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 > 金融 >

地方政府大肆骗贷 银行集中自查

2009-09-07 00:44:00作者:佚名来源:

摘要下半年,监管部门将重点监测7.7万亿天量信贷流向。...

下半年,监管部门将重点监测7.7万亿天量信贷流向。

银行业无疑是今年市场关注的焦点。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9月3日表示,为了提高银行业的资本质量,银监会正在研究,拟对银行相互持有的次级债务资本工具分年从附属资本中扣减。之前市场曾传,银监会将会出台3年豁免条款,但从相关报道来看,这一条款并未出现在银监会的文件中。

银监会态度稍显松动,但银行已无比焦虑。

9月4日,理财一周报记者从国信证券分析师周炳林处了解到,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投融资项目存在严重风险漏洞,日前国内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自觉”自查上半年信贷项目。“这些贷款项目对银行而言风险太大,银行方面非常反

感,对此已经非常重视。”

资本充足率新政 导致银行股指大跌

今年8月中旬,银监会向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对当前商业银行建立动态资本补充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划定了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底线,要求各家商业银行在其附属资本中,全额扣除与其他银行交叉持有的次级债。

此举使银行业当前的资本充足率大约下降几十个基点,势必会对未来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次级资本的流行做法产生影响,并抑制银行的信贷规模增长。对于那些已经计划发行次级债但尚未发行的商业银行来说,这一规定也可能会抬高实际的发行利率。

据悉,《意见稿》一经发布,国内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压力倍增,银行股甚至一度出现放量下跌。而受此新规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那些由于交叉持有量较大,评级相对较低的中小银行。而大银行因为次级债风险较小,购买机构较多,因此所受影响较小。

9月4日,中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银监会拟对此前广为争议的《意见稿》作出调整,银行交叉持有的新增次级债将不再“一刀切”的扣除,而是采取更加缓和的方式,分年从持有方的补充资本中扣除。

国信证券分析师周炳林认为,股票指数是重要的宏观经济信心指标,大幅快速下滑将影响刺激政策对民间投资的诱导,同时会引起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从而加大各行业基本面的风险。“7.7万亿元信贷已出,尽快营造出合理、可持续的适度宽松货币氛围为当务之急。”

 

监管部门紧盯信贷投向

9月2日,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业协会副会长杨再平在参加国内某论坛时明确表示,上半年创出7.7万亿元的天量信贷后,下半年,减少信贷已是必然趋势。“为了刺激经济,银行上半年的天量信贷投放中不排除资金流向一些不合规的项目,出现泥沙俱下的情况,什么项目都支持。但是下半年肯定不会,规模会比上半年少,贷款会更有选择性。”杨再平表示,下半年政府监管部门的重点之一,就是对上半年天量信贷资金流向进行监测。而近期,监管层出台的一系列规定也是促进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银行将更关注信贷资金流到了哪里?贷款后的资金流向跟踪和管理将是监管的重点”。

除了管理部门提高对信贷资金流向的关注外,审计署也开始调查政府配套项目的贷款资金流向。

9月2日,据财经网报道,审计署驻地方特派办已进驻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重点调查“4万亿元”政策配套的项目贷款资金流向。而部分受访银行人士指出,部分信贷资金已有“噤若寒蝉”之势,“近期已经有一些来历可疑的资金从股市闻风而逃”。

对此,国信证券分析师周炳林认为,关于大规模审计7.7万亿元新增信贷的可能性则不大,目前未见对于银行上半年贷款进行地毯式审计的计划。因为按照正常流程来看,审计一般比较滞后,通常会在项目完工后才进行审计。“国内一直都有信贷项目违规的审计案例出现,但这也只是个案,被牵出来的贷款则是在2007年或者2008年发放的。”(lynn)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