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蒋超良:做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银行

2013-04-02 14:18:05作者:华钧来源:

摘要农业银行蒋超良董事长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http://www.abchina.com 2013-03-29  3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了中国农业......

  农业银行蒋超良董事长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

  http://www.abchina.com 2013-03-29

  3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发了中国农业银行蒋超良董事长的专访文章《做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银行——农业银行蒋超良董事长谈企业社会责任》。全文如下:

  做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银行——农业银行蒋超良董事长谈企业社会责任

  在国民经济取得重要成就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发展的质量,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肩负着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社会责任,如何在股东价值追求和“三农”金融服务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在社会责任与商业责任之间求得统一?……带着这些问题,在农业银行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

  秉承“责任为先,兼善天下;勇于担当,造福社会”的理念,认真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工作,努力打造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银行。

  记者:社会责任行胜于言,关键在践行,但理念的培育与传播也很重要。我们注意到,农业银行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封面是“一个孩子仰望向上举起的小手”,这一创意有何寓意?

  蒋超良:我们这次社会责任报告的封面创意是一个欢乐的小男孩,高举手臂在画面中划出一个饱满的圆形后,停留在头上。他目光注视右手,传递了高度的概念,直观表达了农业银行“大行德广,伴您成长”这一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见面会上提到,我们的人民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是社会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农业银行作为中央管理的大型金融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每一项工作,都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关注未来。

  农业银行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作为企业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专门设立了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以加强对社会责任工作的战略管理,并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

  实践中,我们根据农业银行的特点与实际,研究构建了“耕耘美丽中国,实现农行梦想”的社会责任工作总设想,并在这个总体思路引领下,整合全行资源,调动全系统机构和员工个人的志愿者力量,加强与农业银行有着较强天然契合度的四大公益品牌建设,即:面向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的“慈善金融”公益品牌;面向老少边穷地区的“边疆金融”公益品牌;面向广大百姓生活服务的“民生金融”公益品牌;以及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公益品牌。这些年来,围绕上述重点方向和领域,全行上下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社会影响。

  按照“有利于控制风险、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创新推出“金穗惠农通”工程、“千百工程”、“121”工程,初步探索出具有农业银行特色的“三农事业部制”。

  记者:我国最多的贫困人口在农村。提起农业银行,人们随之联想到的就是面向和服务“三农”。请问您如何面对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农业银行近年来在服务“三农”方面有什么举措和特点?

  蒋超良:农业银行因“三农”而生,因“三农”而长,因“三农”而强。从1951年成立以来,就与“三农”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深深地感到,服务“三农”对农业银行40多万员工来说,既是责任,更是感情。

  在面向“三农”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紧紧把握两点:一是“输血”,给予信贷资金的充分支持。二是“造血”,不懈探索金融服务“三农”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机制。

  总体来看,这几年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借鉴国际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努力探索三农事业部制改革,对“三农”业务实行单独核算、单独考核,并不断扩大改革试点。

  二是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农业银行6万亿元的信贷资产中,拿出三分之一专门用于支持“三农”,当前的涉农贷款接近2万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600多家,惠及农民3亿多户。

  三是服务手段进一步丰富。针对农户,我们组织实施“金穗惠农通”工程。目前共发行惠农卡1.2亿多张,设立“金穗惠农通”工程服务点接近60万个,布放电子机具100多万台,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行政村。针对企业,我们推出农村产业金融“千百工程”。通过打造湖北“富迪模式”、山东“六合模式”、福建“安溪模式”、广西“阳朔模式”等创新型、集约化服务模式,带动全行支持蔬菜、畜牧业等农业行业生产,并扩大对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覆盖面,这些龙头企业目前得到农业银行近1500亿元的贷款支持。

  四是城镇化金融服务体系初步构建。新型城镇化是本届政府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也再次表明了相关立场。实际上,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直是农业银行的优势,在多年服务“三农”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该优势,以实施重点县域支行“121”工程为载体,通过研发差异化城镇化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浙江“新市镇、新农村”模式、北京“城中村改造”模式、福建“新农村住房建设”模式、天津“小城镇建设”等模式,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新农村改造,提升县域承载功能,助力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合理满足城镇化进程中所需要的各种金融需求。

  在上市之前,人们一直在探讨“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是否能够兼得。经过几年的实践,农业银行已经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记者:正如您刚才所说,农业银行较好履行了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但我们知道,作为一家股份公司,持续为股东创造价值是另外一种责任,这两种责任能够融合吗?在这个过程中,您有什么体会?

  蒋超良:我来农行之前,就听到人们一直在探讨农业银行“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这一“水火能否相容”的“难题”。我来农行后,从这几年的实践看,我们用实际行动较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具体的做法上,我们坚持“城乡联动、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一手抓“三农”,一手抓城市,围绕“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一主线,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扶有控”的总体思路,积极支持国家大型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微小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在面向和服务“三农”的同时,我行支持国民经济和大企业发展的城市业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两翼齐飞”的良好格局。

  大家已经看到,农业银行这几年净利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核心指标还是比较亮丽的,2012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上市三年来,农业银行累计为国家上缴税收2000多亿元,分红比例超过了35%,在“面向三农”的同时,兑现了对国家、对投资者的承诺,较好履行了“回报股东”的经济责任。

  关于“面向三农”与“商业运作”相互融合的体会,我个人认为既需要战略平衡,更需要责任担当。因为从整个业务甚至“三农”业务来看,我们都是盈利的,但从单个机构来看,我们仍然有部分支行和网点是亏损的。这些机构往往是位于比较偏远、贫穷的地方。如果单纯从当期利润、从短期商业眼光来考虑,我们不应该保留这些机构,但从承担社会责任,从保持农行定位优势,从共同发展、让贫穷偏远农户享有基本金融服务角度考虑,我们不仅要保留这些网点,而且要办好。在对这些客户的前期培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其他地方、其他业务的盈利来弥补这些地方的亏损。

  我们希望全社会更加关注“三农”,更加关注“三农”地区的金融可持续发展,在政策上予以倾斜,比如将财政资金、银行资金和保险资金进行捆绑,继续通过利息补贴、税收优惠、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等手段提高支农积极性,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活力。

  作为一家国有控股的大型金融企业,农业银行近年来在支持“米袋子”、“菜篮子”等民生改善方面做了许多事情,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和谐指数”和“幸福指数”。

  记者:民生改善是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请问农业银行在支持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蒋超良: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保障和生活品质成为国家和老百姓更为关注的话题。为了支持关系到老百姓温饱问题的“米袋子”工程,我们探索出“银行+担保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银行+国营农场+农机户”等贷款模式,助力祖国“大粮仓”实现“九连增”,积极支持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核心区建设和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优质大型龙头企业,目前在13个粮食主产区贷款达到了2.5万多亿元。

  山东寿光是著名的“蔬菜之乡”,为了支持这个“菜篮子”,我们累计向该市12.9万农户发放贷款26.6亿元,为超过50%的寿光市菜农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农民改建扩建蔬菜大棚1.8万个,带动贷款农户年均增收3200余元。为了节约菜农的交易成本,我们研究开发了“金穗寿光农产品物流园联名卡”,直接辐射3万菜农的刷卡交易,日均减少现金交易量2000余万元,让寿光蔬菜通向全国各地的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老百姓能吃到新鲜可口的蔬菜。

  伴随中国城镇化进程,我们还积极参与对国家安居工程的支持。2012年共发放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40亿元。其中,我行发放8000万元支持的吉林省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入住率达100%,受益户数达4万户。

  甘肃有个著名的“状元县”——会宁,但许多孩子却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不能上学。我行当地分支机构知道后,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全力为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助学贷款服务。几年来,共为89名学生发放助学贷款137万元,帮助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梦。事实上,在全国很多地方,许多贫困优秀孩子的学费难题在农业银行找到了答案,目前全行累计发放的个人助学贷款已经达到了2.5亿元。

  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很多地方的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资源反哺给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记者:慈善与公益是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责任报告》中我们看到,农业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请问您如何看待慈善公益事业?怎么动员全行的力量参与其中?

  蒋超良:近年来,农业银行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断创新各种为社会服务的方式,积极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等各种慈善机构合作,通过专业平台,发放各种扶贫贷款、修建希望小学、支持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等,以多种形式回报社会。

  2012年,我行重点赞助支持了文化、教育、体育等公益项目,全年公益捐赠额3000多万元。自2007年以来,不包括员工个人捐款,仅单位累计捐赠就达到1.76亿元。同时,我们利用国家给予的政策,通过定点扶贫和信贷扶贫等方式,多渠道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在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的扶贫贷款余额达到了6400多亿元。

  作为一家拥有40多万员工的大行,青年志愿者是我们服务社会的重要队伍。目前,我行青年志愿者注册人数达2万人,2012年参与服务达3万多人次,总服务时间超16万小时。全行各级团组织共开展学雷锋活动5000多余次,12万多名团员青年参与,用实际行动奉献了社会,提升了自我。我行有一名志愿者,叫戴军,他是辽宁铁岭分行的一名普通员工,在得知自己的血样正好与上海一名身患白血病的两岁女孩相匹配、急需造血干细胞救治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为救治这位女孩提供帮助,稚嫩的花朵因此得以继续绽放。

  为了增强全行员工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把社会责任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编制了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和社会责任项目指引,引导和激励全行员工多做公益慈善事业。同时,通过召开道德模范故事汇等形式,大力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注重打造社会责任典型人物,通过这些领军人物,引领全行员工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员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

  积极践行“五大责任”,努力打造“四大品牌”,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想贡献力量。

  记者:近年来,农业银行在社会责任方面获得许多荣誉,譬如连续4年获得“最佳企业公民”等多项大奖。但我们也注意到,有媒体报道,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一些大型央企也存在“大而不美”的现象,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蒋超良:近年来,农业银行在社会责任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荣誉。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农业银行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离国家、股东、市场和公众的要求和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您说的“大而不美”现象,实际上就是对我们的鞭策。

  我始终认为,社会责任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尤其对肩负面向“三农”特殊使命的农业银行来讲,更是如此。从实际情况看,农业银行要把规模做大不难,要赚钱也不是太难,但要真正做成一家市场认可、公众赞誉的好银行却不容易。

  而如今,农业银行总市值已达到了1400多亿美元,名列全球银行第六位,有更多的能力和实力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也能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更多力量。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关注和重视社会责任管理,紧紧围绕“办好农业银行,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想贡献力量”的总基调,从“慈善金融、民生金融、边疆金融、绿色金融”四个方面,把“国家赋予的责任、股东赋予的责任、客户赋予的责任、公众赋予的责任、员工赋予的责任”切实承担起来,真正做一家负责任、有担当的银行。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