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金融互联网化:“渠道革命”只是开始
摘要网银体现了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威力;快捷支付绕开网银,极大提高了支付成功率;未来,金融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将在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方面,对金融模式根本颠覆。 ...
近期,央行再发95张第三方支付牌照。短短13个月内,央行已经连续四次“发牌”,目前总共有196家企业获得了不同类型的支付许可证,涵盖七大业务类型,互联网支付进入“多牌照时代”。
此前,网银很好地解释了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威力;随后,快捷支付绕开网银,极大地提高了支付成功率;未来,金融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在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等方面,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颠覆。
“渠道革命”仅仅是一个开始。
当传统的金融业务与新兴的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用数据说话:根据易观智库的调查,2011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全年交易额达到780.94万亿元;截至2011年底,网银注册用户数更是达到4.34亿。
4.34亿的注册用户相当于日本总人口的3.4倍,也是美国总人口的1.4倍;780.94万亿元的规模则相当于中国2011年47万亿元GDP的16.5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网上银行很好地解释了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威力——国有大行电子银行对柜面的替代率均超过了50%,极大缓解了银行柜台业务的压力。然而,网银仅仅是金融互联网化的一个开始,金融与互联网二者的深度融合,还远未到画上句号的时候。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中投公司副总经理谢平曾撰文预判,20年后,可能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可称之为“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
而目前的情况是,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从各自优势领域出发,从两头切入:第三方支付企业、P2P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平台介入金融服务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业,则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出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乃至电子商务平台,掀起渠道的电子化革命。
支付冲击波
6月28日,央行公布了95张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在短短的13个月内,央行已经连续四次下发支付牌照,目前总共有196家企业获得了不同类型的支付许可证。
具体来看,央行颁发的牌照涵盖了货币汇兑、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和银行卡收单等七大业务类型。
七大业务中,互联网支付无疑是正统的第三方支付的发家之地。根据易观智库的调查,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到2.1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
“规模的扩大是支付公司与银行共同做大蛋糕的结果,双方都是受益者。”一位支付公司人士称,支付公司起源于互联网,尽管其创新能力强,但在支付链条中,银行依然处于强势地位,支付公司在业务上离不开银行。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上一篇:平安银行数百IT系统亟待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