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医疗 >

卫生战略需升至国家安全层面

2012-09-04 10:24:02作者:来源:

摘要“卫生不仅仅是看病,它还具有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意义,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国家战略安全。”在9月1日召开的首届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实践高峰研讨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阐述了他对卫生事业的见解。...

  “卫生不仅仅是看病,它还具有重要的国家安全战略意义,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国家战略安全。”在9月1日召开的首届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实践高峰研讨会上,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阐述了他对卫生事业的见解。

  方来英表示,近年来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等重大医疗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和社会的破坏力有目共睹。另外,医疗卫生涉及人口素质等问题。

  “在未来社会中,从狭义国家安全考虑,不能不考虑生物恐怖,谁去应对?”方来英指出,“必须要有卫生力量。”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方来英强调,“起码我们应该有一个认识,卫生是国家安全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讨论补给、掏钱、预算等问题。”

  方来英认为,公立医疗体系的功能不仅仅是看病,它还是一支国家安全战略力量,是解决满足民生基本需求的工具。

  据了解,很多成熟的现代化国家都以公立医疗体系为主导,其医疗主导力量是公立医院。而美国社会及医疗服务体系则另有特点,政府直接掌握一支医疗力量,同时还有另一支力量占主导,即非盈利医疗系统。这支非盈利的医疗系统是由基金会和慈善组织投资,并通过理事会架构对这个所谓的非公立医疗系统实现全面的所有可控。

  从上述认识再看卫生资源配置,就可更好地判断卫生资源是否需要市场调节,是否能完全依靠市场配置。

  方来英表示,有些领域适用市场规则,有些领域则需要酌情考虑。他举例说,目前北京门急诊人数已经达到了1.6亿,北京每千人床位配置数量、医生数、护士数等数据和美国、欧洲国家比并不差。“此时,是否还能说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如果还需要继续扩大供给量,那么社会总的承担能力受得了吗?”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