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从PDM到PLM 十年回顾与展望 国内PDM篇
摘要国内PDM厂商及其产品的发展与国外PDM厂商及其产品的路线发展过程有着很大的不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的PLM厂商及其产品也日渐成熟并获得了相当大一部分市场份额。本文回顾了国内PDM厂商的发展历程。...
编者按:国内PDM厂商及其产品的发展与国外PDM厂商及其产品的路线发展过程有着很大的不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内的PLM厂商及其产品也日渐成熟并获得了相当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下面,e-works将继续带您走入《从PDM到PLM十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活动,回顾国内PDM厂商的发展历程。
1 起步:高校是主力军
提到国内PDM/PLM厂商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耳熟能详的计划——863计划。863计划全名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因由于计划的提出与邓小平同志的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进行的,因此此计划被称为“863计划”。
在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中共中央、国务院组织200多位专家,研究部署高技术发展的战略,经过三轮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根据这份纲要的精神,200多为专家集体讨论,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7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
在第五项自动化技术领域,确定了两个主题,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前几年常说的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主题。
1991年,第七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863计划也开始落地,7大领域17大主题(1996年后变为8大领域20大主题)开始接受全社会企事业单位、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申报。
当时计算机技术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别说应用,很多企业连见都没有见过。相比之下,各高校及研究所由于进行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应用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在CIMS领域,进行项目申报并获得863计划资金支持的,几乎都是高校的课题组。在CIMS领域众多的子类别里,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CAD的应用和推广。这时候,另外一位国家领导人为CAD的应用和推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就是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党组书记的宋健。
图1. 对我国CAD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巨大作用的宋健同志
1991年,宋健同志率先喊出了“甩掉绘图板 ”(后简称甩图板工程)的口号。863/CIMS专题中的CAD应用工程专题就来源于他的呼吁。
在当时的条件背景下,国外的二维CAD已经应用十余年,三维CAD也如火如荼的在企业深入应用,而产品数据管理的需求和概念,在美国还仅仅是个雏形。因此宋健同志的呼吁和863专项资金的支持,无疑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制造企业和PLM产业追赶世界的步伐。
与国外PLM企业发展类似,国内的PLM软件厂商也是从CAD开始起步。“七五”期间,出于申报863课题和满足几乎处于真空状态的CAD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各工科院校纷纷组织力量,通过各种途径进行CAD的开发和教学工作,由此引发了第一波CAD的热潮。这其中比较知名的是:
1990年,中国科学院北京软件工程研制中心推出凯思CAD(PICAD);
1991年,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学院CAD课题组开发的开目CAD;
1991年,北京大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BCAD;
1992年,中国科学院直属的高科技企业大恒集团推出大恒通用机械CAD(HMCAD)产品;
1993年,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下属的北京高华计算机有限公司推出高华CAD;
1993年,华中理工大学CAD中心暨武汉华中软件公司、清华大学CAD中心、广东省顺德市容奇镇经济发展总公司三家合资成立北京高华计算机公司,推出高华CAD;
199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正模具加工中心推出华正电子图板(既后来的CAXA电子图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选择在Autocad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
例如1990年,山东工业大学机械教研室与浪潮合作(山大华天的前身)推出浪潮CAD。1994年,由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参与组建的国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艾克斯特的前身)推出XTMCAD,是国内第一套国内第一套在WINDOWS环境下的Autocad系统上二次开发而成的CAD系统;1996年,清华大学的清华天河推出THCAD等。由于2006年Autodesk加强了打击盗版的力度,同时对授权开发进行了加强管理,因此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
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动,这些CAD软件也逐渐走出象牙塔,逐渐开始在市场上进行推广开来。
2 发展:从象牙塔到市场
2.1 “老牌”发力
一些走出象牙塔,步入市场的CAD产品的所有者,开始着手考虑成立公司,走市场化经营的道路。
1989年,中科院北京凯思软件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这应该是国内最早注册成立公司的PLM供应商;
1992年,天喻的前身,武汉华中软件公司成立(1999年注销),注册资金300万(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法人为现教育部部长周济)。
1993年,山大华天软件的前身,浪潮CAD软件公司注册成立;
1993年,英泰的前身,北京高华计算机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80万美元;
1994年,北京艾克斯特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在注册成立。
1996年,武汉开目集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金50万;
1997年,北京市京渝天河计算机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金235.5万;
199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尔集团以及美国C-mold公司合资成立了北京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
1999年,同济大学下属的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主营汽车设计,是目前国内最大,亚洲第三大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该公司组件了一个系统开发部,面向公司内部提供软件开发支持服务。
图2. 清华和华科一共诞生了五家PLM供应商
在这个时期从各高校脱身而出的软件公司呈现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软件公司的核心成员同时还具有教师的身份和编制,相当一部分人员在软件公司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在学校授课;其次,这些软件公司的办公地点大多是学校的办公楼或者实验室;最后,公司大部分员工同时还是学校的在读学生。
因此,这个时期的软件公司还没有完全市场化,即便是十多年后的今天,上述部分软件公司还或多或少的具备上述三个特点其中的一两点。不过必须承认的是,这些公司的成立,为我国的PLM行业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家各种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和计算机价格的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认识到CAD/CAM/CAE/PDM给企业带来的巨大价值,开始纷纷开始信息化的建设。国内外的PLM供应商开始逐渐发力。
也是在这个时期,国外的PLM厂商开始在中国布局。1993年,SDRC率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94年,欧特克在北京设立办事处;1998年,UGS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而事实上,他们的产品进入中国的时间则更早。
与国外PLM供应商从CAD到PDM的发展路线不同的是,国内的供应商在开发和销售CAD的同时,找到了另外一个企业急需而国外PLM供应商又不提供的产品——CAPP。
严格来说,CAPP这个概念也不是国内的首创,国外也早有相应的产品,但是由于国内企业沿袭了原苏联的大分工的生产模式,与欧美的生产的模式有着本质区别,因此欧美软件厂商开发的CAPP产品很难满足国内企业编制复杂工艺文件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国内的软件公司开始开发销售集图、文、表一体的编辑工具。这种CAPP工具满足了企业当中编制复杂工艺文件的需求,因此极受国内制造企业的欢迎。而国外PLM供应商似乎无意插足这个市场,一直到今天,国内制造企业选择CAPP工具,国内几个厂商开发的CAPP系统依然是首选。
图3. 作为国内最早商品化的CAPP软件,开目CAPP一度成为业内学习的标杆
一阵一阵的CAD浪潮和CAPP巨大的市场推动下,国内的PLM供应商迎来了一轮新的发展机遇,焕发出勃勃生机。也就是在这个阶段,这些公司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开始需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与众多高校校办企业类似,国内这些高校背景的PLM供应商成立的初衷,就是解决高校科研经费不足的的问题同时,探索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随着这些校办企业的发展壮大,各高校开始在资本市场试水。但是对于这些在“温室”中长大的企业来说,单独上市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多数高校采用将业绩较好的校办企业打包整体上市的做法。由于高校背景的PLM供应商在97年前后普遍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因此自然被列入了打包的范围。
1997年 武汉华中软件公司从北京高华计算机有限公司撤出股份,独立运作。1999年更名为武汉天喻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上市公司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华工科技获得天喻15.56%的股权
1998年,北京艾克斯特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与香港华润集团、大同机械两家上市公司合资,成立北京艾克斯特工业自动化公司。2000,获得以清华诚志股份、清华创投为主的战略投资,成为清华大学产业集团清华控股旗下两大上市公司之一——诚志股份的控股公司,诚志股份占有艾克斯特40.52%的股权。
1999年,英泰与清华同方合并,更名为清华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更名为北京清软英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被清华控股公司控股51%。
2000年,西北工业大学所属产业陕西金叶科教集团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陕西金叶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陕西金叶控股51.11%。
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优质产业打包为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武汉开目集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随即更名为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开目集成技术分公司。2001由分公司转变为子公司,开目随即更名为武汉开目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市公司华工科技控股60%。
2000年,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大学;2001年,合并后的山东大学对所属资产进行重组并借壳上市,命名为山东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山大华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收购了山大华天软件的前身——山东工大软件公司,同时更名为山大华特软件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上市公司山大华特控股85%。
2000年,北京大恒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上市公司大恒科技的子公司中国大恒(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与公司发展想对应的,在这个时期PDM/PLM的理念和技术也逐渐被引入国内并逐渐被企业所接受。1996年UGS的IMAN就开始在国内实施,国内的众多PLM供应商也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始着手研发PDM产品。
1996年,英泰的前身,北京高华计算机有限公司推出了TiEDMS;1998年逐渐发展为TiPDM;2001年推出全新架构的TiPLM。
1997年天喻的前身——武汉华中软件公司从北京高华计算机有限公司撤出独立运营时,与高华分享了CAD和PDM的代码,因此,其后天喻推出的IntelPDM设计思想和软件架构与TiPDM基本相似。2002年,天喻开始着手研发全新架构的IntePLM产品并在2003年上市销售。
1998年,艾克斯特推出自己的PDM产品——XTPDM;
1998年,开目推出自己的PDM产品——开目EDM,2000年发展为开目PDM3.x版本。2002年,开目公司重写开目PDM并推出全新架构的开目PDM4.x;
1999年,大恒开始推出自己的CAPP/PDM产品;
2.2 “新贵”崛起
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力量开始加入到国内PLM的阵营。这些新兴的力量并不循规蹈矩的从CAD开始做起,而是从CAPP和PDM开始起步。
1999年,南京新模式软件集成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推出自己的PDM产品;
1999年,上海交通大学在CIM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思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对外提供CAPP/PDM解决方案;
2000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控股的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推出自主研发的PDM产品AVIDM;
2000年,重庆迈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并推出迈特PDM/CAPP;
2000年,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电子计算处合并成立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出启明PDM;
2002年,广州普维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推出PROWAYPDM;
2002年,国内最大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上海同捷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开始推出自己研发的I-PDM系统;
除此之外,还有包括金航数码、天舟、凯思博宏在内的众多软件公司在2002年前后纷纷推出PDM解决方案,e-works初略统计,2002~2004年间活跃在市场上的国内PDM公司和产品大概有28家,国内的PDM领域开始进入繁荣时期。
这些供应商的加入,客观上将原本高高在上的PDM项目价格拉了下来。
90年代末PDM刚刚开始在国内兴起的时候,即便是国内PDM,项目价格都在百万以上,这让不少企业望而生畏。而这些厂商的加入,使得PDM项目的价格迅速降低,特别是广州普维科技为的出现使得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PDM的项目成交价格基本保持在30万以内。这让很多渴望利用PDM技术进行管理的企业看到了曙光,在为PDM在中国迅速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同时,这些软件公司自身也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3 前景:自力更生还是借助外资
3.1 “工艺”是国内PDM发展的必由之路
前文说过,由于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与欧美等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
我国采用的是原苏联大分工的生产模式,即将一个零件的生产制造过程分割为若干个工序,每个工序制定详细的加工步骤(工步),然后制成工艺文件,要求生产制造人员严格执行(工艺纪律)。
而欧美等国家出了生产加工设备更为先进外,制造的组织方式呈现出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如流水线生产一般,将生产过程中的每个步骤细化成为制造工人的每个动作,成为一种标准的作业规范;而另外一个极端是一专多能,一个工人或者工种完成以往需要若干个工人或者工种的工作(例如数控加工中心)。
由于这两种生产模式的不同使得国内外的PLM供应商在“工艺”(后文中所说的“工艺”、“工艺管理”特指国内制造企业的工艺及工艺管理)上产生了分歧。国外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逐渐在其PDM中发展出MPM(工艺过程管理)管理模块,而国内PLM厂商则开发出工具式的工艺文件编制软件,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CAPP软件。
图4. CAPP的发展历程
在推广CAPP软件过程中,国内的PLM厂商逐渐认识到,由于生产模式的差别,CAPP软件和围绕工艺产生的相关解决方案将会成为国内PDM与国外PDM竞争的有力武器。基于这种认识,开目在2005年提出了以工艺为核心的解决方案,英泰则提出了CAPP与PDM一体化解决方案,艾克斯特不甘人后,也提出了XTCAPP与XTPDM集成的解决方案。同时包括山大华天、CAXA、西工大金叶(后被并入神舟软件)、京渝天河等PLM供应商都推出了自主研发的基于工艺的解决方案。
工艺及工艺管理让国内的PLM软件厂商掘到了CAD之后的第二桶金,一些厂商获得了新的发展平台。
2003年,以THCAD和数据库CAPP闻名的天河公司推出了PDM系统。正式涉足PDM领域;
2004年11月16日,公司与山东山大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大华天)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书》,公司将持有山东山大华特软件有限公司(简称华特软件)的850万股股权(占其注册资本的85%)转让给山大华天。山大华天随后将所属的软件分公司与之合并,组成新的山东山大华天软件有限公司。
2005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整合了集团内所有的软件资源,重组了神州软件。200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神舟软件公司投资控股了资产重组后的金叶西工大,金叶CAPP成为神舟的解决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8年,华工科技以2500万的价格将所持开目60%的股权转让给华工产业集团,开目公司成为华工产业集团的控股企业。
2004年,长春一汽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改制,更名为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5月9日在启明信息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控股50.76%。虽然此时启明的主要经营项目是汽车行业软件开发,但是PDM部门是启明最早成立的项目开发部门,启明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从PDM起步成功上市的软件公司。
图5. 启明信息是国内唯一一家从PDM起步的上市公司
3.2 自力更生还是借助外资
与其他的PLM厂商相比,CAXA的动作稍慢,2004年CAXA与Dassault Systèmes在北京正式宣布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提供基于达索系统V5 技术的由中国人研发的PLM解决方案。不过,这也由此拉开了国内PLM供应商与国外PLM供应商合作的大幕。
2005年国内ERP领域的大哥级企业神州数码选择了与韩国的CIES集团合作,共同出资成立了神州数码技术信息管理有限公司,推广CIES的DynaPDM。
不过事实上,很多国内的PLM供应商在发展自己的产品同时,也提供国外PLM产品的咨询实施服务。比如山大华天和艾克斯特。
山大华天在提供自己的PDM产品WIT-PDM的同时,还代理销售SIEMENS PLM的Teamcenter和NX等产品,现在的山大华天已经成为SIEMENS PLM在中国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而艾克斯特一直有一个高端产品部门,负责销售PTC的全系列产品。由于业绩突出,甚至成为PTC亚太区最佳合作伙伴。2006年,艾克斯特索性将这个部门独立出来,成立了北京亿特克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销售PTC的产品。
2008年,艾克斯特再次重组,与Think3合资成立北京艾克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开发、销售、实施PLM领域的相关产品,而原公司北京艾克斯特科技有限公司则与微软展开合作,负责推广和实施微软的ERP产品。由于合资公司的排他性条款,艾克斯特也不再进行PTC相关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工作。
图6. 艾克斯特与Think3的合作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国内外PLM软件公司合作模式
2006年,大恒软件与其PDM的主创团队合作协议到期未续,主创团队离开大恒软件创办杭州恒创计算机软件有限公司,而大恒软件则继续开发销售原大恒CAPP/PDM。2009年,大恒软件与PTC达成协议,成为PTC的合作伙伴。
在越来越多的国产PLM厂商向国外靠拢的时候,也有一些PLM适中坚持自主研发,比如开目和英泰,但是客观来说,就在PLM领域的年收入距离这些以多种方式推广销售国外PLM产品的软件厂商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对而言,在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太成熟的今天,重庆迈特以698万的价格将自己“卖”给用友,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4 后记:国内还是国外,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
在《从PDM到PLM 十年回顾与展望国外PDM篇》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外,PLM领域收购与被收购的故事几乎每年都在发生,特别是这几年,随着PLM理念的深入,国外有实力的PLM厂商和ERP厂商更是加紧了在PLM领域的布局。而与之比较,国内PLM领域则显得较为冷清,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国内PLM供应商大多脱身于高校,有些公司虽然成立十多年,还是与这些高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股权比较复杂。虽然有很多公司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企业,但是一旦涉及到并购与被并购,就涉及如何防止学校资产流失的问题,这就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产权的不明晰,辛苦创业的团队不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有些甚至不是公司第一大自然人股东),对公司的经营没有最终决策权,这个问题如幽灵一般正在困扰这些小资本创业公司的长远发展。
其次,国内PLM发展近20年以来,虽然各式各样的软件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但是并没有出现真正具有市场领导力的企业。客观上,通过多种方式推广国外知名PDM/PLM产品为一部分国内的PLM供应商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但是由于没有核心竞争能力,这些PLM供应商难免成为这些国外PLM供应商的附庸。而自主研发的PDM产品市场份额有限,也很难通过并购成为市场的翘楚。
最后,由于资金、技术实力和盈利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国外的PLM供应商也没有将收购国内PLM供应商纳入考虑的范畴。
国内厂商的不断努力和进步,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同时,也拉低了以往高高在上的国外PLM系统的价格,使得国内更多的企业用得起、用得好PDM/PLM系统。在应用CAD技术几十年后才应用PDM/PLM技术,而我们国家的制造企业在应用CAD技术几年十几年就可以应用这些技术,对比而言,国内PDM/PLM厂商的存在和发展对推动我国制造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无容置疑的巨大作用。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下一篇:和荣电气PDM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