理瓦格纳博士说。从各类数据分析来看,沈阳机床集团正率先突破中国制造的“天花板”,与国际一流的机床企业一较雌雄。

  展会期间,每天都举办十余场以“后危机时代”、“世界机床前沿技术”等为主题的高峰论坛,世界28个国家的机床巨头们纷纷探讨着中国企业与世界机床市场的变化,“天花板效应”则成为各种论坛上的关键词。“天花板效应”是后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共同难题,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构成了影响后发展中国家上升的“天花板”。“中国机床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突破了"天花板"效应。”此次展会主办方的一位专家表示。

  但是,此次展会透露出的信息却远没有这么乐观。记者在德国著名机床企业德马吉公司的展台看到,该企业携车削技术、铣削技术等系列28台创新技术机床参展,其中包括全球首次亮相的3款全新机床。此次展会是世界名企展示实力的中心舞台,也正在悄然形成中国机床企业发展的新的“天花板”。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说,“以前,国际巨头们到中国来参展,拿出来的不一定是最新技术。因为当时最新的技术在中国没有市场,外企还有泄密的担忧。此次国外企业展示的大多是最新的产品,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拿到中国展出,他们唯恐被国际同行比下去,更是希望牢牢地占据中国机床的中高档市场。”

  “自2009年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沈阳机床集团一直成为世界机床行业表现最出色的企业。”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说,沈阳机床集团的一路“突围”,缘于初步建立起的企业、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创新体系。该集团联合国内2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6家国内尖端院校,组建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此外,该集团先后与日本NSK、安川,德国西门子、勺特、海德汉等国际级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随着“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高档数控机床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沈阳机床集团的自主产权产品已全面达到“世界级”水平。

  “沈阳机床集团的产品成为中国制造的独特风景线,有一批世界机床行业划时代的产品。”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一位专家评论说,就像当年日本在专业相机系列中发明出操作简便的自动相机,沈阳机床集团为世界机床产业提供了便于操作的自动化系列机床,轮毂柔性自动加工单元等25类新产品就是代表作。与此同时,沈阳机床集团将总规模55亿元的普通机床分离出来,面向全球招商代工生产。沈阳机床的“壮士断腕”也是“倒逼机制”,由“大而全”全链条的制造模式向以高精度加工与集成为主的新型制造模式转变,进而向世界机床企业的龙头位置全力冲刺。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