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云计算·十年

2016-06-14 17:05:36作者:霍娜 刘晶晶 洪蕾来源:

摘要从2006年至今, 云计算的十年经历了 概念探索期、技术落地期和应用繁荣期; 接下来,它更将呈现 应用领域化、资源泛在化和系统平台化; 而未来,它还得直面 开源、混合云、安全等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国内云计算产业年均增长率超过30%,2015年已达1500亿元,2018年有望达8000亿元产值规模。2006年是云计算的元年,亚马逊利用虚拟化技术开创了硬件即服务的商业模式,要让计算资源可以像水电一样提供给公众使用。过去十年中,不论何种规模的公司,从福布斯 500 强巨头到小小夫妻店都使用云计算来实现了一定功能。



 云历程 
这个十年  三化一提升
 
  “2006年是云计算的元年,亚马逊利用虚拟化技术开创了硬件即服务的商业模式,要让计算资源可以像水电一样提供给公众使用,可以说是云计算时代的开始。”5月18日,在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聆听了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回顾云计算的十年发展之路。

  在梅宏看来,回顾过去十年,云计算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概念探索期,人们在争论“云到底是什么”。从2007年到2010年,云计算硬件即服务的商业模式得到广泛认可,硬件资源虚拟化以及其管理技术迎来繁荣发展,同时这期间云基础设施开始采用开源。

  第二阶段是技术落地期,共识基本形成,开始大众化。从 2010年到2015年,OpenStark开始成为云服务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涵盖计算存储网络的全硬件资源进行软件定义成为基本共识。云资源管理全面走向软件定义,对规模化资源进行高效管理,包括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的存储。

  第三阶段是应用繁荣期。从2015年开始呈现云计算应用繁荣景象,如何应对复杂多样的应用需求成为云计算重要的关注点,也是API经济的起点。 2015年云计算开始考虑大数据处理,按相关统计,基于云的大数据投入增长速度是基于企业自建的大数据投资的三倍,大数据成为云计算的重要应用。

  在这十年里,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推动云计算及相关发展政策,各部委、各地方发起了各种云活动、云计划、云项目,大量企业也进行有效云实践,推动了我国云计算的发展。

  对于未来云计算发展趋势以及展望,梅宏用“三化一提升”来概括。

  应用领域化 应用领域化是指面向不同领域的各种应用需求的云不断出现。比如电力云、医疗云、交通云等。能不能提供面向不同领域的按需开发,提供支持云开发运行的API解决方案,从而支撑更多应用,是未来云发展在应用繁荣方面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这方面,云感知软件服务正成为一种新形态。软件即是服务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以前信息系统都是紧耦合、一体化的,而SOA出现之后带来了松耦合的分布式应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运行在云中,通过基于云的服务或者微服务进行构建,充分利用各种API感知云环境中各种资源的变化。

  资源泛在化 从桌面到后台,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新型的计算机构让云和端融合形成新的架构,两边的软件资源、硬件资源、能耗资源可以合理分布,数据可以在两端合理分布并有效共享。这样,云端不仅可以支撑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端,甚至可以包括各种物联网设备。

  在这种态势之下存在一个挑战就是泛在化环境下对新硬件、新介质的虚拟化管理,以及它们与原有系统资源的无缝管理。

  在泛在化云资源下,云呈现出多种模式,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怎样通过云计算将各种资源联合管理起来,从单云到多云,云之间的开放协作,多方云的深度合作,怎样方便定制云服务、获取云价值也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泛在的重要内容。

  系统平台化 现在的云操作系统还没有到达我们所期望的形态和态势。操作系统是什么?目前云操作系统主要管理云的资源,上面支撑各种操作系统运行,而未来云操作系统除了管理云资源之外,还要管理云上面各种各样的作业,包括各种应用容器、中间件来支撑各类云服务,从而达到向下无限管理所有云端、终端的所有资源,向上对多种多样的资源应用按照需求提供相关的API服务。

  云操作系统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复杂多样的应用需求与传统应用如何实现无缝云化,支持基于互联网多终端的交互,实现云内海量资源的管理;二是如何支持新的编程语言、新的编程方式、新的技术体系,云作业如何统一调度和管理跨云资源,服务协同的相关模式等。

  所以,在新资源定制方面,软件定义是重要途径,要透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完成深度定制,管理各种资源,实现分布式资源高效融合。

  服务质量的提升 服务质量的提升用三个词语概括来讲,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壮”。“更高”意味着支持高吞吐,聚合大规模资源提供海量处理能力实现高吞吐并发访问,比如阿里巴巴双“十一”的交易,12306网站高峰时候的点击,还有其他各种大规模社交网络的访问等。

  在高吞吐前提之下,同时还要“更快”做到快速响应,形成新的用户体验,提升服务质量。

  “更强壮”体现在可靠可用上。通过各种技术方案来实现高可靠和高可用的云计算系统,比如非意识的存储机、内存数据处理、分布式UPS保证电源供给、数据并行、虚拟机容器动态迁移、冗余技术等。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