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中国汽车产业集群化效应两面观
摘要中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 ...
据报道,中国汽车工业的集群化效应初步显现,基本形成了以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六大汽车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集群化,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扩大产业集聚效应。集聚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是外部企业进入的动力。
可以说,汽车产业集群化,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迈向由大变强的发展新阶段的一个标志。
从另一面看,中国汽车产业集群也存在问题。按照美国“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观点,产业集群不是同类企业的简单相加,而是由某一产业领域中相互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其他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它至少包括三个要素:一是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二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及相关机构相互之间有密切联系,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三是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内部不仅包括企业,而且还包括相关的商会、协会、银行、中介机构等,这是产业集群的实体构成。
以之衡量,我们的汽车产业集群显然还是初级的。其一,横向发展有余、纵向配套不足。制造这块比较发达,而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品牌、营销网络等发展相对滞后。其二,产品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低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以及整车设计等关键环节,受制于海外汽车巨头,特别是发动机、底盘、电子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方面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以致产品基本限于国内销售,且大多是中低档车。
尤其要看到,我国的汽车产业集群是以行业分散为主要特点。汽车行业与其他产业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是一个显著体现规模化的产业。然而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汽车整车厂多达11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厂家的销量平均只有1万多辆,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前4大家的产销量也只有37.5%,其中90多家中小汽车厂家一年汽车产量之和还不到两成。集中度过低,缺少抗风险能力,是中国汽车产业集群的一个致命问题。
我们欣喜于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同时也当正视汽车产业集群的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化解存在问题,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望更大幅度提升。
编辑:eva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解读通用在中国的三个战略转移
下一篇:金融危机下的汽车产业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