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PDM二期工程在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的应用

2009-07-23 21:14:00作者:赵晓莉,庞晓如,王晓东来源:

摘要PDM二期工程在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的应用...

一期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我院相关业务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有力地保障了科研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设计和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促进设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院决定开展PDM二期工程实施,在一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深化的应用并将实施范围扩展到江油院区。

PDM二期实施背景

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于2006年完成了PDM一期工程实施,根据自身科研需求,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人员组织结构管理、权限管理、产品设计数据管理、设计数据版本控制、流程管理、二次开发、相关软件的封装和集成等。一期工程的成功实施,使我院相关业务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有力地保障了科研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设计和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促进设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院决定开展PDM二期工程实施,在一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深化的应用并将实施范围扩展到江油院区。

PDM二期实施过程

PDM二期项目实施从2007年3月项目组组建开始,到7月系统正式上线使用为止,历时半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 项目启动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我们首先成立了由我院IT部门、专业科室相关人员、标准化、档案和Siemens PLM Software公司PLM部门相关工程师组成的PDM二期项目实施小组,全程支持项目的实施。

2 需求分析

由于我院独特的性质和地域特点,整个项目的调研工作显的尤为重要。为了确保需求调研的准确和完整性,项目组在全院范围内对各个科室就构型管理、技术文档管理、组织权限管理、流程管理、更改管理、标准件通用件管理、江油图样文档管理、江油试验工程文档管理、异地协同管理、PDM深化应用、NX推广及深化应用、数字化样机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研。

调研中,经过项目组和各个科室的用户代表的详细交流和讨论,了解到目前困扰我院PDM应用的大问题是构型管理、更改管理、通用件标准件的快速使用和两地PDM的使用问题。

3 详细方案设计

在需求明确的基础上,项目组通过多次讨论和归纳最终确定了详细的系统设计方案,并通过了我院组织的详细方案设计评审。对于几个关键模块,项目组进行了详细分析。

(1)构型管理。

我院采用“最新有效”的方式控制版本的有效性;在局部可适当应用。精确版本”机制,控制某些零组件的版本有效性,并配合使用“快照”技术进行技术状态基线的固化。

阶段标识:按照需求分析的要求在系统中定制了阶段标识,从技术状态基线控制的角度,还可以对子阶段进行细分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状态基线管理:对于图样文档,采用“快照”与阶段标识共同控制技术状态基线。

(2)更改管理。

更改采用Teamcenter的CMII模块,更改的管理是只对EngChange这种Item类型的数据管理。系统通过二次开发后提供根据更改创建更改通知单的功能,由用户手动填写更改文件号、更改文件名称、更改原因和更改类型等信息,并发起更改通知单的流程,完成更改管理功能。

(3)通用件标准件管理。

标准件和通用件的管理采用“分类”和“分类管理”(In-Class)的方式实现,该方式可以避免用文件夹管理通用件、标准件时出现的查找不方便的问题。该方式的用户工作分为两部分:作为管理者,负责建立和维护标准件和通用件体系,作为设计人员,负责标准件通用件的建模,在设计完成后向标准化部门提交设计模型,由标准化部门的人员负责转化。

(4)异地协同。

为了推动异地流程,方便两地人员办公,项目组特采用两地一个数据库两地分别存放数据的原则,形式上达到两地的用户单点登陆,以确保流程的驱动,同时为了提高数据存取速度,项目组考虑数据在本地存取,即两地的用户除了登陆的时候验证用户身份以外,其他的操作跟本地使用一样,解决了带宽带来的瓶颈。

4 二次开发

由于PDM二期项目牵涉到大量二次开发,为了提高我院业务人员的二次开发水平,我们专门派人与乙方开发人员一起进行了PDM二期的二次开发,完成了属性表、模板文件和申请图号流程处理等开发工作。

5 系统搭建和系统培训

(1)测试系统环境的搭建。

项目组成员齐心协力,不辞辛劳,经过3个星期的努力,在UNIX环境下成功地搭建了PDM二期测试系统,主要工作包括安装调试基于UNIX环境的Oracle数据库,Teamcenter系统、WINDOWS环境下的Web服务器,定制整个系统的组织结构、业务规则、流程、权限、模板属性,分类管理模块,修改二次开发程序等。

(2)系统测试。

测试系统搭建成功后,为了保证其运行正常,PDM项目组成员首先花了几天的时间专门对系统中的各项功能进行集成测试,及时解决暴露的问题,随后又邀请各个科室的专业人员,针对不同的模块和功能进行了UAT测试,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和需求都及时地进行了应答和解决,保障了系统测试的成功。

(3)正式系统环境的搭建。

在测试系统的基础上,项目组进行了正式系统双机安装调试,并在新系统中进行系统定制和数据移植,确保了移植后的系统没有出现数据丢失的现象。

(4)系统培训。

系统在7月23日正式上线,为了保证每个用户能够正常的使用新系统,项目组将所有客户端全部进行了更新安装,并针对ITEM对象模型的电子审批签名、新的电子审批流程、CM模块、BOM结构化输出、分类模块应用、基线管理、编号申请、文档作废、异地协同管理等新功能给相关的用户进行了上线培训。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