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国际巨头觊觎 商用车企业自主意识须觉醒

2009-11-30 23:13:00作者: 来源:

摘要今年以来,多家国内商用车企业与跨国商用车巨头合资。商用车中外合资潮背后,其实是国际巨头全面渗透我国市场的信号。面对与世界最高 ...

今年以来,多家国内商用车企业与跨国商用车巨头合资。商用车中外合资潮背后,其实是国际巨头全面渗透我国市场的信号。面对与世界最高

水平的差距,我国商用车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须真正觉醒。中国重汽集团通过“绝对控股”股权设置保持自主创新主导权,与世界第三大卡车公

司曼公司成功合资,堪称典范最值得借鉴。

国际商用车巨头纷纷觊觎中国市场

7月15日,中国重汽宣布与世界第三大重型卡车制造商德国曼公司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8月30日,中国一汽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各占50%

的股权和30年合资经营期限,联手成立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9月28日,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同美国卡特彼勒与美国纳威司

达合资公司签署中重卡合资合作框架协议。

对于当前新一轮中外商用车企业合资潮,国内商用车企业认为,这是跨国商用车巨头全面渗透我国市场的信号。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执

行董事、总经济师童金根介绍,一方面,在我国家用车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主导、国产品牌短期内无法真正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跨国商用

车巨头试图快速占有我国商用车市场的目标已十分明确;另一方面,在我国市场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存在巨大商用车需求的情况下,跨国商用

车巨头急于通过与国产品牌合作的方式,共同分享这块蛋糕。

据了解,我国商用车市场已多年保持10%以上的平均增速。即使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2008年,中国商用车销量依然同比增长。今年以来,我

国商用车市场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前10个月国产商用车生产274.46万辆、销售270.1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0.73%和19.14%。如此“诱人

”的市场正吸引各路资本介入。

然而,产业特征决定我国汽车厂商会遭受更大冲击。这是因为与在欧美国家由四五个商用车企业垄断市场不同的是,我国商用车企业数量多。

分散的分布状态使企业抗冲压能力大为减弱。虽然国产商用车在同等运营能力上价位大都低于进口车,经济性更佳,自主品牌一直长期主导国

内商用车市场。但是,跨国商用车巨头通过合资,以资本运营方式渗透我国商用车市场后,市场格局也许将随之而变。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