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头条新闻 >

智慧城市之破与立

2016-03-22 10:14:06作者:陈曲 洪蕾来源:

摘要新型城镇化与“互联网+”双引擎驱动下,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点是什么?《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独家采访多位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城市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和实践研究者,探寻答案。...

  搭上快车

  近年来,国家各部门陆续发布相关配套政策,旨在引领智慧城市有序发展。在各地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之下,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权威机构报告显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超过了7000亿元,在政务、医疗、交通等领域成绩斐然。据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市场规模可快速上涨至4万亿元。

  伴随着智慧城市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标准体系的初步形成、城市信息基础建设的全面升级、管理服务逐步向精细化发展的同时,各类智慧城市参与者积极涌入,政府的公共数据也在逐步开放。这些因素均推动着智慧城市建设模式的不断创新,逐步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来。对于这种情况,宁家骏表示:“智慧城市的建设正在从单纯提供解决方案式的项目建设,向提供附加值更高的后期运营转型,而这种转变,恰恰开始于手握用户和流量的互联网企业进场之时。”这预示着,互联网企业将会布局智慧城市建设,会以行业应用和云计算为切入点,通过开放的合作模式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智慧城市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张黎明也曾公开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互联网经济具有高度的‘市场性’,随着互联网企业积极布局智慧城市建设,打破了过去智慧城市的概念忽悠和利益怪圈,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回归理性,让智慧城市从‘高大上’走向亲民,并推动城市生活的便捷体验和信息繁荣。”由此看来,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合作大于竞争的局面。

  随着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合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必将在今后几年内快速转变,从而有力地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

  钱从哪儿来

  当然,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凭一己之力所能完成的。前期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政府引导为主,但是政府若既抓管理,又管运营,将导致城市发展的财政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管理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周侠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资金更是毫无疑问的。资金支撑的渠道比较多,比如说PPP(即公私合作模式)、融资租赁、BOT、BAT方方面面都是融资的办法,都是融资的手段。虽然这种手段受地域、经济的发展限制,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顶层设计和规划。

  为此,2014年各地政府陆续签订了一系列的战略合作协议,运行至今,事实证明政企协同比政府投资更利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实施,而未来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

  以同方为例,同方构建了包括覆盖全国二十余个省份的2000家合作伙伴的商业合作体系,在智慧应用层、行业业务层开展合作。通过整合四类合作伙伴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作、互利共赢、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多赢格局,共同打造出智慧城市建设整体产业链。

  观点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最大限度地开发整合、融合和利用各类城市资源,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国家信息中心专委会副主任 宁家骏

  信息是实体化的数据,而数据是抽象的信息,数据是产生智慧的基础。有了数据产生智慧,一个城市也一样,城市产生智慧也是数据作为基础的。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智慧城市产业本部总经理 周侠

  热点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成就智慧城市

  回顾2015年,“互联网+”产业迎来了顶层设计,其发展进入了活跃期和高速发展期。而魅力更盛的“智慧城市”建设也随着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上升到国家层面。

  作为当下最火热的两个词汇,碰撞在一起必然会有反应。而大数据作为承载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手段,牵动着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的核心建设需求。

  用大数据驱动智慧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已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而这个时代的核心资源就是数据。大数据及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产业价值链正在影响和主导新的经济方式和国家战略,成为引领社会变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利器。

  在实际应用中,大数据可以为信息和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持,能够有效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同时可以打通城市管理中的信息孤岛,实现移动应用与大数据的联动,最终实现智慧的城市环境。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