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加强国际合作助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17-06-07 17:17:34作者: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城市所所长 黎明来源:

摘要智慧城市本质上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城市在政务、商务、交通、医疗、社区等多领域的高效管理,可以将其理解为知识社会创新2 0环境下的城市组织形态。...

  智慧城市本质上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实现城市在政务、商务、交通、医疗、社区等多领域的高效管理,可以将其理解为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组织形态。智慧城市近期的重点技术发展方向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目标是实现对城市管理与发展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并实现以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

  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了关键期,如何让中国的城镇化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健康发展,这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都非常重大。而这些挑战不可能由任何一个人、一个组织单独完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斯蒂格利茨所说:“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而智慧城市实际上是高科技和城镇化的核心结合点。

  近年来,美国、欧盟、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国家与地区,围绕智慧城市科技研发、应用创新、基础环境展开新一轮的智慧城市政策筹划和部署。从具体政策措施上看,构建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创新网络与产业联盟,积极推广智慧城市技术服务,增进国际间合作是重要方向。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导下,我国正在重视和推进智慧城市国际合作与海外推广,加强智慧城市联盟与创新中心建设,促进智慧城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国际合作是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的有力抓手

  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新的理念与新的技术相结合,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于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大有裨益。例如微软、作为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公司,近几年来非常重视智慧城市领域的研究,其智慧城市(City-Next)计划把智慧城市的理念和新一代网信技术深度融合,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助力智慧城市的相关产业快速升级。通过和世纪互联的合作,微软作为技术提供方,世纪互联作为运营方,微软Microsoft Azure和Office 365公有云于2014年3月宣布正式在中国商用,使微软成为首个将全球公有云平台与服务带入中国的跨国企业。到目前为止,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微软Microsoft Azure公有云平台及服务已拥有超过80,000家客户,Office 365的企业用户数超过1,200,000,世界级的云服务已经真正进入中国,并且真正的服务于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

  在过去的3年中,我们看到微软云成功的为很多省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解决方案,还与四川、陕西、贵州、上海等省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涵盖培养IT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孵化支持、互联网+时代下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通过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微软和其他合作伙伴一道,致力于优化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和资源,促进城市管理平台高效融合与互通,促进公民、企业以及政府共同推进未来城市的改革与发展,实现更多创新,提升城市的信息化和全球竞争力。微软已与合作伙伴在教育、卫生、能源、交通、公共安全、政府管理、城市建设规划、旅游及文化等8个领域提供了30种解决方案,满足现代城市建设主要的业务需求。

  国际合作的前提是合法合规,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和Office 365服务已获得ISO/IEC 20000和ISO/IEC 27001认证,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测3级备案,以及多项工信部“可信云”服务认证。

  智慧城市的发展要以“自主可控与技术创新”来驱动

  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驱动模式,而更为关键的是其过程要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自主可控为重要保障。近年来在智慧城市发展中,中美两国成为驱动的核心。在“互联网+”时代,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大部分都来自于中美两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必然涉及到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量数据,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被高度重视。如何有效整合中美两国在智慧城市领域的资源,借助美国科技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同时结合迅速成长的本土企业的服务能力,从而确保智慧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安全可控,以有效的方式更好的助力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还是以微软和世纪互联的合作为例,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国际合作经验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微软从2014年正式将云服务Microsoft Azure和Office 365通过世纪互联在中国商用。为了保障中国企业的数据主权问题,微软没有在中国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而是使用了中国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数据中心和网络服务,并且将中国的两座数据中心和全球微软云的数据中心隔离开来,实现中国区云服务与境外完全隔离,数据不离开中国大陆境内。微软在部署和培训等方面增加了额外投入,微软的中国合作伙伴世纪互联也为进行了投入。世纪互联是有着将近20年IDC运维经验的中国本土企业,为了运营微软云服务专门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上海蓝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培养出一支超过400人的运维团队,是国内一流的云运维服务团队。

  世纪互联倡导可信云服务,以安全、隐私与管控、合规、透明等几项基本原则独立运维云服务,在企业内部实施严格的安全运营流程,确保服务的高可用性和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强调客户数据的归属权和管理权归客户所有,反对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挖掘客户数据、或未经客户允许把客户数据用于其他用途。世纪互联在过去3年借助微软技术的云服务运维经验和在智慧城市支持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我们看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平台也不能全部依赖公有云,以社区云、行业云或私有云为基础架构,可以和公有云服务形成互补,为城市和社区信息化建设打造安全有效的混合云解决方案。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美,参加在西雅图举行的中美互联网产业论坛,此次论坛中,两国企业在加速推动智慧城市领域合作方面实现了有益的突破。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世纪互联宽带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微软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并以此为基础成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立、安全的云计算和混合IT解决方案创新企业紫光互联。通过整合三家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以技术创新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同时实现了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自主可控“。目前该合作模式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紫光互联搭建的智慧城市运营平台,以“互联网+”、模式创新、产城融合、创新型经济来推动智慧的经济发展与增长。

  智慧城市全生态建设需要孵化保障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战略和结构规划。既有终端、云平台,还有各个行业的应用,以及各个领域的“互联网+”转型。与云计算的建设一样,智慧城市也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的建设,以优政、兴业、利民为目标,涉及到千家万户,涉及到国计民生,其中大量技术要素均需要中小企业来研发和实施,因此必须建设一套智慧城市的全生态系统,实现对中小企业的有效培育。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说:“双创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在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推动‘放管服’改革,也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智慧城市领域新企业的孵化保障与双创可以有效结合,共同来推动。

  在智慧城市领域企业的孵化中,微软有着值得我们学习的丰富经验。微软2012年就在中国建立了“微软加速器”,选取颠覆性创新的创业团队提供全部免费的孵化服务。加速器为创业的企业提供了“生态共享、资源聚合”的平台。以加速器第八期的典型企业北京轻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由前外企尖端工程师创建,把世界上尖端的容器技术带到中国,基于容器开发的平台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与治理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支撑。容器技术的出现促进了云计算技术的更新换代,可以更好的为智慧城市提供服务,也为中国技术自主研发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是人口、物体、产业和其他各种要素的聚集。如今中国的城镇化的规模前无古人,其巨大影响也会波及后人,它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以人为核心,符合集约、低碳、绿色、智能、节能和生态的理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营造生态的新型的城市体系和城市构造。建立智慧城市要有顶层设计,要解决目标问题,包括社会目标(资源,民生,社会公正),经济目标(商务模式,管理运营维护),科技目标(如何智慧),和政策目标(配套改革目标);也要有路径、技术、模式、与生态系统问题。在这个复杂的巨系统中,研究是多方面的,技术只是其中一个维度,还有城市治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维度。要将城市治理与城市改革相结合起来,政产学研投融资都要联动起来,共同参与到新型智慧城市治理的智慧之路上来。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与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全方面升级的挑战;思维模式的转变;企业面临商业模式转型。要了解中国的城市和国外城市的区别,才能更好地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寻求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之路。现如今中国的两大趋势:信息化趋势,新型城镇化趋势。要沿着这两大趋势发展:国际经验要与中国本土的国情相结合;高科技也要与城市治理相结合。两大趋势都要与政产学妍投融相结合。中国需要的是接地气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经验、技术与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对国家网络安全、智慧城市建设与治理发挥强劲的推动作用。

  智慧城市发展要有三个结合:顶层设计和试点先行相结合;发展趋势和地方特色相结合;中国创新和国际合作相结合。新型智慧城市未来的发展与治理之路除了要有新的经济学理论的诞生,以二网融合来做抓手,还必须重视跨界融合。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取长补短,以合作共赢模式,共同为中国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辟一条智慧之路。


(本文不涉密)
责任编辑:

站点信息

  • 运营主体:中国信息化周报
  • 商务合作:赵瑞华 010-88559646
  • 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