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制造 >

一再误判产业转型速度 彩虹黯淡

2012-04-26 18:21:00作者:崔婷婷来源:

摘要彩虹电子试图在CRT最后的辉煌期内寻求自我变革,又“笃信CRT还能辉煌十年”,一再误判产业转型速度。本文是彩虹电子的亏损诊断书,也是为中国CRT产业写就的一篇悼词。...

  在中国显示产业漫长而喧嚣的长河中,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彩虹电子)先是成为产业英雄、自主显示品牌的旗手,而后变成产业转型保守派代言人,如今则沦为产业更迭的殉葬品。

  2012年3月底,彩虹电子发布2011年度业绩报告,过去的一个财年,受CRT业务拖累及转型不力,这个长期以来业绩在谷底徘徊的公司再度爆出2.53亿元巨亏,并在疲惫与无奈中关停最后一条彩色显像管生产线,宣布彻底退出彩管业务。

  这标志着中国CRT产业历经数十年辉煌后,彻底成为历史。

  彩虹电子2004年搭乘末班车登陆香港中小板,试图在CRT最后的辉煌期内寻求自我变革。然而,彩虹集团公司(彩虹电子的母公司,下文简称彩虹集团)一再误判产业转型速度,在新的显示生态形成之际“笃信CRT还能辉煌十年”。此后畏首畏尾地向TFT阵营靠拢时,张家港第六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线夭折又给了彩虹电子致命一击。

  彩虹熠熠

  20世纪末,在彩虹集团及下属公司多位高层中,有个“比较活跃的年轻领导”让人印象格外深刻:披一身黑风衣,前呼后拥,随从们这个摆座、那个端茶,只要他开口讲话,与会下属无不恭敬记录,派头十足。

  这位喜欢耍大牌的高层便是1999年在彩虹集团下属单位——彩虹彩色显像管总厂担任厂长,在彩虹显示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彩虹股份)担任董事长的王李广。大学学历,时年仅37岁的他得意非凡,这也正是彩虹集团的真实写照:年富力强、如日中天。

  “那时世界CRT的价格,中国说了算。”一位液晶行业资深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CRT利润率十几个点,彩虹集团是国内老大,赚大了。”上世纪80年代,这位专家曾经常赶赴彩虹集团蹲点,对当时的彩虹集团可谓了如指掌。

  彩虹集团成立于1977年,是我国“六五”期间为“引进彩色显像管成套技术和设备”而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旗下拥有二级全资、控股公司11家,参股公司9家,拥有2家上市公司:彩虹股份(600707.SH)和彩虹电子(0438.HK)。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彩管企业高管需要疲于应付的并不是LCD(液晶显示器)的替代——或者说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热卖的CRT将很快败在当时并不完美的液晶手中——彩管价格的急速波动更令其头疼。

  在多位业内专家看来,1999年前后的彩管降价风波,是彩虹集团的第一次大考。

  1996年,深感内忧外患的长虹率先举起“降价”这把双刃剑,以一句“这是不得已的事”,便将与彩电息息相关的CRT拖进了利润摊薄的沼泽。

  但这次突如其来的风波尚不致命。彩虹集团在国内CRT的老大地位未受动摇。咨询机构出具的调查报告显示,2000年中国十大彩色显像管企业共计生产3261.8万只彩管,彩虹彩色显像管总厂彩管生产量即达751万,比身居第二位的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多出63.5%。

  遗憾的是,在彩虹彩管业务从耀眼的光芒走向黄昏的最后一公里,四起贪腐案相继东窗事发。其中就包括那位热衷摆谱的王李广。对当时最需要万众一心的彩虹集团而言,此事件不啻一盆冰水,浇冷了员工与股民的热情。

  CRT的冬天很快来临,熠熠彩虹顿失光彩。

  致命34

  “忽喇喇似大厦倾”,往往不是一家企业由盛转衰的真实写照——总要有些按捺已久的征兆。

  在回顾彩虹集团兴衰时,多位与其打过交道的专家却不约而同提到了“马金泉豪赌34CRT”事件,并认为此举给彩虹集团带来了致命一击。

  2001年,年已花甲的马金泉就职彩虹集团总经理。对马金泉来说,前有几位往届集团领导身陷囹圄,眼下CRT市场又将逐步遭遇TFT-LCD取代危机,自己就算在任期内毫无作为,料也不会受到多少指摘。

  但马金泉不愿如此平庸,他要在退休前,在彩虹集团做出点动静。

  当一个市场已进入成熟期,等待它的必将是逐渐衰亡。彼时的CRT便是如此,马金泉心知肚明。但他迷茫的是,将CRT逼向绝路的是否一定会是LCD?即便是,这一天会不会在未来10年内到来?

  思索过后,马金泉的答案是“不会”。

  马金泉见到从北京赶到咸阳蹲点的那位液晶专家,忍不住透露了他们的决定——引进一条34CRT生产线。“我听了一怔,在液晶势头渐猛的时候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明智。我劝他再缓缓,看清楚局势再决定,或者先从当时比较热门的小尺寸液晶屏开始做起。但他认为LCD与CRT未来谁鹿死谁手还不一定,而且两者之间没有共通技术,彩虹集团很难过渡。”这位专家已经不记得这次谈话的时间,但他记得的是:不久之后彩虹集团便行动了;再不久之后,他们发现花了大笔冤枉钱,“大概20亿元”。


前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邢道钦。
他曾被业界视为“彩虹最后的拯救者”,在彩虹电子转机隐现的2011年,邢道钦因病去世。

 

  20亿元——在任何企业身上,都是无比沉重的代价。

  在清华大学化学系主任张百哲眼中,此事关系重大,甚至是让彩虹濒临死亡的“元凶”。“液晶起来的时候,他们(彩虹集团)把钱全砸到了34CRT生产线上。后来想转型却没钱了。不是产业更替让他们死,是他们自己判断失误死掉的。”

  2003年是中国显示产业作出抉择的关键年份。下错赌注的不止是彩虹集团,在另一个显示产业主角——河南安彩身上,CRT与TFT-LCD新旧冲突的戏剧性更让人揪心。这家年产彩色玻壳达3000万套的中国冠军以身犯险,为业界证实了一点:CRT真得过时了。

  这一年,安彩经过深入研究,惊喜地喊出了“CRT至少还会火十年”的号子。随即,公司高管力排众议,大刀阔斧,穷尽所有流动资金,外加职工集资,以5000万美元将玻壳厂商美国康宁公司9条生产线收入囊中。

  这个举动成为安彩乃至整个显示产业日后的笑柄——当安彩为世界玻壳新科状元弹冠相庆之时,康宁却在大笑甩掉了包袱,并很快成为世界最大LCD用玻璃生产商。2005年,安彩被迫转投数字高清电视芯片和TFT-LCD玻璃基板,却为时已晚。

  2008年1月,安彩宣告破产。

  若把眼光扩延到世界舞台,类似的愚蠢与聪敏的戏码几乎随处上演。2001年,当时的全球CRT季军荷兰飞利浦与亚军LG电子合并CRT业务,成立LG.飞利浦显示器公司,很快,他们便不得不承认“市场从显像管向平板显示屏转变的速度太快了,超过了两家母公司在2001年合资时的预测”。

  马金泉在任几年间,多年擂主CRT正遭遇LCD的挑战。只是很多人没有想到,这场被认为CRT将一举击败LCD的战役,至少也该是胶着的持久战,竟出现了大逆转。

  早在2000年,全球显示器市场的总销售额中,CRT和LCD已各占50%;2003年全球LCD显示器出货量比2002年增长80%,2004年为40%;与之相反,2003年全球CRT显示器出货量仅比2002年增长4%,而2004年更是降低至2%。显然,在显示器市场,成长与衰老的命运已没有逆转的余地;国内显示器市场也于2004年第四季度出现新情况:CRT销售额为3.75亿美元,而同期LCD销售额为3.95亿美元——LCD市场规模首次超越CRT。

  当效应仍处在累积阶段,2004年成为CRT暴风雪来临前的最后一个艳阳天。

  彩虹电子于2004年年报中披露:在截至2004年12月31日止的年度内,彩虹电子及其附属公司共销售彩色显像管约1367.4万只,同比增长23.1%;实现销售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15.9%;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22%。

  这是迄今为止,彩虹电子最漂亮的一份年报。

  正当彩管“遗老们”欢呼雀跃,且彩虹电子刚刚新建成了一条年产200万只的21彩色显像管生产线时,残酷的现实就来不及等待2004年的日历全部翻完。当年12月,国内所有彩电企业打出了平板彩电的旗号,平板大规模来袭。处在麻痹与兴奋中的彩管业库存急剧上升。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国彩管业库存量约为224万只,比2003年底上升了367%。即便是销售旺季的12月,也没能为彩管市场带来温度。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是在这一年的12月20日,彩虹电子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其股票价格当天便跌破发行价,此后更是一路下跌,成为投资者眼中的“垃圾股”。

  关键先生邢道钦

  在彩虹电子首份年报中报捷之后,马金泉静待退休,继任者竟一时无人。在这家前路不甚明朗的央企中,竞争者的心理难免微妙。

  一番周折过后,2005年底,50岁的邢道钦接下了“烂摊子”。

  此时的彩管市场愈发逼仄,国内彩管厂商总出货量出现了几年快速增长之后的首次下滑,陷入行业性亏损,其中上半年降幅更是高达23%。美国斯坦福资源公司等分析机构干脆大幅修订了此前对CRT电视出货量的预测。

  彩虹电子的账面同样糟糕。2005年度,彩虹电子及其附属公司共销售彩管1435.2万只,同比增长5%;销售收入39.28亿元,同比降低20.7%;整体毛利率为-11%,其中,彩虹电子亏损达7.55亿元;彩管收入比2004年减少10.26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彩虹电子解释称:2005年1季度,国内电视厂商普遍调整了经营策略和彩管库存政策,导致彩管销量短期内急剧下降,彩管库存急剧增加;而彩管价格的大幅走低、部分原料价格的上涨更加剧了彩管企业的经营困难。

  其实谁都清楚,真正的原因来自液晶显示器的持续降价。2005年,全球液晶显示器厂商数量超过了50家,其中,三星、飞利浦、优派、明基、AOC(冠捷)和LG共占据了中国77.7%的市场份额;液晶显示器价格比2004年下降30%。

  据邢道钦后来回忆:“2005年的挫折对彩虹电子影响是很大的,当时军心不稳,大家都在想办法,找出路。”彩虹电子开始了“做强主业,创新产业”的转型路径,即继续保留并做强彩管业务,逐渐向太阳能光伏玻璃、发光材料、液晶玻璃基板、显示器件及其配件等新产业靠拢。

  船大难调头。彩虹电子转型的最大困扰之一来自企业内部的怀旧情绪——这并不奇怪。当彩虹电子员工不愿接受引以为荣多年的彩管要败给液晶时,邢道钦只得以“彩管行业当时的市场表现并不是真实的反映”加以劝慰。

  同行纷纷退出CRT,彩虹电子却依然在逐年亏损中坚持。直到2011年,国内市场销售平板电视约3500万台,而CRT电视销量不足500万台;彩虹电子2011年度业绩报告表明,其彩管业务营收为5.1亿元,同比下降62.66%,仅占总销售额32.7亿元的15.6%,甚至几乎只相当于彩虹电子2004年彩管44.67亿元销售收入的零头。

  “CRT早该关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认为,如果彩虹电子再不关停CRT,迟早会被拖累死。

  “CRT多年前就没戏了,”张百哲说,“早在2000年,LCD产值就超过了CRT,但业界并不以此判定CRT被取代;直到2008年,LCD显示器台数超过CRT显示器,CRT时代即已宣告终结”。

  不过,张百哲认为彩虹电子于今年年内关停CRT的真实原因,或许并非CRT真得亏损,而是另有隐情,但不便透露,因为“当全世界只剩彩虹电子等为数极少的CRT厂商,他们应该还有一定市场的”。

  好在“创新产业”这盘棋的转型成效正在一步步显现。2007年7月,彩虹电子向蓝光科技注资1.54亿元,占上海蓝光科技51%股权,进军LED光电子产业领域;2009年,彩虹电子与四川长虹合资建设的PDP生产线实现量产。而至2011年,六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点火运行,其中四条线形成规模量产;PM-OLED生产线投入运营。“本集团(彩虹电子及其附属公司)的战略转型已基本完成。”彩虹电子2011年度报告如是宣称。

 

  不过,仅凭以上动作并不能判定彩虹电子转型成功。投资额度较小,技术优势不够明显,始终制约着四大“创新产业”成长为彩虹电子支柱产业。在2011年度业绩报告中,TFT-LCD玻璃基板及显示设备销售收入仅为500.4万元,而此数据前年为0。即便如太阳能光伏玻璃,其销售额同比增加156.38%,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往年销售额基数过小——2011年为3.55亿,而2010年仅为1.38亿。

  业界仍认为邢道钦是彩虹集团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代领导人。“如果能够早点转型,至少比现在要好一些。”曾与邢道钦有过颇多接触的欧阳钟灿忍不住感慨。在他眼中,相比几位前任,邢道钦要更睿智、民主、有大方向感,他所带领的一班决策层也普遍年轻有活力。

  “对彩虹集团这家央企而言,管理体制方面的因素往往会对领导者施展拳脚带来束缚,有些决策者便抱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侥幸心理;邢道钦的贡献是明确了彩虹集团及彩虹电子的大方向,带领集团公司做了相应的尝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主管部门人士告诉记者。

  败走张家港

  2008年,眼看着液晶面板六代线列车行驶而来,彩虹集团急匆匆从中国台湾、日本等地拉来了20多位专家,组成项目小组,与同样建功心切的江苏张家港政府一拍即合,高达146亿元的液晶面板六代线项目就此成立。

  这被视为彩虹集团真正转型的大手笔,但一开始就遭遇流年不利。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了。

  当人们开始猜测如此大手笔的彩虹电子是否已雄起之时,“意外”传来。各大媒体刊登的彩虹集团总经理邢道钦与江苏张家港市政府代表签约的画面尚未褪色,9个月后,该签约项目便宣告流产。

  显然,着急发展“创新产业”的彩虹错误地预估了自己的实力。细究起来,即便当年彩虹集团位列国内彩管厂土老大,且戴着“唯一中方独资彩管企业”的红帽,除了规模与成本,彩虹在业内其实并不具有其它优势;在彩管的咽喉——技术上,彩虹集团从一开始就被日立等日本公司卡着脖子。

  这一次,昔日“霸主”终于尝到了不被待见的滋味。自启动向液晶转型至此,与张家港合资建设第六代TFT-LCD面板生产线,是彩虹电子最重要的一笔投资。或许是底子太薄,亦或是太过急切,他们并未备足弹药便匆忙上阵。

  曾参与此次项目调研考察的一位政府官员向本刊记者回忆,与京东方派出的团队相比,彩虹电子的团队简直是“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技术不高、资金不足。最终,因国资委审批未通过,这个彩虹电子进军TFT-LCD产业的标志性项目胎死腹中。

  当时一度表现积极的张家港政府“连地都平了”,并曾向彩虹电子承诺:只要肯落户在我们这里,我们愿意借钱。

  对于此事件的原由始末,合作双方都有自己的解读。张家港方面称,由于该项目总投资高达146亿元,其中一半资金需要向银行贷款。但考虑到六代线液晶面板行业看上去并不景气,银行最终放弃了贷款计划。彩虹电子的解释也较为中肯:股东认为当前液晶面板行业竞争激烈,企业运营压力不断增大,继续投资液晶面板项目风险较大。

  2008年,TFT-LCD行业风声鹤唳,中国液晶面板业也陷入困境。2008年,京东方年报报亏8.08亿元。

  该项目流产让张家港“很受伤”。按照此前双方签订的战略协议,第六代TFT-LCD生产线只是张家港建设平板产业基地的第一步,在其之后,双方将围绕该生产线的建设,组建平板显示技术研发中心,并打造上下游液晶产业链。而彩虹电子项目的夭折,让张家港意欲打造“国内最大、集制造和研发于一体的平板显示产业园区”计划落空。

  产业界人士对此有不同解读。有专家认为,这次折戟对彩虹电子来说未尝不是好事。比如,彩虹电子很可能避免了一场比“34CRT”更为恐怖的债务及战略危机。事实上,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官方数据,彩虹集团2008年营业收入为52.08亿元,仅为项目总投资的1/3。那时,在国内投建液晶面板六代线的厂商中,最先投资平板显示产业的上广电集团因资不抵债已被相关机构接管重组,而依靠上市公司及地方支持获得大量融资的京东方也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权衡利弊,彩虹电子最终与张家港达成40亿元规模的面板上游关键配件——玻璃基板的合作项目。对彩虹而言,这的确是个相对保险的业务。2008年9月,彩虹电子建设的国内首条五代线TFT-LCD用玻璃基板生产线全面打通,但据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向媒体透露,彩虹电子第五代液晶玻璃基板的良品率并不高。

  如果拿这次决策失误,来苛责邢道钦带领的决策层,实在有失偏颇。至少,比起前任多次“不着边际”的盲目投资,此次“败走”张家港也算是彩虹电子及电子对转型的必要探索。

  转型迷局

  彩虹电子决定关停CRT的消息甫一传出,产业界旋即抛出疑问:我国LCD电视产业链布局刚刚完成,OLED时代正在来临,这与十年前中国刚刚完成CRT产业布局便遭遇液晶挑战何其相似?面对外资LCD产业的规模攻势和OLED的替代式趋势,CRT时代的彩虹电子悲剧会否将再次上演?

  事实上,彩虹电子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固步自封的土老大。今日之彩虹电子,胃口已转向高世代TFT-LCD及OLED。

 

  2009年5月,彩虹电子在广东佛山顺德区的OLED生产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一年半后,出产彩虹电子首款OLED产品;2011年4月,彩虹集团旗下另一上市公司彩虹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拟面向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彩虹集团公司、公司的控股股东彩虹电子和拟引入的战略投资者佛山市顺德区诚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不超过十名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3亿股股票,预计募资将不超过60.8亿元,用以投入到8.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和4.5代AMOLED(有源矩阵OLED)生产线之中。据了解,彩虹集团在佛山的OLED三期项目计划总投资将超过200亿元。

  如此饕餮盛宴,彩虹集团能否吞得下?

  当下,OLED已是群强环伺的领地。2011年6月,三星5.5代OLED面板生产线实现量产,并宣布将建设8.5代OLED生产线,LG随后宣布将跟进OLED8.5代线建设。

  不过,张百哲认为OLED时代并没有人们宣扬得那样迫近。“当初我国切入CRT时,世界工艺技术与市场都已完全成熟,我们是后进生;TFT-LCD是在工艺技术成熟,市场以30%增长时切入;而OLED目前无论工艺技术还是市场远未成熟。选择此时切入OLED的企业,有可能会拿到第一桶金。”张百哲强调,“但对缺资金少技术的彩虹电子而言,风险也非常大”。

  2011年11月8日,56岁的邢道钦离世。这让人们对彩虹电子的转型,愈发迷惑。

  “现在面板厂商在选择玻璃时往往很挑剔,彩虹电子的玻璃要拓展更大市场并不容易。现在评论彩虹电子转型是否成功,还太早,仍需观望。”一位资深专家说,“如果邢道钦再多工作几年,彩虹电子的模样很可能会更好看些。”

  在一位政府官员眼中,彩虹电子的转型仅仅是个开始。“无论玻璃基板还是OLED显示面板,目前还没有看到彩虹电子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这位政府官员认为,彩虹电子目前尚缺乏对其转型发展模式和方向的战略规划。

  张百哲则表示彩虹电子的转型动作让人看不明白,“似乎他们什么都想做,难道是为了通过扩张以避免被其它公司兼并?”自2007年起,业界便有传闻认为彩虹电子将会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为收购,但始终未被证实。“对彩虹电子来说,重组或被重组,都不是坏事。”

  彩虹电子亏在误判

  不论是否承认,彩虹电子昔日的光辉已经难以复制。

  彩虹电子再报巨亏的根源问题究竟在哪里?并不能武断地将其败因归咎于错过了CRT向TFT-LCD转型的机遇。对其体制、文化、管理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就上述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教授、液晶产业专家张百哲。

  CRT或非巨亏根源

  CEI:彩虹电子2011年年报显示,公司销售额为32.7亿元,同比增长20.33%,利润亏损2.53亿元;其彩管及零部件销售额为5.1亿元,同比下降62.66%。彩虹电子宣布2012年全面关停彩管生产线。你如何剖析彩虹电子这一举动?

  张百哲:我不认为彩虹电子巨亏的原因直接来自CRT业务,反而相信他们去年CRT做得不错,因为全世界几乎都不做CRT了,只有他们做。我的判断是:彩虹电子之所以一直没有关停CRT,是因为虽然他们赚不了钱,但CRT业务的设备配套很完整。其它公司要做CRT还需要考虑上下游的配套问题,比如玻壳和电子枪等,但这些上游产品彩虹电子都具备,他们不必担心受制于人。

  另一方面,CRT短时间内不会完全被淘汰。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公布了2012年1~2月彩色电视机产量完成情况,共1493.8万台,同比增长8.2%:其中LCD电视机达1240.7万台,同比增长12.7%;CRT电视机80.6万台,同比减少53.8%;第三类是等离子(PDP)电视机,有27.9万台的产量。从中可以看出,虽然CRT产量在锐减,但仍有一定的产量,至少约为等离子电视的3倍。这个数字若放在世界范围内,将更可观。所以我认为,彩虹电子的问题不一定出在CRT上。

  CEI:彩虹电子的母公司彩虹集团一度有诸多光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118家国有骨干企业之一,中国第一只彩色显像管的诞生地,中国生产量最大、配套能力最强的彩色显像管生产企业等。既然你认为CRT不一定是彩虹巨亏的真正原因,那么在你看来,彩虹电子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根源是什么?

  张百哲:彩虹集团是央企,自然毫无例外地拥有很多央企的“通病”:政府意志能左右决策,企业本身没有太多决策权。2008年,彩虹集团曾与江苏张家港合作共建第六代液晶面板,最终在相关部门干预下“流产”,当然彩虹电子也有自身的原因,比如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等。彩虹电子巨亏当然有产业更替因素,但更重要是体制问题。他们很有可能只是把CRT当作了“替罪羊”。

  彩虹电子现在正面临央企重组的问题。2011年,彩虹电子前任领导因个人身体状况原因,兼并事宜没有被提上日程,今年应该是时候考虑这件事了。之前一直有传闻称彩虹电子将会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兼并,最终结果到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就彩虹电子目前的状况来看,兼并未必是坏事。

  CEI:彩虹电子现在正努力向新产业转型。自彩虹集团前任总经理邢道钦于2005年上任以来,便提出“做强彩管,创新产业”的转型理念。2005年恰好彩管业跌入行业性低谷,彩虹所面对的,一方面是来自国内外液晶厂商的挤压,一方面是昔日的同行早已经纷纷转型。你认为彩虹电子转型时机是否合适?

  张百哲:早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时候,液晶产业大潮就已经开始了。2001年,京东方重组韩国现代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后,就已经开始生产移动产品用液晶屏(STN-LCD),开始研发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彩虹电子如果能够在这个时间段进行转型,局面至少会比现在要好一些。

  CEI:不论哪个产业,当新旧技术或理念出现更替时,企业可以选择的路大多只有两条:要么转型,要么没落。你认为彩虹电子的转型可为其它企业带来怎样的经验教训?

  张百哲:当液晶代替CRT已经越来越明显的时候,彩虹电子高层却依然认为CRT还能活十年。所以他们就接着干,花大价钱引进了一条34CRT生产线。仅仅3个月后,他们就意识到自己花钱买了一堆垃圾。因为CRT与TFT-LCD的技术共通性很小,就算这时想要转型,除了场地,所有的CRT设备和其它资源配置几乎都用不了。

  因此,对整个行业判断失误,采取了错误应对产业更替的手段,这是彩虹电子转型过迟的主要原因之一。产业更替要求企业积极寻求转型机会,期间必然会淘汰掉一些相对较弱的企业。彩虹电子不是弱者,无论资金还是机会,他们完全有能力在TFT-LCD时代继续成为强者。

  彩虹电子的命运与安彩有相似之处。2003年,河南安彩花5000万美元购买了康宁迫不及待要扔掉的9条CRT玻壳生产线,他们在因成为世界玻壳老大欢呼雀跃的时候,康宁却在庆祝甩掉了包袱而转型成功。

  CEI:从彩虹电子2011年年报来看,太阳能光伏玻璃、TFT-LCD玻璃基板、发光材料以及平板显示器件等“创新产业”均已取得一定成绩,而且彩虹电子自称已取得战略性成功。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张百哲:邢道钦一上任就想带领彩虹电子转型,但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居然是想办法养活工人,因为钱都已经被前任花得差不多了。所以彩虹电子只能养精蓄锐,直到2007年才看到有成效慢慢显现出来。现在彩虹电子将触角伸向了很多领域,我有点看不明白他们的转型意图,好像什么都想干,难道是想通过拼命扩充自己以保证不被兼并?

  CEI:彩虹电子给人的感觉是,应该放开手脚的时候没有放开,但今天的彩虹电子却越来越大胆,比如他们不仅努力发展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还与广东佛山共建4.5代AMOLED生产线。你对此作何评论?

  张百哲:在CRT时代,我国是在世界CRT工艺、技术、市场完全成熟时才切入的,虽然后来做得不错,但毕竟是后来者;当工艺技术相对成熟,而市场以30%速率增长的LCD时代来临时,我国企业在经历了最初的手忙脚乱之后迅速切入;现在的OLED无论在工艺、技术还是市场,都还算不上成熟。理论上来说,越早切入,拿到第一桶金的机会就越大,但风险也就越大。对于彩虹电子来说,虽然他们在液晶玻璃基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OLED方面,还是应该慎重。

  CEI:现在OLED已经在手机等小尺寸终端上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彩虹电子在OLED的不断发力是否因为其担心会重蹈当年CRT被LCD代替的覆辙?

  张百哲:对一个不成熟的新产业提早做准备,这种做法值得期待。只是彩虹电子未来如何,现在还不好下结论,困难很大,我们应该拭目以待。

  OLED的概念现在特别火,很多媒体甚至所谓专家都在宣称OLED时代来临,TFT-LCD将会很快被取代。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非常不负责任——他们只要肯用心查看一些权威的资料就会知道,即便到了2018年,液晶产值达1200亿元的时候,OLED也才只有200亿元。OLED能否替代LCD,现在只能是问号。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