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新版产业发展政策将出 重点指向技术空心

2011-03-01 21:26:00作者:万慧 来源:

摘要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注定是各项引导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集中出台和完善的一年。其中,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更是引起汽车企业及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一汽车行业的“宪法”,属于纲领性政策,事关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日前,多家媒体报道,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注定是各项引导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集中出台和完善的一年。其中,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更是引起汽车企业及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一汽车行业的“宪法”,属于纲领性政策,事关未来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日前,多家媒体报道,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可能在“两会”结束后出台。

  ■ 新政策何时出台?

  记者致电工信部以及与一直与工信部有密切往来的业内人士,得到的推断是:3月份出台不太可能。

  据了解,作为中国汽车产业最具指导意义的发展纲要,中国汽车工业出台过两个产业发展政策———分别是发布于1994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和2004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2004年版本中,大多数内容是围绕“做大”的。其中有:“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2010年汽车生产企业要形成若干驰名的汽车、摩托车和零部件产品品牌;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力争到2010年跨入世界500强企业之列”等内容。

  在去年9月份召开的一个论坛上,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卢希公开谈到,工信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开展2004年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工作。

  对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解释:“内容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当初的规划目标,时间上也恰恰是新旧交替的时间点。再加上中国成为汽车大国之后的每次会议都是离不开如何从大做强,汽车产业发展基调发生了变化,这必将体现在新版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当中,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发挥产业政策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新版政策将会更加国际化和市场化。”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何时发成为众人猜测的焦点。本报记者致电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被告知:暂时不能透露。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会在‘两会’结束后出台”,这位官员并未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他说:“新政策的制定需要周密的考虑,为了尽早出台而没有足够调研的政策是不受欢迎的。”随后,记者又致电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顾问张书林进行咨询。他说:“现在工信部的人士还在对新政策进行定稿中,定稿后还要交到发改委,征得发改委同意后,才能出台。今年3月份似乎不可能。”

  ■ 调整重点指向技术空心化?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是指导国内汽车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纲领性政策。这一地位也注定了它稍有变动便会引起汽车行业的高度关注。

  “我们希望能够早点见到新政策,以便企业能做适时调整。”国内一家想要从零部件行业转行到整车行业,计划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十分关注这个政策的最新动态。”

  关于《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调整思路,卢希曾经谈到,新政策的取向是推动汽车行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促进汽车生产企业实现自主创新战略,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培育自主品牌;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极推进传统能源汽车的节能减排,妥善解决因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生的能源、交通和环境问题。

  记者在查阅资料时,看到国内有报道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参与了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的讨论,并将新版本的核心思路概括为,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调整汽车和零部件的出口战略、改变汽车税制、大力发展汽车后市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记者根据此信息致电付于武,却发现这是媒体的一个误读。付于武说:“我没有参与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订稿的讨论。我参与的修订稿另有其他。”

  尽管新政策的调整内容还没有任何直接的信息,但记者在与业内人士的讨论中发现,有些问题已被广泛认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新政策要求合资企业也要有自主品牌,它有可能与在华建设研发中心一样,成为新成立合资公司以及现有合资企业投建新工厂的必要条件。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